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陈寅恪诗笺释八则

2012-12-18 |

○谢泳

解陈诗,在相当程度上即是解章士钊。陈诗命意,全在政治,解陈诗者不可不知。

1. 《乙未迎春后一日作》

19562月,陈寅恪有一首诗《乙未迎春后一日作》,全诗如下:

乍暖还寒几换衣,今年节候与春违。

黄莺惊梦啼空苦,白雁随阳倦未归。

披史独悲朱墨乱,看花谁送紫红飞。

东坡文字为身累,莫更寻诗累去非。

  关于本诗,陆键东认为与龙潜有关,胡文辉解为“不谈时政”,似皆可商。此诗是陈寅恪对文字改革的感慨。此后陈寅恪还有《丙申春日偶读杜诗“唯见林花落”之句戏成一律》、《从化温泉口号二首》所咏均为同一主题。

  “乍暖还寒几换衣,今年节候与春违”,是对当时政治气候的感受。19561月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与以往不同,转向宽容,此即陈寅恪感受到的“今年节候与春违”。

  “黄莺惊梦啼空苦,白雁随阳倦未归。”胡文辉解释了古典。我以为这是两句比喻,意谓文字改革事早有人论,今天真要实行。1956120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曾发表过赞成文字拉丁字化的讲话,此即针对此事而言。

  “披史独悲朱墨乱,看花谁送紫红飞。东坡文字为身累,莫更寻诗累去非。”“朱墨”古典,胡文辉解释甚详,此处似可当作“中国文化”来理解,后两句是借苏东坡和陈与义诗来表达自己对文字改革的态度。陈诗后两句均有小注:“东坡诗‘平生文字为吾累’”,后一句:“陈去非诗云:‘亭角寻诗满袖风。’又云:‘更拟东坡岭外文。’”陈诗注解,向有深意,“平生文字为吾累”,本诗两出“文字”二字,实已点出此诗主题。  

2. 《丁酉五日客广州作》

19576月,陈寅恪有《丁酉五日客广州作》诗一首,全诗如下:

照影湘波又换妆,今年新样费裁量。

声声梅雨鸣筝诉,阵阵荷风整鬓忙。

好扮艾人牵傀儡,苦教蒲剑断锒铛。

天涯节物鲥鱼美,莫负榴花醉一场。

  本诗因为注明写作时间,所以在已解的陈诗中,本诗深意相对易明。胡文辉解为“阳谋”,余英时将诗中“湘波”解为“毛泽东”,均可通,但还可细解。本诗也是写章士钊的。我解陈诗中涉及章士钊的诗,已刊今年《信睿》杂志第九期,以下不再具引。

  陈诗《丁酉首夏赣剧团来校演唱〈牡丹对药〉〈梁祝因缘〉戏题一诗》,作于19574月间。我已详细解出系指章士钊。“照影湘波又换妆,今年新样费裁量”,是指章士钊1957315日在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发言批评共产党,这与章一向对共产党的评价不同。章是湖南人,陈诗用“湘波”暗示。这个今典释出,本诗也不难解。陈诗中凡带“梅”者,多与章士钊相关,今典我已释出,此不备录。

  解本诗的另一个例证是1960年春,陈诗《庚子春张君秋来广州演状元媒新剧时有人于台前摄影戏作一诗》,全诗如下:“育长回影更多姿,金锁初除欲语时。今夕闻歌还一笑,岭南春好落花时。”

  陈诗《戏题余秋室绘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中“好影育长终脉脉,兴亡遗恨向谁谈”,“育长”指晋人任瞻,我已解出是指章士钊。本诗题中“台前摄影”即前诗中“照影”,陈诗有意点出。另外“张君秋”其实暗喻章士钊。“张君”谐音“章君”,章士钊早年曾用笔名“秋桐”,即此处“秋”之意谓。另外,“金锁初除欲语时”系指195910月,曹聚仁把解放军将停止炮击金门的新闻提前告诉了《南洋商报》。此事曾受到周恩来批评。19591024日,周恩来在北京接见曹聚仁,当面批评了他(见《周恩来年谱》中卷第26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此即“金锁初除”之意。  

3. 《又别作一首》

陈诗《丁酉五日客广州作》,后紧附《又别作一首》,全诗如下:

不歌赪尾唱红颜,翻感江关庾子山。

何意香南渐消歇,又将新调醉人寰。

胡文辉解为此诗是写“梅兰芳风华不再”,似可商。此诗也是写章士钊的。

  “赪尾”,胡文辉已明示古典,此处系借指台湾,“红颜”暗示大陆。“翻感江关庾子山”是陈寅恪对章士钊1956年香港之行后果的感慨。

  本诗与陈诗《庚子春张君秋来广州演状元媒新剧时有人于台前摄影戏作一诗》同时完成,可证所咏为一事。陈诗中凡涉“江关庾子山”典故,多与章士钊当年南行有关,这是陈诗借《哀江南赋》故实,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自然选择。另外,陈诗中“香南”即暗称章士钊,系由章士钊年轻时患过“梅毒”一事演化而来。陈寅恪1949年秋有《报载某会中有梅兰芳之名戏题一绝》,我已解出“梅兰芳”即章士钊,则此处“香南”似为同一意指。

