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画梅须同梅性情 写梅须具梅骨气——老西儿郭志龙与梅的那段情缘

2019-05-31 | 郭志英 | 来源 《山西晚报》2019年5月31日 |

郭志龙,号墨缘、老牛、骆驼,金龙池人,1953年8月出生,山西省屯留县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1975-1979)。现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清峰书画院副院长,高级经济师。从小热爱书画。工作之暇常以书画为乐。

2015年9月,作品入选中国保险书画研究会组织的“‘保险人的中国梦’第四届中国保险业书画展”,并获二等奖;2016年11月,作品入选“山西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作品展览”;2017年2月,作品入选山西省美协组织的“百花迎春”花鸟画展;2017年10月,作品入选“保险厚德大爱中再杯”中国保险业第五届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并获得绘画二等奖;2017年12月,作品入选中国书画报组织的“喜庆党的十九大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书画展”,并获优秀奖;2018年7月,作品入展第15届中国国际保险精英圆桌大会暨首届保险文化节,被授予“国际保险文化大使”荣誉称号。2018年9月,创作的“百梅图”册页,受到专家、学者、同行道友及观众的高度评价。9月,荣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保险业书法绘画摄影网络展览”三等奖。

108幅梅花,姿态万千,风格迥异。枝干苍劲、满树怒放的红梅,萼绿花白、小枝青青的绿梅,婀娜多姿、花蕾初绽的白梅……走进梅花盛开的诗意画卷,暗香浮动,令人叹为观止……长达65米的《百梅图》册页是老西儿郭志龙的倾心之作,耗时近一年完成。对已进花甲之年的他来说,工程堪称是巨大的,用呕心沥血形容,是对他完成这部作品最合适的表达。

女儿说爸爸上辈子是梅花变的 这辈子如此放不下

说起郭志龙,在山西保险行业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要说起他画的梅花,还是比较新鲜的。

“我打小喜欢书画,但从未正规学习过。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2013年退休后,又受聘余热生辉,其间燃起了心底的书画梦,于是静下心来,欣赏名作,临摹写生,尤其独爱梅花。”郭志龙说,现在梅花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郭志龙的女儿在上海工作,每年春节长假,他都会去那里小住。此间正逢上海世纪公园举办梅展,规模宏大,胜景空前,几千株梅争相绽放,气象万千。郭志龙一大早就背着画夹,带着笔墨,来到梅海写生,完全沉浸在淡淡的梅香之中。那里的梅涵盖了宫粉、朱砂、绿萼、玉碟、美人梅等30多个品种,光蜡梅就有近千株。郭志龙说,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那里汇聚了各地有名的梅花,纯粹是“微缩”版的梅世界,南京梅、四川梅、徽州梅,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梅花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则分直立、曲屈、歪斜等。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并济。郭志龙徜徉梅丛,领略了“暗香浮动”和“疏影横斜”的意境,体会了梅花凌寒傲骨的品格和沁人心脾的清香。在女儿的记忆里,春节放假的那些天,爸爸大部分时间是在上海世纪公园度过的,一画就是一整天,俨然就是个“梅痴”。

梅和雪的意境组合,非常美妙。郭志龙的《报春图》便是这样一幅美景。想在上海的初春踩着雪赏梅,一般人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但是,2019年春节,郭志龙遇到了。春雪降落上海,好多人赏雪,他却连早饭也顾不上吃,从女儿家出来,骑车直奔梅海。雪花轻舞中,他把画夹展开,拿出毛笔,调好色彩,对着梅画起来。“无女不成梅”,他娴熟地用毛笔蘸着重墨画枝干,用朱砂红点花朵,背景用淡墨散开……一树怒放的红梅开在雪天,“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画配诗,完毕。围观者纷纷点赞,郭志龙物我两忘。女儿给他的评价是,“爸爸上辈子是梅花变的吧,这辈子如此放不下”。

