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郭永怀:23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2009-08-26 |

凤凰卫视823《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1999918,新中国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了特别表彰大会,授予23名做出特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人们注意到一个似乎有些陌生的名字,被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再次郑重提及,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勋章的郭永怀。当时全场一片肃静,紧接着是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此时距郭永怀逝世已经三十年零九个月。

解说:1968125日凌晨,北京城曙色未白,寒气逼人,六时许,首都机场附近的居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一架民航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现场惨不忍睹,十三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面目全非,难以辨认。但是有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格外引人注目,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却完好无损,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邵春贵(郭永怀司机):郭永怀是怎么认识得他呢,他是个花白头,他那时候59岁吧,头后头有一片都是,躺着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剩一点点头发,认出来是他。

李佩(郭永怀夫人):但是对于这个飞机失事的事情,到底是为什么失事,那么现在谁也闹不清楚,因为我就问了这民航局的局长,他也说不出来到底是为什么,是因为飞机的故障,还是因为这个飞机驾驶员的问题。可是这次事情之后,周总理就给了他们民航局一个指示,让他们一定要培训驾驶员。

解说: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随即下令彻查这一事故,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的消息。此时郭永怀刚满59岁,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此前郭永怀这位以空气动力学研究驰名世界的科学家,为准备这次试验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

郭永怀的一生似乎和四有缘,190944,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滕家乡的一个偏僻农村郭家村,排行老四。他是当地的第一个中学生,24岁时郭永怀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再次成为当地的第一个大学生,因成绩优秀,毕业时被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先生留在身边担任助教,正是饶毓泰一手发现了这匹中国现代力学研究的千里马。

七七事变后,北大西迁,和清华、南开一起组成西南联大,郭永怀就借住在联大旁边昆华中学高中部一个小四合院里。有意思的是,这个巴掌大的小四合院里,后来竟然走出了6位科学家,其中就有钱伟长、林家翘、傅承义、段学复、汪德熙等等。1938年夏,中英庚款留学生委员会,拟举办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消息传来,小院沸腾,当时招生人数只有20名,但报名人数却超过了三千,光这个小院就有11人报了名,郭永怀就决定改弦更张,报考航空工程,但是航空工程只有一个名额,报名人数已逾50,其中就有成绩优异的同学钱伟长、林家翘。

李佩:所以在那个年代里头,像他们这些学物理的人,就觉得学物理没用处,单学理论的东西没用处,所以他们就去报考这个英庚款这个奖学金的时候,这三个人同时都报考的是航空工程。

解说:考试结果公布,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的总分竟然一模一样,五门功课全优,经过叶企孙教授、饶毓泰教授的极力争取,三人被一同录取。19408月,上海,一艘驶往加拿大的“俄国皇后号”邮船上,二十几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留下了这张弥足珍贵的合影,他们中有不少后来成为扬名世界的科学巨匠,其中就有这三位。

巧合的是,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三人,都进入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应用数学系,并且三人仅花了半年时间,就同时拿下了硕士学位,这样的学生让当时的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赞叹了许多年。

19415月,郭永怀进入加州理工大学,师从素有“航空之父”之称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研习空气动力学。他的博士论文挑选了当时最具挑战性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研究,并一举拿到了博士学位。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平生的知己钱学森师兄,学习之余,钱学森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开着车,拉着这个颇有几分书呆子气的师弟兜风。1941年,他是去接郭永怀的,1945年,又是他直接把郭永怀送到了康奈尔大学。

李佩:他的就是冯·卡门的一个大弟子,叫威廉姆·西尔斯,就在这个康奈尔大学要办一个航空工程研究生院,所以冯·卡门就说,你就让郭永怀就跟你一块到那去好啦,所以郭永怀就到康奈尔大学。刚好那个时候,钱学森要到麻省理工学院去教书,所以钱学森因为不是自个儿有车嘛,所以他就开着车,就把郭永怀送到康奈尔大学,他就到波士顿这地方,去到麻省理工学院去了。

解说:1945年,注定是科学奇迹爆发的一年,这年716日,美国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试验,同年8月,日本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科学的威力让世界为之发抖。同时,美国加紧了航空高速飞机的研制计划,但是一个难题摆在了科学家面前,那就是当飞机的速度接近声速时,飞机会突然阻力剧增,操作失灵,常常导致机毁人亡,这个难题被人们命名为声障,当时许多人认为声障是不可逾越的。

郭永怀的研究直接为科学界突破声障而来,并为此一跃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院的三大支柱之一,他为此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钱学森把这种方法命名为“PLK法”,其中的K指的就是郭永怀。

谈庆明(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他去世以后10周年,在力学所里面开会纪念时,钱学森先生专门提到这个问题。郭永怀做科学研究是迎着困难上,不是躲避困难,就要有他这种精神,不像现在当前摇摇计算机就出文章了,可以出一篇、两篇、十篇,可是一个问题也不解决的,那他是迎着困难,全世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解决了。

