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李政道大家都知道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不能。”政道在年轻的时候,在逃离日本帝国侵略者统治的路上,长途跋涉,孤独逃难,身无分文,不知前途在何方,走过了艰辛的求学之路。1926 年11 月24 日,政道诞生在上海一家殷实的家庭。父亲名李骏康,1918 年金陵大学农林毕业,后进入一家德国洋行从事化肥进口。李骏康先生原居住苏州,1925 ...
1945年,矩阵几何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它的创始人,便是在牛圈里成长起来的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而这一年,刚刚走出牛圈的华罗庚,只有35岁。
在以数学家之笔进行诗词创作时,华罗庚丝毫没有遗忘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他的创作实绩为现当代诗坛,尤其为科学家群体的文学花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罗庚在日本东京大学演讲华罗庚十分重视与国际数学界的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他多次到欧美国家访问,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他非常期待与日本数学同行的交流,希望能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1985年6月,华罗庚应日本亚洲交流协会的邀请访日。虽然樱花的季节已过,东京却因盛放的绣球花增色不少。6月12日,日本数学会与日本亚洲交流协会在东京大学理学部共同主办欢迎会和华罗庚教授演讲会,演讲题目是《在中国普及数学方...
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非。
今天的人们不理解,为什么华罗庚会被称作“人民的数学家”?很多年前,他的外国同行也不懂,为什么华罗庚一定要把中国的数学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数学搞上去?一个天才数学家为什么非要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数学?何为“优选”?大概没有人比数学家华罗庚理解得更透彻。他一生面临一次次重大选择,也在一次次“优选”中定义自己的人生。华老来了,办法就有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过一阵“华罗庚热”。华罗庚所到之处,总会有...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和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李寿慈既是同乡世交,又是师生关系。1935年秋,李寿慈来到清华园求学时主动寻找华罗庚。在交谈中,华罗庚告诉李寿慈要做到读书不忘救国,要在救亡图存方面多做些工作。当年12月,有许多军警翻过清华校园的墙头,到学生宿舍区去抓捕爱国学生。几个凶神恶煞的便衣,命令在押的学生拿出学生证,他们对照着黑名单,凡名单上有的便当场抓走。由于李寿慈也参与了爱国学生运动,所以他也被列入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