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周济撰文纪念朱光亚:杰出的战略科学家

2012-02-27 |

晚年朱光亚

1947年,朱光亚在美国密执安大学

朱光亚与钱学森交谈

朱光亚伏案工作

朱老和家人在一起

国之元勋

光亚老院长是“两弹一星”元勋,是杰出的科技之帅,我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我国工程科技战线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工程技术总负责人,他始终战斗在这个关乎祖国命运的伟大工程的最前沿,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技术突破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1959年起,他参与领导和组织了核武器的研究、设计、试验与制造工作;1964年至1966年,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空投航弹、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任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实现了我国原子弹研制的飞跃发展,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19676月,他参与组织领导的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强烈的冲击波又一次震撼了世界;19699月,他参与组织指挥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核武器技术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后,他继续负责组织核武器技术研究和发展工作,还指导了潜艇核动力、核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为了和平利用原子能,他组织指导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的筹建、核燃料加工技术和核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50多年间,在我国核工程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中,都倾注了光亚老院长的心血和智慧,镌刻着光亚老院长特别而重大的贡献。

光亚老院长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大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敢于创新、不断攀登的求索精神,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光亚老院长在其毕生的工程实践中,始终坚持和发展着“工程师”的本色和优良品质。他极其重视实践,对于工程重大问题,总是深入实际,事必躬亲;他特别强调严肃、严格和严密的“三严”作风;他对工程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极为精细,精益求精、周到细致;每到关键时刻,他敢于负责,决策果断,而且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办法。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程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大系统工程,汇集了一大批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成千上万的工程科技人员,光亚老院长精心组织大家团结奋斗,协同攻关,使这支科技大军整体效率很高,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得特别好,创造了核武器工程科技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光亚老院长是一位优秀的战略科学家。他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具有远见卓识,勇于开拓创新,始终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战略思维、战略谋划和战略管理。他总是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跟时代步伐,瞄准国际前沿,思考和研究宏观性、前瞻性的战略问题,思考和研究我国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大问题,适时向中央提出咨询建议,并且积极参与战略决策。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他特别重视“顶层设计”,高瞻远瞩,精心谋略,因而能够高屋建瓴,超前部署,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他组织领导了新时期历次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发展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加了新中国历次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总体战略专家顾问组召集人之一;他参与组织领导了国家“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参与指导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光亚老院长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是中央和全国科技界信赖和倚重的战略咨询专家,为祖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殚精竭虑、深谋远虑、呕心沥血、建言献策,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人之楷模

光亚老院长是一位“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他崇高的精神和品德,感动了中国,为全体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楷模,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心。1951年初,光亚老院长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发出了《给全体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他写道:“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是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着我们!”这段文字表达了青年朱光亚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更承载着一代知识分子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

伟大的“两弹一星”事业产生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光亚老院长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开拓者、培育者和实践者,他深刻地指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事业的根本基点,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意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我们事业的时代特征,是一种优良的作风和传统。”他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

光亚老院长是一位道德模范,是一位厚德载物的模范:他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光明磊落,虚怀若谷;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他深情地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具体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成绩归功于党和政府,归功于集体。”美好人生、高风亮节,这是光亚老院长为祖国为人民作出的精神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朱光亚星”在苍穹中绽放恒久的光芒,永远引领着工程科技战线的同志们奋勇前进。

我们的老院长

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之时,得到首批96位院士的一致拥戴,德高望重的光亚同志众望所归地成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我们大家都牢记着他在当选院长时发表的讲话:“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我们既感到十分光荣,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在履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神圣责任中,我们要不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无愧于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称号的荣誉,团结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同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加强合作,在整个科技界发扬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努力促进科技进步,攀登科技高峰,为经济、科技、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领导人,光亚老院长和第一届领导班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准确地定位工程院为我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科学地确定了院士队伍建设和战略研究与咨询这样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领导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为中国工程院的初创和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

光亚老院长将院士队伍建设作为工程院创立之初最主要的大事来抓。他特别强调“工程院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院士标准,把好入口关”,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他始终强调三点精神:“一要研究和注意以标准条件作为一个客观尺度来衡量所有候选人,在标准面前一视同仁;二要研究和注意根据候选人工作的不同特点及其工作成果的不同表现形式,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他的科学成就和贡献,千万不要简单化、绝对化;三要注意研究和注意学风道德问题。”工程院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和规范的增选制度、原则以及实施办法,保证了增选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院全体同志决心继承和发扬光亚老院长的精神,贯彻和落实光亚老院长的嘱愿:“不负国家重托,推动中国工程技术发展”,以院士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发挥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作用为主线,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转自《光明日报》201222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