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一个人的法学院”——追忆何美欢教授

2011-11-03 |

  何美欢为人低调务实,不计名利,这并不意味着她不考虑“影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002,何美欢54,离退休还有10,她做了一番盘算:如果放弃研究、全职到内地教最优秀的学生,即使每年只教出十个人,十年也将是一百人,这一百人对国家产生的影响将远远大于十年间写作十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出于此番考虑,她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港大教职,来到刚复建不久、也更需要帮助的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当时家人和同事不理解,哥哥何耀棣心里甚至想:香港那么舒服,内地条件那么艰苦,看你能坚持多久!可是何美欢心意已决,只用一句笑谈回答了种种疑虑:“我想成为未来中国领导人的老师!

  200281,操着一口不流利的普通话,何美欢来到清华大学法学院报到,她除了准备开设英美银行法、比较银行法等常规部门法课程外,包里还揣着一份策划了一年多的、为中国内地学生而特别制定的普通法教学计划。这份普通法教学计划并不普通,它注定将对中国内地的普通法教育、乃至整个法学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用深悉何美欢教育思想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晓力的话说:何老师是以一人之力,用一门连续四学期的课程,在清华法学院内部又办了一个法学院,“一个人的法学院”。

“理想的法学教育”

  何美欢对其普通法以及法学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一书(以下简称《普通法教育》),以及《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一文。《普通法教育》是何美欢在清华实施教学计划两年后的“交代之作”(向清华法学院领导和同学的“交代”)。何美欢相信,中国迟早有一天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在中国环境中运作并为其人民所接受的法律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有识别力地进口法律。在今天“言必称英美”的时代,若立法、研究只停留在照搬照抄具体条文,则永远不能达到上述本土化的目标;唯一的出路,是把普通法的内容放回到英美法体系本身去理解,去了解整棵树是如何生长形成的,而不仅仅去采撷那已经长在枝头的鲜艳的花朵。要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培养大量合格的律师和法官,为此,学习普通法是十分必要的。

  受过一流普通法教育,又有多年成功律师经验、立法者实践和法学院教授经历的何美欢,并不满足于以自身经验说话,而是重新谦虚地做起了学生,在教育方法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狠下苦功,阅读了大量著作和材料,总结出最适合中国学生的普通法教育模式,并把自己实践两年的成败得失告知读者。

  何美欢认为,法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律师。她所说的“律师”是广义的,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含义,包括执业律师、法官、检察官,甚至包括法学教师,实际上是“法律工作者”或者“法律人”的含义。何美欢认为,律师工作绝不是简单地适用法律,而是包含大量原创性内容,需要有极强的创造力,这需要律师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有超强的智识技能和实务技能,还有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她决定连续开设四门普通法精要课程,集中训练学生的智识技能。在精要课一开始她介绍了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方法,她鼓励学生应该多学习除法学外的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知识和方法。何美欢强调,知识与技能同样重要,不能因为重视技能学习就认为应该取消现有的知识传授课程。对于技能的重要性,何美欢引述美国法学家卢埃林的话来说明:“不管律师有什么其他需要,最低限度他需要可靠的技能。只有技术而没有理想是罪恶,只有理想而没有技术是愚昧;在法律方面,希望将理想变成有效的蓝图就要将这些理想用头脑清醒的有效的技术过滤。”

全校的最好课程之一

  所谓知易行难,作为中国第一门教授普通法方法与技能的课程,初期摸索之艰难可想而知。何美欢在书中认真诚恳地反省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思索出改进的方法。比如,把技能培训作为课程第一目标的何美欢,在第一次教授普精课时,没有按照阅读的难度高低来编排阅读材料,导致同学面对的第一篇判决即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衡平法案例。她这样解释当时课程能够继续下去的原因:“只有内地学生的毅力才挽救了局面,如果换了另一个地方,这个课程必然惨败收场。而内地学生都能够坚持下去,学完这门课。”在随后的课程中,她改进了案例安排,使得阅读难度循序渐进。她还通过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以及请学生吃饭个别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积极寻求改进的办法。 

  为了真实了解学习普精同学的水平,一向极少求人的何美欢请求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安守廉教授以哈佛的标准来批改普精学生的匿名作业,并如实告知结果。安守廉教授非常愿意参与到这项在他看来很有价值的事业中,并为报告作业表现出非常高的质量而感到高兴。

  为了给学习普精的学生提供判例逻辑以外的“外部原因”视野,何美欢从2009年起自费邀请美国著名法学教授来京专为学习普精的学生授课。这些知名教授来清华两个星期,她要给他们提供来回商务舱机票,每人支付高达1万美元的讲课费,她说这样的教授本来就应该是这个价格。她担心这些教授如果知道这些钱是她个人支付的而拒绝收取,她请求王振民院长“帮忙”隐瞒事实真相,在邀请信上就说是清华法学院支付的。为了支付这些钱,处理相关财务手续,她还确实费了不少周章。

在清华的日子,何美欢把绝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教学上,同时还带着学生翻译了几部经典英文教材以及跨学科著作,如《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管制案例与资料》、《保险合同法》、《法律中的社会科学》。清华大学为何美欢开展普通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各种可能支持,从学院到学校都非常关心她的工作和生活。从前任和现任校长、书记到其他校领导,很多人都知道她的大名,对她非常尊敬。她的课尽管很难,但同学们收获很大,连续多年被同学们评为全校最好的课程之一。

(陈慧怡)

转自法制日报 201111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