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杨廷宝:打造了半个南京城

2014-01-06 |

无处不在的关怀

在新街口街道组织员潘翔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又名“成贤小筑”的杨廷宝故居。这个约一千平方米的院子里,有大树有菜地,一旁还有石栏水井。主楼坐北朝南,造型简洁,里面的摆设一仍其旧。虽然冬日里看不到绿树成荫,也看不到人来人往,但可以想见,这里曾是个很有生活气息的地方。

据潘翔介绍,抗战胜利后,避居重庆的杨廷宝回到南京,买下这块地。这里本来是有房子的,已毁于战火,但地基还在。为节省开支,杨廷宝就直接在原来的宅基地上,设计并建造了一幢二层别墅。从1946年一直住到1982年去世。

2011年,玄武区政府、新街口街道主动提出与东大联合修缮杨廷宝故居,与杨廷宝的家属签订了一份7年的协议:政府出资修缮,家属免费提供小楼7年的使用权,“主要用于东南大学和地方政府举办的与建筑文化等有关的纪念活动,平时对外开放,我们还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协助维护管理。”潘翔说。

担纲“成贤小筑”修缮设计总监的是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周琦教授。他用“极致的好”来夸赞这幢建筑。“我注意到其中的一些细节,比如阁楼的高度是按照杨廷宝的身高精确到毫米设计的,阁楼顶灯的开关正好在上楼梯的右手位置,一上去就可以碰到。这些人性化的设计最能体现杨廷宝的风格。”周琦说,杨廷宝真正关心的是建筑的内在气质,是用最经济的方式建造最实用的建筑,“所以不要看它不奢华、不壮观,这种简约实用、朴实无华的设计风格,其实和他做人一样。”

周琦又提到杨廷宝所设计的中央医院,也就是现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老楼。为了设计中央医院,杨廷宝仔细研究了国内外大小医院的设计,他发现医院清洁工在扫地时,墙角处都很不好打扫。就为这个,杨廷宝将医院所有的墙角都设计成圆弧形,并以光滑的水磨石打造,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设计。这种匠心独运,再次体现了杨廷宝对细节和人性化的关注。

打造半个南京城

周琦认为,杨廷宝的体现人文关怀的设计观念与其深厚的传统修养是分不开的。“他所受到的儒家教育,形成的道德观念,在那种时代背景下的士大夫情结和忧国忧民的意识,是当代人所不具备的。”

周琦介绍说,杨廷宝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名门望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并顺利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在宾大,他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就修完了所有课程,事迹还登上了美国当地的报纸。1927年毕业回国后,杨廷宝应邀加入中国最大的民办建筑师事务所——基泰工程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开始他的执业生涯。只有27岁的他,在当年设计出了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京奉铁路沈阳总站。在当时被西方垄断的建筑市场,几乎没有中国人设计的建筑。杨廷宝从此名声大噪,成为和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大师,人称“南杨北梁”。

基泰工程司总部迁至南京后,杨廷宝也来到南京。除了抗战期间避居在外,杨廷宝的余生都在南京度过。因而他为南京设计的建筑是最多的。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之中,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除了中央医院,杨廷宝在南京的手笔可谓到处都是:中央体育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音乐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国际联欢社、大华大戏院、宋子文公馆、孙科公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大到恢弘的公共建筑,小到私人宅邸,说民国时期的半个南京城都是杨廷宝所打造的,一点儿都不为过。

在南京以外,杨廷宝还参与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的设计。他在北京和武夷山的“救树”举动也很为人津津乐道。

杨廷宝的最后一件作品是雨花台红领巾广场。几十年来,他一直想为孩子们设计点什么。雨花台红领巾广场成为他给孩子们的最后的礼物。

父子都是院士

说到孩子,杨廷宝还有一处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就是他和他的长子杨士莪都是院士。杨廷宝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声学的奠基者杨士莪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的“父子院士”在中国大约仅5对。除了杨士莪,杨廷宝的后代基本上都在科教领域工作。

杨士莪的儿子杨本坚出生在东北,从小在南京祖父的身边长大。已在美国定居二十多年的他,近期恰好在南京出差。在与我的交谈中,这位年逾五十的中年人,竟然说起了地道的南京话。

“父子两院士,满门科教才”。说到祖父对子孙后代的培养,杨本坚表示,祖父一生醉心于建筑设计,在家的时间很少,其实并没有刻意地指导过自己的儿女。“他很开明,不干涉子女的选择,他从没有强求子女也去学建筑,所以我父亲学了物理,我姑妈学了化学。只有一个小叔叔学的建筑。”杨本坚的学化学的姑妈叫杨士英,是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而他学建筑的叔叔,现在在美国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工作。

