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勤(1978级建筑)

我是78级建筑学院的学生。今天,我非常高兴再次回到母校,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共祝母校的生日。我也很荣幸有机会参与“梁思成、林徽因励学基金”的建立。陈希老师和贺美英老师去年11月份在广州召开的校友总会年会上说:“清华校友励学金倡导一种‘助困励学、爱校育人’的理念,体现清华同学互励互助的传统,是清华精神的一种传承”。
什么是“清华精神”?我觉得至少有两点是值得提出来讨论的:一是,清华人的亲情;二是,清华人的价值观。
我86年毕业以后,先后在政府部门工作,出国留学,归国创业,涉足房地产,一转眼,毕业22年了。这些年来,每一次回到母校,总有一种回家温暖的感觉。因为这里有师生的情谊,有同学的友情,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就如在座同学们的感觉一样,清华园就是我们温暖的大家庭。不仅如此,在校园之外,还有一个清华人的“大家庭”,那就是“校友会”。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1994年,我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第一次参加香港清华同学会的校庆活动,还记得墙上挂的那幅足有半个多世纪的“紫色会旗”。14年来,香港同学会的活动由几十人增加到上千人。我们广州校友会每年也都举办校庆活动,去年参加的就有近2000人。在校友会内、校友会外,我们不断地得到老校友们的教诲和提携,也经常给年轻的同学们予鼓励和支持,真正体现了清华人互励互助的亲情。在这里,受香港同学会和广州校友会的委托,我借此机会,感谢陈老师、贺老师和学校其他领导们一直以来对穗、港两地校友会的关心;同时也感谢校友总会郭樑老师和其他老师们不辞辛苦,悉心经营我们的“校友会”。感谢你们!
至于“清华精神”的核心,就是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起,“厚德载物”是止,“止于至善”。在创办企业的道路上,我曾经有过困惑:经商是不是“不善”呢?我的导师吴良镛先生一席话使我顿开,他说:“凡事都有道,凡事都讲道”。我以为这就是“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确实,赚钱是我们办企业的责任,但用好钱更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去承担责任,那我们的努力就失去了价值。“厚德裁物”如何“厚德”?这在于“修”。老子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这个国家观、天下观,是我们应该不断地去努力修学的。
“校友励学金”在某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清华人“修德、厚德”的价值观。我很高兴能够参与励学金的捐助。今后,我还将继续为学校的建设,为清华人大家庭尽绵薄之力,以报答学校的培养之恩;报答老师们、学长们、同学们的关心和支持。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母校长青永驻,祝愿“清华精神”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