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胡乔木与世界语结不解之缘 办刊对外宣传红色中国

2012-02-22 |

毛泽东与胡乔木在一起

  在胡乔木家中珍藏的书籍中,其中有一部分是世界语书刊,可以看出他生前对世界语的挚爱。从青年时代,他就追求光明追求进步,与世界语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胡乔木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先驱之一。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胡乔木在清华大学求学的时候就勤奋苦读,课余博览群书。他时常到大学的图书馆阅读书籍。他阅读了很多的进步书籍。一次,他意外地阅读了胡愈之创作的纪实文章《莫斯科印象记》。他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静。胡愈之用世界语周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真实故事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灵。在胡愈之的影响下,勇于接受新思想的胡乔木,很快就对柴门霍夫创造的具有科学性的语言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接触世界语。他学习用的是盛国成编写的《世界语全程》,他对世界语的热爱,使他如饥似渴地埋头苦读。数月后,他已能译读一些世界语版的进步书籍,使他不断地开阔了知识的视野,也燃起了他心底忧国忧民的激情。不久,他写信与中国普罗世界语联盟(中国无产阶级世界语联盟)联系,投入到了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洪流中。从此,青年世界语者胡乔木,踏上了一条漫长艰难的寻求救国救民的红色道路。

  当红色的新中国的曙光照耀在东方地平线上,已在中宣部任职的胡乔木,不顾工作繁忙,仍满腔热情地为他所热爱的华夏世界语运动而奔走。那时中国世界语的对外宣传工作还没有起步,于是如何用世界语向世界各国人民宣传年轻的红色中国,就是摆在所有关注中国的华夏世界语团体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为此,胡乔木多次与亦师亦友——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兼中华世界语协会会长胡愈之一起商榷,献计献策。一次,胡乔木对胡愈之说:“我们可以办英俄刊物,但不可能办保加利亚、匈牙利的刊物,而世界语在这些国家比较流行,因此用世界语办刊物进行对外宣传,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渠道。”胡乔木一席话说在胡愈之的心坎上,胡愈之激动地说:“乔木同志,你的想法太好了,我们一定要把世界语刊物办好!”在胡乔木的大力支持下,向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发行的,一份以宣传新中国宗旨的世界语刊物《人民中国报道》,后改为《中国报道》,在19505月诞生了。

  在中国老世界语者的记忆里,最难忘的是六十年代初,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世界语展览会的盛况。

  那是1963721,全国世协(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在北京文联大楼举办世界语对外宣传汇报展览。下午2时,百忙中的胡乔木和陈毅元帅亲临展览会,并听取了文化部副部长兼中华全国世协会长的胡愈之的汇报。胡乔木向与会的世界语者作了一次热情洋溢的讲话:“通过世界语,可以做许多的工作,可以介绍中国的美术作品和工艺美术。中国的画,国外有许多人喜欢。可以介绍中国的谚语、民间文学,可以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等。通过世界语把一些弱小民族的文艺作品介绍过来,要培养世界语队伍。现在人手太少了,可以在有些大学开办世界语课……”胡乔木的讲话,充分地肯定了中华世协这次举办的对外宣传工作的成果,也给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寒冬,迎来了八十年代中国世界语的春天。

  1985年,中国第一届世界语大会在昆明市召开。1986年,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又在北京举办。当时,胡乔木去外地视察工作,但他仍关心着大会的情况。会议开幕前,他给大会发来了贺电:“热烈祝贺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召开,祝大会取得圆满的成功!”胡乔木的贺电,令参加这次国际世界语盛会的中外世界语者深深地感动。

  1987年是柴门霍夫创造世界语一百周年,为了征求中国各界名流对世界语在中国推行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为在《中国报道》《世界》发表一批纪念文章,以便进一步推动中国世运,特在《中国报道》杂志上向知名人士发咨询信函。此时,《中国报道》杂志社副社长侯志平给胡乔木发出了信函,并寄去了一些有关资料。信发出了两个月,没有收到胡乔木的复信,侯志平以为胡乔木工作忙,不会亲笔复信。但在2月底,侯志平突然收到了胡乔木的秘书白捷的电话,说乔木因到外地视察,最近回到北京,才看到侯志平来的信函,并询问信稿截止到什么时候?这意外的消息,使侯志平喜出望外,当时侯志平回答在3月底寄来就行。

  317日下午,侯志平突然收到胡乔木的秘书白捷来的电话。电话询问他下午是否有时间?胡乔木准备下午在家会见他。侯志平当即向《中国报道》杂志社的领导做了汇报,并准备携带部分新出版的世界语书籍当作礼品赠送给胡乔木。355分,侯志平与报道社的摄影记者蔡明准时到胡乔木的住所。早在门口等候的白捷将侯志平和蔡明迎进会客厅。一会儿,胡乔木健步走了出来。侯志平代表中国报道社向胡乔木问候致意,感谢他对华夏世界语运动一直给予热情地支持,并向胡乔木赠送了新出版的《中国报道》杂志及世界语版的文学作品《中国文选》《中国之旅》《四十景》,还有叶君健译著的世界语小说《山村》。侯志平向胡乔木汇报了《中国报道》杂志在苏联及东欧等世界各地发行的情况。胡乔木询问了刊物发行的总数,以及国内学世界语的人数,当他得知全国有四十万人在学习世界语,他高兴地说:“这是个不小的数字”。

