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和母亲钱惠濂在一起的日子——沈颐

2015-04-10 |

    我名沈颐,1953年出生,我的母亲钱惠濂生于1923年。以前在中央党校工作。父亲沈叔平是北大法学院教授,1999年病逝。“子欲养而亲不在”是最令人痛心的!故我2005年初退休后,就从苏州到北京照料独居的老母亲。弹指一挥间,已经过去了十年!

虽然母亲的故乡在南方,但他47年北大毕业后一直在北方工作。我2005年和2006年的秋天曾二次陪她回苏州小住,可她已无法适应江南的多雨及冬天没有暖气的生活了。为此2007年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回过苏州自己的家了。至今已整整八年了!幸好儿子和他爸爸常来北京探亲。

平日我们的生活很简单,早餐是母亲爱吃的荠菜馄饨,然后陪她在中关园散步,再送她到小广场上坐着晒太阳并和邻居们聊天,我则去附近的超市买菜。午饭后母亲睡午觉时我就洗衣服、搞卫生。下午陪她看电视“养生堂”。晚上和她一起看新闻与电视剧。每月到校医院给她取药。由于母亲是西南联大校友会的监事长,经常要开会、活动,我都陪她出席。每年还陪她参加离休干部的团拜会和北大清华的校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乐在其中!

三年前母亲因心衰住院抢救了十天,我就陪她在医院里过了个春节!现在她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了,头脑也有时清醒有时糊涂。饮食起居全靠我悉心照料,帮她穿衣盖被,给她洗澡剪发,扶她去上厕所,按时喂她吃药,随时换洗衣裤等等。甚至半夜三更亦是如此!我在家里安装了感应灯,她一有动静灯就亮了,我便立刻起床看护。而自己患高血压多年,经常头疼也无暇顾及了。

中国有许多优良传统,尤其是“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让年迈的父母老有所依,儿女们的陪伴和照料是理所应当、责无旁贷的。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我们对长辈的赡养和关爱也给子女作出了表率。长此以往,尊老的风气就能代代相传了。

再过十天就是母亲九十二周岁的生日了。可她却自言自语地说:来不及了,要回家了。我不以为然,仍让她正常的吃饭吃药,而她则不肯起床了。2015325日上午十点我在家照例给她量血压则竟然没有脉搏了。立刻打了急救电话,但心电图已是一条直线,医生也回天乏术了,确诊为“心源性猝死”。看着母亲平和安祥的面容,想想这十年来的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我只能祈祷她去天堂陪伴我父亲了!愿他们在分别了十六年后又可以相聚了。

相关新闻

  • 102015.04

    我的父亲母亲:沈叔平和钱惠濂——沈颐

    沈叔平(1922-1999)。沈叔平先生1922年1月4日生于广东省茂名县(现高州市)。1932年后在广州上学,抗战开始后返回高州,入高州中学,参加学....

  • 052012.04
  • 112022.10

    彭帅军:“核”你在一起

    走出清华园,在华能核电13年的坚守,是我对这份事业最长情的“告白”。我与华能在核电发展的高光时刻相遇,在至暗时刻相伴前行,一路走来,我与华能核电早已命运相依。历经坎坷,辗转积蓄,我们变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以平凡创非凡,共同打开华能核电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 172009.06
  • 112020.08
  • 082018.10

    永远和学生在一起的黄文杰老师

    黄老师是广东人,1965年以优异成绩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分配到清华大学体育部任教,是得到过马约翰教授真传的“关门弟子”之一。

  • 302019.12

    沈颐:闪亮的日子

    前不久收到了云南师大寄来的新书《沈叔平镜头下的西南联大》,是该校西南联大博物馆出版的影像集第一辑。

  • 102015.04

    钱惠濂校友逝世

    钱惠濂(1923-2015),1923年生于上海。1943年考入西南联大教育系。经历过1945年“一二·一”运动,亲眼目睹了同一宿舍潘琰烈士的牺牲。即....

  • 102020.08
  • 162021.06

    潘际銮院士:把自己同国家命运“焊接”在一起

    很多人不知道,当我们乘坐高铁,奔驰在铁轨上时,就已和一位焊接专业领域的老院士,产生微妙的关联。为了让火车平稳地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十多年前,已经年过80岁的潘际銮院士曾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穿着厚棉袄,站在南京段的铁轨边上,在深夜里测定钢轨的焊接工艺。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工程专家。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焊接专业泰斗,一手筹办了全国第一个焊接专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解决了国家一个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