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战略科学家江上舟的赤子情怀

2012-01-03 |

与江上舟一起工作过的人这样描述他:个子很高,国字脸,待人诚恳;讲话声音洪亮,咬字偶带福建口音;知识渊博,性格开朗,像个老小孩;对生活几乎没什么要求,对工作却一丝不苟……

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与作为。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江上舟与癌魔赛跑,为国家筛选出大飞机、集成电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大战略专项而鞠躬尽瘁,为上海市发展半导体装备、太阳能、第三代移动通讯等产业建言献策,奔走出力,促成了一个个战略型新兴产业布局“零”的突破。

论证大飞机项目:“当时的决策是对的”

原上海航空公司驻京总代表何志庆是2001年底认识江上舟的,机缘来自大飞机项目。

二人约在北京昆仑饭店谈了两个多小时。时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江上舟不仅谈了行业内的主流观点——很多人认为不能搞也搞不成;也谈了自己的观点——应该搞且可以搞,但需要科学论证。在电梯口分手时,江上舟突然转过身:“小何,明天我就要动手术了——肺癌,要切一下。大飞机的事,我一直很关心,手术台上不能接电话,但手机不会关,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江上舟对待病情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令何志庆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大飞机项目的论证资料很难找,江上舟建议借鉴国外陪审团制度:论证委员会由多方面人士组成,避免行业内自行论证;论证过程中,专家保持独立性,凭良心、人格对国家、民族有所交待;论证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录音和文字记录,并由本人签字确认存档。“这些方法在当时是超前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年走下来,证明当时的决策是对的,而这与江上舟提出的方法有关联。”何志庆评价道。

支持芯片产业:“作用无出其右”

上海半导体产业和芯片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浸透着江上舟的智慧、远见与努力。

中微半导体能够落户上海,就与他的推动分不开。“当时国内对此怀疑很多,他面临的阻力不仅在于‘这样的项目要不要支持’,还在于这是留学生在海外注册的公司,作为一个‘外企’,国内财政要不要支持?”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炼生回忆道。

江上舟力排众议,坚持“中国的高端产业,需要国外的留学生把目前最前沿的技术带回来,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一般外企。”

为此,尹志尧、吕彤欣等半导体企业负责人由衷地评价道:“上海的芯片制造产业及其装备制造产业能有今天这番景象,得以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甚至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上舟先生的作用无出其右”。

筛选重大专项:“皆出于公心”

20038,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成立,大家推荐江上舟做重大专项组组长。“为什么要请他呢?他在地方主抓经济,对科技又高度关注,有战略思维能力,能跳出部门、行业的局限,在业内有权威、公信力和掌控能力。”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倞、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戴国强说。

江上舟工作热情极高。前期,重大专项组有三个项目需组织论证,包括大型飞机、探月工程和国际热核聚变。每次研讨和调研,他都亲临现场。在他与相关专家的努力推动下,大飞机专项被写入规划纲要,探月工程进一步明确了先期绕月的目标,我国成为了国际热核聚变的发起国之一……

在江上舟的领导下,重大专项组从技术、经济、产业发展、全球竞争力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为中央的最终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各战略研究组最初提出的58项建议,最后被进一步压缩为包括转基因、传染病、新药研发等在内的16,江上舟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却皆出于公心。

2011627,江上舟在上海瑞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64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念念不忘那些建议立项但尚未完成的重大项目,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不能亲眼看见大飞机上天、无法完成“中国芯”工程。谈到近两年令他牵肠挂肚的事关上海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益科博项目,他对前去探望的同事说:“你们要继续关心这个项目,有时间代我去海南看看,我是再也去不了啦!”话音未落,身边的人们已失声痛哭。

(记者 张蕾)

转自《光明日报》20121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