  侯志平和蔡明第一次与胡乔木谋面,刚开始他俩都有些拘束和紧张,但是当他们亲眼目睹胡乔木与他们谈笑风生时,他俩的心里不禁对胡乔木充满了敬佩之情。会见中,胡乔木兴奋地回忆起他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学习世界语的情景。他说,读世界语的书,使他了解到了许多的进步的东西,从而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会见结束时,侯志平代表《中国报道》杂志社祝愿胡乔木身体健康,与乔木握手告别。胡乔木也高兴地说:“谢谢!请你代我向《中国报道》社的同志们以及全国的世界语者们问好!并祝你们的刊物越办越好。”

  几天后,侯志平收到了胡乔木寄给《中国报道》杂志的一份稿件《致世界语朋友的一封信》。这封饱含着胡乔木对中国世界语运动充满情感的书信刊登在当月出版的《中国报道》杂志上。

26个春秋过去了,每当侯志平先生回忆起在胡乔木家那一次见面的情景,总是觉得,那个情景好像是那么地遥远,又好像就在眼前……

  ·链接·

  中国的世界语是清末由俄国商人和中国留学生传入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任命蔡元培先生为教育总长。他就职后,通令全国外国语学校特设世界语科,师范学校亦将世界语列为选修科。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于1951311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国世界语者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对全国世界语工作负有规划、协调、联络、服务和指导的责任。它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国世界语者,开展世界语的宣传、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全国世界语者的语言水平,推动世界语的应用,开展世界语的国际交流,以世界语为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服务,逐步促进世界语在将来成为国际辅助语。

  1983年国际世协为表彰中国世界语运动所取得的成就,特授予中国流动奖杯——费恩杯。

1982年以来国际世界语大会先后选举巴金、胡愈之、陈原为国际世协荣誉监护委员会委员,这是该组织最高的荣誉职务,全球也只有10个左右。同时选举李士俊、谢玉明为世界语学院院士,世界语学院是国际世界语界最权威的学术机构。

(付晓峰)

转自《人民政协报》2012216

相关新闻

  • 052017.04

    胡乔木与知识界的交往

    “胡乔木一生与知识分子接触最多,他与知识分子有着不解之缘……”

  • 232020.11

    对话黑石集团苏世民:未来的领导者将诞生于中国与世界的彼此理解中

    11月17日,大纽约地区清华校友会联合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A. Schw....

  • 152009.09
  • 112017.07

    胡乔木的多彩人生

    《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今年3月出版了。这部著作从生平述论、主要业绩、人际交往、婚恋家庭和生平思想研讨5个方面,分专题对《胡乔木传》中囿于传记....

  • 212022.09

    《我知道的杨振宁》:杨先生一直积极促进中国与世界科技交流

    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在1970年代末结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1980年代多次赴美跟随杨振宁开展研究。近日,葛墨林口述史《我知道的杨振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记述了葛墨林院士与杨振宁近半个世纪的交往,其中很多内容和照片都是首次发布。在杨振宁先生百岁寿辰即将到来之际,澎湃新闻转发该书第九章《对杨先生的一些认识》,略有改动。从1977年到现在,我结识杨先生,与杨先生共事、交往已经超过40...

  • 202022.10

    党的二十大代表庄兆林:朝着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目标迈进

    江西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庄兆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2级硕)“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和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摇篮。”在10月18日举行的集体采访中,党的二十大代表,江西代表团新闻发言人,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兆林在回答记者“如何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方面优势,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品牌”的问题时表示,“我们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重大使命,高质量建设全国红色基...

  • 292007.04

    29日9:00——上午8:00~12:00旧水利馆西北侧将举办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咨询

    29日上午8:00~12:00旧水利馆西北侧将举办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咨询,敬请关注。

  • 122023.04

    钱锺书给胡乔木改诗

    胡乔木与钱锺书是清华同学,钱锺书比胡乔木高一届,但两人在学校时并不认识,直到1972年钱锺书回到北京后才与胡乔木交往,以后逐渐增多。晚年胡乔木常到钱锺书家中聊天,无拘无束、谈笑风生、亲密无间。1982年6月1日,是胡乔木七十寿辰。生日到来前,胡乔木心潮澎湃,诗兴大发,写了七律《有所思》四首。诗写好后,像往常一样,送钱锺书阅改。钱锺书收到后,毫不客气,按自己的心境,大刀阔斧,改得密密麻麻,就连胡乔木最得意...

  • 202024.09

    中央宣传部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杨士莪(1931.08.09-2024.03.19),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是中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1947-1950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他胸怀祖国、志存高远,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读书是为了救国和报国”的铮铮誓言,始终把祖国需要作为人生奋斗目标。他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力投身水声科学研究,攻克...

  • 172016.11

    鲁迅梁实秋的不解之缘

    鲁迅梁实秋的论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件“热闹事”。一位文坛泰斗,气势正盛;一个后起之秀,锋芒毕露,但无疑都有过人的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