老家墙壁上“喜鹊登梅闹春”的年画让他从小爱上梅花

几年来,郭志龙矢志画梅,皆因心中对梅花有解不开的情结。他说,自己的童年在农村老家度过。黄土地上不曾见到梅花,但是每年过年,家里墙壁上总会贴一幅“喜鹊登梅闹春”的年画,朵朵梅花盛开,煞是好看。父亲说,贴这样的年画会让来年家里的生活更加红火,人寿年丰。梅花,在郭志龙幼小的心灵上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从小学到中学,课业繁忙之际,喜欢书画的郭志龙还是学校板报组的组长,学校的黑板报、宣传专栏,写大字标语成了他的专利。父亲知道他喜梅花,曾对他说,“梅花不畏严寒,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所以他最喜欢用梅花装饰黑板报。美术书和简笔画册上的梅花,让他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没事的时候,他照着画、印着画,那时纸张缺乏,一张纸正面画了反面画,由于条件所限,“那时对梅花的热爱,大概就是这样。”郭志龙说。

课业繁忙,无暇访梅 清华和清华人是开在他心间最美的梅

郭志龙1979年大学毕业。当时,百废待兴,教育秩序逐步恢复,清华学子们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同学们都抱着一个愿望,把过去丢失的时间补回来。郭志龙学的专业是核反应堆工程,专业性强,课业繁重,学习特别紧张,每天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经常挑灯夜战,每逢节假日,一头扎在图书馆就是一整天。大学四年,和同学们上街、游玩只有少数的几次。这些镜头都是郭志龙在清华的缩影。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志龙学完所有课程,顺利毕业,并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他的恩师清华大学教授、我国第一代原子能专家、原《清华学报》主编郑福裕先生,写的一手好书法,郭志龙毕业离校时,特别赠送给他一幅亲笔书写的《万寿山昆明湖记》书法长卷。郭志龙一直珍藏至今,这也在他的书画道路上深深埋下了一颗收获的种子。

大学几年,郭志龙虽然没时间在京城寻梅、访梅,但对梅的情感一直不曾淡过,因为清华大学、清华人,在他心里就像梅花一样,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

退休后,研习书画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画梅风格

郭志龙参加工作后,辗转于几个地方,梅始终是理想之国,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接触。唯一能过瘾的便是阅读和梅相关的古诗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携手江村,梅花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郭志龙说,“梅花”作为一种中华文化的象征,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

2013年退休后,郭志龙爱梅之情与日俱增,“梅可无我,我不可无梅,我爱梅之精神,做人当如梅,我将与梅终生相伴”。为了提高画梅的水平,他开始从传统书画入手,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他深知“书画同源”。为此,他通临《译山碑》《张迁碑》《曹全碑》《颜勤礼碑》《圣教序》《兰亭序》等,在提升自己书法功底的同时,从《芥子园画谱》入手,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及网络传播的优势,先后收看受教于董寿平、孙其峰、霍春阳、郭石夫等花鸟画大家。《中国书画》频道的一日一印、一日一书、一日一画等栏目,几年来已成为他每日雷打不动的必修课。此外,他坚持写生。不论春、夏、秋、冬,每逢节假日,他都会背起画板,到大自然汲取营养,通过写生提高自己的造型和构图能力以及发现美、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同时,广交书画朋友,向书画同道求教。山西清峰书画院院长、花鸟画家高润虎与他亦师亦友,几年来,给他更多指导与鼓励。

在梅花的创作过程中,他遵循“上法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中悟及艺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并受到关注。多年来,“我寻梅、访梅、赏梅、读梅、写梅,学梅精神,勤于思考,勤于积累,在对梅花的艺术表达与创作中,更多的倾注了我人生的情感与感悟……”郭志龙去南京、成都等地遍寻梅的踪迹,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也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完成65米长的《百梅图》册页以此祝福伟大的祖国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9月,郭志龙用近一年时间创作的《百梅图》册页终于完成,他画的梅花,素雅傲骨、高标逸韵、蓬勃向上,既体现了时代精神,更形成了他的个人风格,受到专家、学者、同行道友及观众的高度评价。108幅梅花册页总长达65米,是他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白加黑完成的巨作,其中辛苦难以想象。梅花又名“五福花”,花朵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平安、富贵”,因此他的画作之中,充分表达了对生活的豪迈气度和他个性化的艺术思想。郭志龙说,梅花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繁荣昌盛,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品格,以此习作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郭志龙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与追求,在于追求人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和境界。他将遵循“知足常乐”的人生准则,保持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平和心态,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踏踏实实地将他和梅的情缘延续下去,“一生只需有梅相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