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柳百成、柳百新:清华园里唯一的兄弟院士

2010-08-13 |

柳百成、柳百新兄弟院士接受常州日报记者采访(姜宏强 摄)

清华园蓝旗营小区10号楼,北京有名的院士楼,“兄弟院士”都住在这里。在柳百成家,“兄弟院士”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穷书匠从常州走出

兄弟院士从他们的爷爷说起。

19世纪末,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书生带着一家老小离开江苏武进,到上海谋发展,“这个穷书生就是我们的爷爷”,柳百成说,动荡的年代,爷爷还算幸运,很快在中华书局谋到了差事。子承父业,伯父、姑姑、父亲成年后都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伯父柳溥庆是一位知名的印刷技术专家,生前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总工程师,上世纪20年代去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入党,1939-1941年间和柳百新的父亲等人在上海为新四军秘密印制解放区使用的钞票,印制中用的铜版则由柳百新的父亲精心设计和雕刻的。柳百新的姑姑柳静和姑夫吴朗西于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进步的作品和名著,如鲁迅的作品,巴金的《家》、《春》、《秋》等。父亲一辈人为了民族富强、国家兴旺而奋发图强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柳氏兄弟姐妹的思想深处。

家境清贫,父母亲的想法却执着:立足于社会就得有一技之长,而一技之长取决于良好的教育。父母省吃俭用甚至背债让5个孩子读书,其中柳百成、柳百新兄弟先后就读于上海市中西女中第二附小、上海市圣芳济中学,那是当时上海最好的两所教会学校,柳氏兄弟和鼎鼎有名的荣家少爷小姐是同窗。

其他同学住洋房别墅,上学有汽车接送,柳家兄弟显得寒酸,住的是石库门的房子,上学步行。然而,柳家兄弟的成绩十分光耀,其中柳百新有一年考试共11门课,他得了7100分,总分遥遥领先。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父母的奖赏是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生文库》,一整套一买就是500本。《三国演义》一套12本,柳百成一天看4本,3天就看完。

柳百成说,教会学校使他们在3个方面大受裨益:一是系统和高水平的英语教学。老师的纯正发音,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等,使学生在中学期间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1978年,柳百成凭借出色的英语脱颖而出,成了赴美访问学者团的领队,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亮相美利坚的首批中国学者。二是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有些老师有大学或国外留学的学历,教学中带有启发性。三是非常重视体育。每天课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体育锻炼。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圣芳济中学的排球队曾战胜包括成人队在内的所有对手而获得上海市冠军,成为体育界的一段佳话。

自强不息“哥俩好”

“北有清华、南有交大”,1951年高中毕业之际,柳百成面临着两种选择,然而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的形势等因素,让他舍近求远,步向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

基础扎实、学习勤奋,柳百成在清华园如鱼得水,畅游于知识的海洋。每次写信,他都把对清华的热爱传递给家人。受哥哥影响,弟弟柳百新高中毕业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清华大学,而且跟哥哥同一专业:机械制造。

柳百新入校不久,清华开设新专业工程物理系,这一专业被大家认作是“先进系”、“尖端系”,作为选拔出来的优等生,柳百新转到工程物理系。

柳百成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金质奖章。1978-198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进修2年,先后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名誉理事、北京市铸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编委等职。他带领团队在铸造合金物理冶金学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

柳百成的研究成果还在三峡工程创下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三峡工程所用的水轮机,有28个巨大叶片,每片直径10,高5.7,重428吨,铸造加工难度非常大。第一片花960万美元从加拿大进口,第二重型集团采用柳百成的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软件一次试制成功,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制造业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仅此一项为国家节约3000万元人民币。

柳百新毕业后被留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工作,第一项任务是开“固体物理”课。文革期间,柳百新于1969年被派到江西鲤鱼洲农场去接受“再教育”。同年底被调回清华大学从事核能研究。1978年,柳百新回到工程物理系做教学和研究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他靠着扎实的材料科学和英语的基础通过了选拔出国进修的3门考试,由国家教委公派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访问研究。

常州,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

“作为老一辈人,尽管生于上海,但各种表格上填报的祖籍只会是常州武进”,对常州的印象,最初只知道那是爷爷曾经生活的地方,偶然一次,听爷爷提起过常州的梳篦很有名。另外,姑姑说话一直保留着些武进口音。

第一次踏上故土是在2002年冬,时值常州市举办首届科技论坛,“能够去家乡参加活动是应该做的事,随着年龄的上升,越来越怀旧,于是欣然应邀前往”。柳百成院士还为家乡人民带来了题为《制造业及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

第二次是2008年的春天,参加常州市第四届科技论坛。期间,兄弟院士深入我市一些重点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科技园区、技术研发中心、在常高校进行走访,切实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其中,柳百新分别考察了常州钟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常州兆隆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以产学研的模式发展起来的。钟恒公司引进了一台法国进口的生产设备,柳院士为他们及时在生产技术的操作和运用方面进行了指导。在兆隆公司,柳院士了解到该公司主打产品高性能纳米聚酯复合材料已申请了国家专利,“你们必须尽快申请国际专利。”柳院士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以及国际经营权等方面提出的建议被企业当即采纳。

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参加第四届科技论坛之际,常州市怀德苑小学的学生“让我们深受感动”。兄弟俩回忆,来常之前,他们在家里的邮箱收到了怀德苑小学数学班学生寄来的信件,怀德苑小学的老师通过教育部的人物志,找到了祖籍常州的柳氏兄弟。于是,兄弟俩在清华园的纪念品服务部购买了一大堆印有“清华大学”字样的文具盒带到常州。尽管论坛活动日程很紧,兄弟俩仍坚持去趟学校。两位院士一走进校园,只见校门口是夹道欢迎的学生队伍,教学楼阳台上也站满了热情欢呼的学生。同学们除了感谢院士爷爷送给他们的礼物外,还提了好多问题:你们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你们是怎样学好功课的?你们现在还在工作吗?……院士爷爷在回答中要求孩子要从小立志、有远大的理想,长大后报效伟大的祖国;要全面发展,兴趣广泛,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要健强体魄,从小打好身体基础。他们说,自己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在带博士生、从事研究工作。他们还为同学们深情地清唱了一首他们中学时代的英文歌曲,仿佛时光倒流。

回到北京后,一段时期,兄弟院士和怀德苑小学数学班的孩子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孩子们时常写信、做贺卡寄往北京,柳百成、柳百新一有时间就回复孩子们的问候,还给他们邮寄奥运福娃。“遗憾的是,当年数学班的同学都毕业了,大家的来往也就几乎断了。不过,我们时常还会想起孩子们真诚的面庞。请带个口信,我们还想和怀德苑小学保持联系。”

同样令他们遗憾的是,这些年南京、苏州、镇江都有企业都找兄弟院士寻求产学研合作,江苏大学还特聘兄弟院士前往讲学。而老家常州至今没有院校跟他们联系过,也没有企业找他们,兄弟院士表示:“只要不是务虚、只要专业对口,我们很想为家乡做点贡献!”(钱静华)

柳百成1933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常州。铸造工艺与设备专家。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国内较早提出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铸造行业,在开拓铸造过程宏观及微观模拟仿真新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柳百新1935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常州。材料科学家。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在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计算材料科学、薄膜和核材料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工作。

转自 常州日报 201085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