  “何意香南渐消歇,又将新调醉人寰。”是指1958年夏,有炮击金门之举,震惊台湾地区和美国。美国加紧推行“划峡而治”的设想与台湾“反攻大陆”方针产生了尖锐矛盾。这一矛盾反映了蒋介石对美政策的理解和维护“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在此前提下,中共中央决定:停止炮击金门,有意实行“联蒋抵美”政策,让金门、马祖暂留台湾。毛泽东在19588月接见了曹聚仁,并有意通过曹转告台湾,但曹聚仁在《南洋商报》上透露了此事,后曾受到周恩来批评。106日,中共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国民党当局谈判,和平解决台海危机。不但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还通过秘密渠道与台湾当局接触,章士钊又是居间人物。毛泽东请章士钊给蒋介石写信,把中共“联蒋抵美”意图,事先告知台湾。章士钊欣然应命,“溪口花草无恙,奉化庐墓依然”即是章士钊给蒋介石信中的名句。此事即是陈诗“又将新调醉人寰”的真实含义。

  这个今典寻出,通体诗意可解。

4. 《卜式》

  1951年,陈寅恪有诗《卜式》,全诗如下:

卜式输财助拓边,弘羊主计散官钱。

相违却有相成妙,何事相攻笑后贤。

  余英时认为此诗系借汉代史事,为民族资本家辩护。胡文辉认为此解不当。他认为是写当时抗美援朝中发生的捐助运动和国家强制推广人民币以增加财政收入。

  此诗古典明用,所以在陈诗中是较少争议的一首。如果简单以字面思考,似不符陈寅恪为诗的基本习惯,比如以“拓边”联想“抗美援朝”,陈诗绝对不会这样简单。卜式输财和弘羊主计,在陈寅恪那一代人中是简单文史常识,如果陈诗不是别有深意,不会明出古典,让人直奔主题。考虑到此诗完成时间在1951年,我以为余英时解陈诗思路更合理。此诗可由土地改革和公私合营两方面理解,实即陈寅恪对公有制的批判。

  卜式和桑弘羊典故,意在“私人财富”和“国家控制”的冲突,而土改和公私合营都发生在1951年,这两项政策的核心都是以“公”代“私”。虽然在制度层面公私合营完成在1956年,但萌芽在1951年。陈诗写于1951年,是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感想无疑。

  此诗前两句是陈寅恪对当时土改和公私合营政策的感慨,意谓“公私”冲突。后两句是讽刺,“笑后贤”即“后贤笑”之意,意谓以“公”代“私”将会成为笑柄。陈寅恪的卓见于此可见一斑。  

5. 《答北客》

  《答北客》是陈寅恪1953年写的一首名诗。全诗如下:

多谢相知筑菟裘,可怜无蟹有监州。

柳家既负元和脚,不采苹花即自由。

  本诗历来注家甚众。于古典早已一一查实,于今典也大体寻出,解释虽稍有差异,但不出陈寅恪不就科学院历史所二所所长本事。“北客”不外两解,一是具体人(如李四光、汪篯等);二是北京当局(以上诸家意见不一一指出,可参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下卷第742页)。

  注家对“北客”的理解,似有求之过深之嫌,其实此处的“北客”即章士钊。

  胡文辉指出过,陈寅恪诗中有三处用过“北客”,另两处是1950年《庚寅人日》中的“催归北客人终怯”和1965年的“节物翻萦北客思”,他认为“北客”是陈寅恪自况,似可商。

  历来注《答北客》者,忽视了陈寅恪早年曾用过“北客”一词。1939年陈寅恪在《清华学报》发表《读哀江南赋》,该文下篇解释庾子山作赋的直接动机与沈初明《归魂赋》有关。陈寅恪说:“何况初明失喜南归之作,尤为子山思归北客所亟欲一观者耶?”(《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第46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北客”作为普通词汇,向无固定成解,一般与行文作者处境相应。子山经丧乱后流落北地,其处境恰与章士钊处境相合。所以解“北客”为“北京当局或北京当局派来的说客”,似欠准确。也就是说,陈诗“多谢相知筑菟裘,可怜无蟹有监州。柳家既负元和脚,不采苹花即自由”,主要是对章士钊而言。本诗后两句,套用了柳宗元“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历来解为陈寅恪辞不赴京,体现其“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其实此处“柳家”系指章士钊,章士钊少年时喜读柳宗元文章,晚年撰写《柳文指要》。陈诗中凡带“柳”字时,多与章士钊相关。陈寅恪借柳诗“春风无限潇湘意”来暗指章士钊和毛泽东的关系。“潇湘”可引人联想到湖南人,联想到韶山。

