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7日,3300余名新生在清华园内报到入学。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自2006年起,为了扩大资助覆盖面,提高资助力度,学校开始建设“以需要为原则”的新的资助体系,实现了“两个全部”的资助目标——覆盖家庭经济困难的全部学生以及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全部基本求学费用。2016年,清华大学继续在“基于诚信、基于需要、基于服务”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探索资助方式,让家庭经济状况处于不同层次的优秀学生都能够得到有力和稳定的资助,拥有获得优质教育的平等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新生刚入校时,各项开支较大,尚不适应校园生活,与高年级学生的资助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对于新生的资助以全额无偿助学金资助为主,基于新生需要,为其提供一揽子资助方案,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供关爱和服务。
“一揽子”的帮助:新生资助方案
为使新生更加全面快速的了解学校的资助政策和方案,申请资助的新生在报到当天就能得到一份《清华大学新生资助方案》。方案根据学生填写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系统生成,涵盖了学生在本科四年将获得的经济资助介绍,给新生吃下一颗“定心丸”,使其放下思想包袱,认真规划大学生活。新生入校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中填写自己的各项家庭经济情况数据,供学校评定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等级及需要的资助金额。最终学校将根据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经济状况定制属于该生的个性化一揽子资助方案,切实满足每位同学不同的需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争取用优异表现获得奖(助)学金,通过勤工助学等劳动获取报酬,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到全面发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校前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交通费用问题,尤其是新疆、西藏等偏远省份,如何解决路费问题让不少学生忧心。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在招生网站、招办微博、入学通知书材料里广泛发布了《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来校报到交通费用申请表》,并公布资助管理中心的咨询电话,存在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直接向学校申请赴京路费。新生录取通知书中附有一张银行卡,学生只要在当地银行将卡激活,就可以立即提取学校存入学生卡中的路费补贴用于购买车票。这一举措解决了家庭贫困新生赴京费用的燃眉之急,在其报到前送上来自学校的温暖。截至8月17日,学校已为来自新疆、云南等省市和自治区的118名新生寄送了17余万元的交通费用和生活费。
今年学校继续面向全体新生开设“绿色通道”。新生如因家境困难无法凑足学费,可以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临时借款用于缴纳学费和住宿费,完成注册手续。
除了新生以外,全体在校生均可享受“绿色通道”带来的帮助。清华自1998年开始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绿色通道”以来,每年都有约300名同学通过办理临时借款缴费注册,总额超过200万元。
“三个基于”理念指导下的清华大学资助工作新模式,不仅对新生提供经济上的资助,满足其学习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格成长和个性发展,通过关怀、服务和教育,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从新生入学开始,这一资助模式的特点便得到了突出体现。
暑期走访是清华大学坚持了18年的特色工作,为了让新生能够尽早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清华大学的老师和辅导员牺牲自己的暑假时间,提前到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家里去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境况,被学生誉为“走上门的关怀”。清华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以“进家门、唠家常”的方式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及时调整资助政策,做到让学生放心上学、安心读书,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见到清华大学之前就先见到了清华大学的老师们,提前感受到了学校给自己的关注和温暖。2016年暑假,老师和辅导员共走访了北京、天津、西藏二十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师们登上海拔4000余米的高原,进入藏区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了解困难生的实际需求。至此,清华大学的暑期走访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给祖国各地的贫困学子送去了“学校最真切的关爱”。
大学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和修养的培养提升。1996级校友深刻认识到艺术素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仍旧在年级内部筹款,资助20年后入学的2016级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让他们接受艺术教育,提升艺术品位,成长为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这份资助不仅是校友们对学弟学妹的关怀,更是清华精神的代代传承。在清华园内,这样充满浓浓情意的资助还有很多,2006年的“校友励学金工程”让很多校友都加入了资助在校生、回馈母校社会、传递清华精神的行列中。受助的学子一方面缓解了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学长的一份深情厚谊更让他们增添了前行的动力。
对于获得学校和社会经济资助的贫困学生,学校非常注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校园里成立了多个爱心公益社团,学校还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指导社团发展,受助学生在公益社团中参加各种公益服务活动,在锻炼学生社工能力的同时,鼓励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社会,将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