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吴冠中:偶然入艺坛 一生为画苦

2010-06-28 |

少年从学工转而学画,以鲁迅为精神偶像,敢于直言,认为要做好艺术就必须痛苦

吴冠中和妻子合照

吴冠中在巴黎凡尔赛宫前

吴冠中给学生授课

为偶像鲁迅故乡画的《鲁迅故土》

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小鸟天堂》

年近90岁,眼见自己作品在拍卖市场行情越来越高,吴冠中却一反常态将作品捐赠给了各大美术馆。他自己清醒地感觉到:自己的作品,越是下一代的越理解。所以他的作品要尽可能地留下来,留在美术馆,让后面人有所参考。这位身材瘦弱的南方老人以强大的精神力行了自己对鲁迅精神的继续,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因为在他看来,走上艺术的路,就是要殉道。他还说,要做好艺术,还需要痛苦,而他的心永远被苦缠绕着。

一句话改变一生

生前吴冠中一直不断地提起,自己的艺术生涯的发端是因为朱德群的一句话。1936年之前他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位画家,在之前他就读于浙江大学代办的省立工业职业学校,他希望以实业干就一番大事。但一场为期三个月的新生校际联合军训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就读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朱德群因为个子大,排在队伍的前头,排队尾的小个子吴冠中与他聊天,知道朱德群是学画的,吴冠中说,“我也喜欢画画。”朱德群就建议他放弃电机专业,并带他去参观“杭州艺专”。吴冠中在自传《我负丹青》中这样形容那次参观给他带来的人生巨变“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强烈遭到异样世界的冲击。我开始面对美,美有如此魅力,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她捕获许多童贞的俘虏,心甘情愿为她奴役的俘虏。十七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

于是,1936年,吴冠中考入“杭州艺专”,成为低朱德群一级的校友,两人也成为好友。晚上,吴冠中与朱德群经常结伴去画画。吴冠中和朱德群这样的一份友情绵延至今,在今年3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朱德群展览开幕当天,吴冠中上午、下午都前往现场,并关切地询问朱德群的夫人朱的身体状况如何。生前吴冠中很少接受采访,却对来自朱德群那端的法国媒体毫不推卸,“我是因为朱德群的关系,才接受采访的。”

像偶像鲁迅一样直言

在北京已经居住了60年,但是吴冠中乡音未改。采访中,吴冠中还会停下来问一句:我说的话能听懂吗?事实上,这种执著还表现在其敢说话、敢于对抗上,或许这与其崇拜鲁迅有关。

200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中,就有其精神父亲鲁迅的形象与野草共生出现在作品《野草》中。吴冠中告诉记者,“鲁迅我是非常崇拜的。我讲过一句很荒唐的话: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那时受到很多攻击,说齐白石和鲁迅怎么比较。我讲的是社会功能。要是没有鲁迅,中国人的骨头要软得多。”

记者去年前往吴冠中家中采访时,他家中也摆着雕塑家熊秉明所作的牛,从中不难看出吴冠中对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推崇。而对鲁迅硬汉精神的继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不断地对一些艺术现象开火。197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的吴冠中,在当年的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在第一次理事会上,吴冠中对“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开火,整个会场没有人敢接他的话茬儿。

之后吴冠中把自己多年对美术的思考写成了《绘画的形式美》、《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关于抽象美》等文章,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要打一场“创造新风格的美术解放战争”。1992年,吴冠中所写的《笔墨等于零》在明报周刊上发表以后,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艺术评论家贾方舟告诉记者,80年代中国美术界还比较禁锢,但吴冠中敢言,毫不顾虑地说出自己的革新之言,“他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

打假,再打假!

