校友联络

上海过年小记——张彦

2014-02-05 |

 (在上海)

 

 

蛇年刚过,马年已到。92岁的我在中年儿子大龙和他的十岁孩子聪聪的陪同和保护下,趁几亿中国人都已回家过年的时候,我们在可以任意选购车票的情况下买了高铁火车票在正月初二去了一躺上海与我的一位已97岁老朋友一家人过了一个非常特殊、也非常愉快的新年。三天后,我们又乘四个半小时的高铁舒舒服服地回的到了北京。

 (高铁上)

 

 

事情虽小,对我而言却意义重大,故作小记。这位老朋友李储文与我相识于71年前的1943,当时我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他是基督教青年会的学生干事。他在我们学校附近设立的“学生服务处”,专门我贫困学生服务。我常去喝他们的豆浆,交谈多了以后发现我们有许多共同的理想,通过密切的合作共事,我们成为至交。在后来的六七十年中,各自沿着自己事业渠道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虽然都遭受过不应该有的打击和迫害,我们从来没有丧失信心,总是互相关心和帮助,克服困难,共同前进。我们两家的友谊也是代代相传,亲如一家。我们俩都已到了如此高龄,而且都还健在,怎能不再面叙别情!这次,我们终于实现了我们共同的愿望,能不快哉!我想,这对于我们的健康都会大有补益。

 (张彦,李储文)

 

 

这次,时间虽短,我的感触还是很多。解放以前,这里曾经是我们战斗过的地方。我的好几位战友都是在这里贡献一切,以致自己是生命。在参观周恩来故居时,我的眼前又再现了1946年我们在这里出版英文《NEW CHINA WEEKLY》(《新华周刊》)的紧张情景。我的入党申请就是在这里通过的,虽然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我未能亲自参加,第二天我的入党介绍人乔冠华就在一家咖啡馆里通知我了。从在时候起,我开始我新的生命,从此踏上了更艰巨的征途。

 

 

 

我们俩还共有一个比我们更老的朋友马识途,今年已百岁还在成都开书法展览。他虽如此高龄,但是身体状况比我们还好,走路不需要拿拐杖。他曾经告诉我,他今年还有意来北京看望老朋友,可见其勇气之足。这次在上海,李兄的下一代就极力主张希望我等马老来北京时与他联袂乘高铁来上海一聚。如果真实现这个美梦的话,近三百岁的三个老友共聚一堂话天下,必将成为传世的佳话!

 

                             张  彦 2014,2,4 (初五 立春,北京)

 

相关新闻

  • 242014.03
  • 072019.01

    忆张彦老友

    张彦和我是同龄人,长我7天,1922年5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金石家,但于54岁英年早逝,由母亲维持家务,养育8个孩子。直到她96....

  • 152013.04

    小裴四周年祭——张彦

    到2013年6月15日,你就离开我们整整四年了,我和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每年清明,我和弟弟妹妹们都要来看望你,我们在海外的孩子只要回国也必去为你....

  • 112012.05
  • 192025.03

    情趣的价值——小记童寯先生

    童雋先生张琴的《长夜的独行者:童寯1963-1983》中文版出版后,她第一时间就寄给了我。我读了之后,就想为童寯先生再写点什么,尽管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关于童先生我已经断断续续写了很多东西。但是张琴的这本小书,大大丰富了我对童先生的认识,也很符合我对童先生的一向感觉,一系列的琐事仍然让我叹息不已。在我1998年发表在《建筑师》杂志的短文《造园记》里,引用了童先生在《东南园墅》里的一段文字:“文人,而非园艺学...

  • 292012.09
  • 082015.05
  • 062015.05

    兄弟情谊——张彦

    春光明媚的五四前夕,我在儿子陪同和保护下去北大英杰楼参加了西南联大一年一度的校友会。除了听会长李晓的工作报告外,就是听那些向来喜欢高谈阔论而又不知所云....

  • 092021.09
  • 312016.10

    离校五十五载 叙情三天两晚——1961届给1班同学入学60年返校欢聚小记

    2016年9月20—22日,1961届给1班同学为纪念入学60年返校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