  1952122日,陈垣致杨树达函中曾说:“来示谦欲法高邮,高邮岂足为君学?况我公居近韶山,法高邮何如法韶山?”此系劝杨树达不光要钻研学术(高邮二王)还要学点韶山思想。杨树达曾将此意转达陈寅恪。195312日,陈寅恪致杨树达信中说:“援老所言,殆以丰沛耆老、南阳近亲目公,其意甚厚。弟生于长沙通泰街周达武故宅,其地风水亦不恶,惜励耘主人未知之耳。”(《积微居友朋书札》第14897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

  “丰沛耆老、南阳近亲”指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此处系用帝王代指韶山。明示自己生在“风水亦不恶”的湖南,意谓我懂得的韶山是何人,可惜援老不很了解。“柳家既负元和脚”是说你章士钊既然辜负了早年的思想,而我不愿意做那样的选择。

6. 《丁酉阳历七月三日六十八岁初度适在病中时撰钱柳因缘诗释证尚未成书更不知何日可以刊布也感赋一律》

  陈寅恪1949年后的旧诗,有多首保存在《柳如是别传》中。《丁酉阳历七月三日六十八岁初度适在病中时撰钱柳因缘诗释证尚未成书更不知何日可以刊布也感赋一律》即其一,全诗如下:

生辰病里转悠悠,证史笺诗又四秋。

老牧渊通难作匹,阿云格调更无俦。

渡江好影花争艳,填海雄心酒祓愁。

珍重承天井中水,人间唯此是安流。

  由诗题可知本诗作于丁酉年,即1957年。胡文辉认为此诗系写“钱柳与复明运动”,似可商。此诗古典胡文辉早已详细查出,余英时认为此诗重在“心史”,虽未再明示细节,但眼光独到。此诗也是写章士钊的。

  前已指出,1956年,章士钊赴香港前曾在广州访过陈寅恪夫妇,并留诗二首。陈寅恪1956年作《戏题余秋室绘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中有两句:“好影育长终脉脉,兴亡遗恨向谁谈。”我已解出是指章士钊。1960年陈诗《庚子春张君秋来广州演状元媒新剧时有人于台前摄影戏作一诗》中有“育长回影更多姿,金锁初除欲语时”。

  本诗关键在“渡江好影花争艳,填海雄心酒祓愁”二句,“渡江”即指章士钊赴香港统战,“填海雄心”即指章士钊似图在两岸之间奔走的愿望。此联得解,则本诗即通,其他就是陈寅恪对自己经历和世事的感慨了。  

7. 《丁酉七夕》

  1957年陈寅恪还有一诗《丁酉七夕》,全诗如下:

万里重关莫问程,今生无分待他生。

低垂粉颈言难尽,右袒香肩梦未成。

原与汉皇聊戏约,那堪唐殿便要盟。

天长地久绵绵恨,赢得临邛说玉京。

  此诗胡文辉解为“从鸣放转向反右”,余英时、高阳均有索解,似皆可商。本诗也是写章士钊往香港奔走一事的。本诗关键在“低垂粉颈言难尽,右袒香肩梦未成”。前面我已解出,陈寅恪认为章士钊一生多变,行为出处,如同戏子,曾作《男旦》一诗讽刺。知本诗写章士钊,则其他诗句不需再解。  

8. 《己亥七夕作前二日立秋七律一首》

  陈诗《己亥七夕作前二日立秋七律一首》,作于19598月。全诗如下:

褦襶谁家可小休,玉簪前夕报新秋。

人间佳节销魂过,楼外明河照梦流。

丹药黄金徒扰扰,青天碧海自悠悠。

年时总噪填桥鹊,一水终留万古愁。

  胡文辉认为此诗系对“大跃进的质疑”,似可商。胡文辉已详释古典,此不备录。

  此诗也是写章士钊的。“褦襶谁家可小休,玉簪前夕报新秋”是指1958年炮击金门时,毛泽东请章士钊给蒋介石写信一事,前已详释,此处不赘。“秋”字暗喻“秋桐”即章士钊。“丹药黄金徒扰扰,青天碧海自悠悠”,即炮击金门,“丹药”谐音“弹药”,“黄金”为珍贵之意。后句指台海现状不会因炮击金门有所改变。“年时总噪填桥鹊,一水终留万古愁”,可联系“渡江好影花争艳,填海雄心酒祓愁”一联理解,显然是指章士钊在国共之间奔走一事。

转自《东方早报》2012102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