在杨本坚眼里,祖父温和、低调,十分平易近人,在工作岗位也很廉洁。“他后来做到江苏省副省长,还是东南大学的副校长。”杨本坚说,“虽然是副校长,但开大会的时候,祖父都是坐在中间,两边则是校长和书记。”杨廷宝的德高望重于此可见一斑。

杨廷宝去世30多年了,“我们将故居改造成纪念馆,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杨本坚说。的确,杨廷宝为南京留下了这么多建筑,留下这么多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一年以前,走过成贤街104号的时候,如果不注意院墙上文保单位的小石碑,你再也不会想到,这个安静古朴的小院是一位大师的故居。若再告诉你,这位大师是搞建筑的,你就更要吃惊于它的不起眼了。文如其人,建筑亦如其人。朴实,大方,低调,简洁,这个院子里的建筑正是它的主人和设计者杨廷宝的真实写照。

201212月,杨廷宝故居修缮完毕,以后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对外免费开放。我们因此才有机会敲开院门,走进大师的世界。

转自《金陵晚报》201413

相关新闻

  • 112009.02

    赵洛:北京城的守望者

    赵洛,1925年生,安徽太湖人。北京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北京市出版机构,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编辑有《北京古籍丛书》、《北京历史地图集》等。著作有《宝地》、《北京的故事》、《京城偶记》、《宝地宣南》、《诗人赵文楷》等。 冬日晴窗,茶香怡人。在呼家楼北街一间小而雅致的书房内,著名的北京史研究专家赵洛先生谈笑风生:“首都北京,其历史地理有着深邃广阔的内...

  • 102023.04

    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

    1954年,王府井百货大楼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王府井大街上最高的建筑。这座宏伟典雅的建筑,设计者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杨廷宝。提起他,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多。在南京,杨廷宝有着更高的知名度,南京街头有近70栋建筑是他设计的。在北京,和平宾馆、百货大楼等建筑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杨廷宝与梁思成、陈植、童寯等人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回国后,志同道...

  • 262021.11

    世纪巨匠杨廷宝:留下百余传世之作 培养一代院士天团

    111月20日,“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成就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开展。清华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大礼堂、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南京中央体育场……北京火车站、北京和平宾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南京雨花台红领巾广场……天坛、紫光阁、北京城角楼……2参观者在杨廷宝作品前这是一份足以列入中国最美建筑名录的列表,也是一份中国人必打卡著名建筑的清单,更是一位建筑巨匠毕生的...

  • 082013.06
  • 042022.10

    清华校友水上运动协会参加2022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赛艇大师赛斩获佳绩

    金秋九月,清华校友水上运动协会,应邀参加2022北京城市副中心赛艇大师赛。本次比赛共有47名清华水上运动爱好者参赛,其中43名师生校友代表协会参加商学院组的比赛。清华校友水上运动协会参赛代表队,通过11个项目的激烈角逐,包揽了M8+项目500m直道竞速赛和10km追逐赛的所有奖牌,最终收获了11项奖牌(7金2银2铜),顺利完赛、凯旋,用沉甸甸的奖牌为祖国母亲73周岁生日献礼,以实际行动践行清华体育精神,喜迎二十大,奋进新...

  • 212022.03

    得体合宜:杨廷宝先生的建筑哲思

    如果说梁思成是在历史中去理解建筑,那么杨廷宝的工作是把建筑写进历史。两条方向都是20世纪中国建筑学所急需开拓的路径,但所要历经的考验却不相同。

  • 102018.01

    杨廷宝与北图新馆“五老方案”

    1987年建成的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是在杨廷宝最初的设计方案基础上经过多位建筑师的优化完善后形成的最终成果。为了对当年的设计过程以及杨廷宝先生有更全面....

  • 122021.03

    杨廷宝:他的名字叫建筑师

    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原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杨廷宝来自河南南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1年,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1...

  • 232019.04

    清华五支队伍参加北京城市赛艇联赛斩获佳绩

    2019年4月21日,清华师生和校友们自发组成的5支队伍:清华教工校友赛艇队、清华校友精英赛艇队、清华MBA学生赛艇队、清华国际赛艇队和苏世民书院赛艇....

  • 292011.03

    深圳“孔雀计划” 打造国际人才“宜聚”城市

    内容摘要: 深圳市委市政府近日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