吴冠中绘画的一生上演了无数的烧画事件。上世纪50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他翻看手头原作,感到不满意,便连续烧毁。此后196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全部毁坏后烧掉。1991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也全部毁掉,此举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

吴冠中对这一豪举给出的解释是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而在烧画的同时,吴老对伪作的出现更是毫不含糊,直至对簿公堂。199311月,74岁的吴冠中状告两家拍卖公司拍卖假冒他名义的伪作《毛泽东炮打司令部》侵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公开赔礼道歉。最终,吴冠中胜诉,此后吴冠中不停地与伪作做斗争。

20051211日,一幅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池塘》在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拍卖,200871日,经过吴冠中本人的亲自辨认,该画被认定为伪作,他在画作中签上“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2009年,香港佳士得所拍的一幅署名为吴冠中《松树》的作品也被吴冠中本人证实为伪作,吴冠中当时告诉记者,“现在拍卖行所拍的假画都编了很多故事,那都是不能听的,但假画就是假画。”

有了痛苦才有好艺术

吴老的家就在方庄一处老居民楼内,看守电梯的阿姨都知道楼上住了一位画家,他家附近的黄阿姨告诉记者,经常会看到吴老和他老伴在院里散步。

吴冠中的家是个小四居,一入客厅就可以看出这家主人在生活上的简朴,几乎没什么装修,家具也都是用了好几年,与平常人家无异。偶尔有点区别的是,房内摆上一些艺术品,让这个家不言而喻充满了艺术气息。

而在美术圈流传较广的是,吴冠中经常在楼下类似摆地摊的剃头发的老师傅那剃头发,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印象中,吴老更是长年一双运动鞋。“吴老物质生活追求是低点,艺术创作是高点,”范迪安的一句话正好鲜明地道出了吴冠中的个性。对于艺术,吴冠中觉得是要有殉道精神的。他常给那些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提醒的是:热爱美术是好的,可以增加各方面的修养,但是你真的要成为画家,成一个艺术家,不那么简单,没那么多人都成为艺术家。因为,要成为艺术家的条件太复杂了,除了要功力,要学术经验,他还要痛苦。没有痛苦,不容易培养人,他曾说自己一生就在痛苦,晚年还作过一幅油画《苦瓜家园》,并说“苦,永远缠绕着我,渗入心田”。

大事年表

1919年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父亲是教师,母亲是位文盲家庭妇女,吴冠中为长子。

1936年 从浙大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转到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就读,师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

1946年 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6年 与妻子朱碧琴结婚。

1947年 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留学。

1950年 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 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1956年 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 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 “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 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9年 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个展。

1987年 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 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 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 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9年 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0年 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2006年 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吴冠中教授“荣誉文学博士”衔。

2010 625日晚1157分于北京医院病逝。

转自 新京报 2010627

相关新闻

  • 022019.07

    吴冠中66件(本)绘画艺术作品捐赠清华 吴冠中艺术研究基金同时设立

    7月1日上午,“吴可雨先生向清华大学捐赠吴冠中绘画艺术作品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隆重举行。

  • 142009.12
  • 042019.06

    新加坡清华校友会组织吴冠中画作鉴赏活动

    今年是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1919-2010)诞辰一百周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友们的美术鉴赏水平、丰富校友们的业余生活,新加坡清华校友会于6月1日组织校....

  • 032010.12
  • 232019.07

    吴冠中与西柏坡

    那一刻,吴冠中似乎突然找到了灵感,两眼发亮,眉头舒展,脸上泛起红光,嘴里自言自语着:“小山村,大中国”,边说边快步往前走……

  • 072019.11

    先生吴冠中

    我与先生相识于一九六五年,这一年我十九岁,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在书籍装帧专业学习。正巧吴冠中、卫天霖、阿老等北京....

  • 292019.05

    这根线联结着作品和人民——吴冠中的艺术追求

    今年是吴冠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美术馆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了“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以表缅怀与崇敬之情。

  • 242022.05

    吴良镛:一生为谋万人居

    圆圆的脸上总是挂满微笑,平易近人、和蔼友善,两院院士吴良镛给人的印象一贯如此。5月7日是吴良镛的百岁生日,期颐之年的他每当谈及城市、人居时,眼里仍会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因为这是他毕生挚爱的事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墙壁上,挂着他亲手书写的四个大字“匠人营国”。作为建筑界的泰斗,这位老先生一生都在践行“谋万人居”的崇高理想。立志学习建筑,毅然回国建设将建筑事业作为毕生追求,这与吴良...

  • 092010.07
  • 152008.12

    吴冠中拍卖代表作在清华捐设“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

    我国著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日前将自己的水墨代表作《长江万里图》在香港拍卖所得的1275余万港元全部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重点奖励艺术与科学创新人才,以鼓励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