解说:这是康奈尔大学1989年送给李佩的一幅油画,画中集合了康奈尔大学所在小城的所有靓丽景致,对李佩而言,康奈尔大学是她终身难忘的地方。1947年,她跨海来到这所大学攻读管理硕士,在这里与郭永怀相识、相恋,第二年的春天,李佩的身份中多了一项内容,那便是太太。

李佩:他是不大会怎么表达的,但是他有的时候他就到我宿舍来找我了,因为我们那时候都是,他自个儿有一个单元的房子,那么我就是住在这种女生宿舍什么这样,那么他就到宿舍来找我,约我一块出去玩。

解说:婚后的生活平静而简单,只是有一件事让郭永怀久久不平,1953年夏天,英国著名教授莱特尔力邀郭永怀讲学,美方却以种种借口拒绝签证。凑巧的是,这件事过后不久,钱学森开着车来到康奈尔大学,脸色很难看,原来美国政府又一次拒绝了钱学森的回国请求,有国不能回,岂有此理。钱学森满腔怒火,素来不愠不火的郭永怀拍拍钱学森的肩膀劝解,不能着急,也许要等到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后,形势才能转化,我还不一样想回国,再等等吧。

李佩:先生不是1955年,美国政府就同意他回国嘛,所以他回国,他回去之前就给我们写了一封信,就希望老郭跟他一块回去。当时那个时候郭永怀正好有一个答应了威廉姆·西尔斯做的一项研究工作,还要到一年以后才能完成,所以他说你们先回去,他说我明年一定回来,这样的话,所以我们1956年回来。

解说:郭永怀要回国的消息很快在这个小镇传开,街市依旧太平,但是李佩也发现,他们家居住的楼房周边不时会冒出几个陌生的面孔,移民局终于找上门来了。

李佩:他就一叫门,我一开门,他说我是移民局的,就说我来找你谈谈话,结果他就跟我谈了半天话,他还拿了一个录音机,结果他那个录音机失灵,所以根本我跟他谈的话根本他就没有录上。

解说:面对疑惑的目光,素来沉默的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在西尔斯院长为郭永怀举行的欢送野餐会上,郭永怀把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在场的老师、学生有的赞叹,有的惋惜,但郭永怀神色自若,非常镇定。很快,归国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日历翻到了郭永怀用红笔打了勾的一页,这一天上午,夫妻二人应邀来到赵元任家,在离开美国之前,他们吃的最后一顿饭是赵元任的夫人做的。

李佩:后来在吃饭的时候吧,这个赵元任的夫人就跟我说,她说我本来就想请胡适也到这来,她说胡适就觉得不太合适,他说他在这个情况之下,你请的都是一批回国的人,把我请了去不太合适。但是胡适当时说了一句话,他说你看连郭永怀这样的人,就认为郭永怀是不大问政治的,连郭永怀这样的人都要回国,人心所向,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解说:终于熬到回国的日子了,夫妻俩人早早来到“克里弗兰总统号”邮轮上,等待着归航时刻的到来。甲板上人头攒动,此时郭永怀夫妇发现著名学者张文裕夫妇也在这条船上,怀着共同的理想,他们很快熟悉了起来。没想到的是,纠缠了很久的移民局官员再次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跃上甲板,气势汹汹地朝这边奔来。

李佩:他们就上来,就指着要查这个张文裕夫妇的那个舱,后来他们就到他们那个舱里头就去,不知道查了半天拿走了什么东西。所以那个时候我才了解,郭永怀为什么要把他的那些个没有发表过的文章都把它给烧掉,就是因为这同样的原因。

解说:汽笛长鸣,生活了16年的他乡在脚下徐徐远去,郭永怀夫妇不知道,大洋彼岸的故土,钱学森此时正在案头给他们写信。钱学森在信中写到,每次都说归期在即,听了令人开心,我们现在为力学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

曾子墨:许多人都把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视为新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由于政策开明,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中国在一无资料,二无技术,经济基础薄弱,外国专家突然撤走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收获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建设成就。郭永怀此时回国,可以说是适得其时,人得其所,才得其用。

解说:195767,《光明日报》发表郭永怀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回到祖国》,他写到“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空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绝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此时的郭永怀身份是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所长是钱学森,他们二人一人抓规划,一人抓落实,契合无间,这就是为后来科学界所艳称为“冯·卡门学派兄弟搭档”。

俞鸿儒(中科院力学所院士):钱学森是大刀阔斧,非常果断,但是先生是非常细腻,非常周到,所以他们这样互补。那个时候我们的力学所很小,到人民艺术剧院去看话剧,包了个车来,包了车大家都坐上去,他们忙,来的晚,一上来别人都坐完了,那么别人就要让座,让钱学森坐,钱学森说不能坐,先到先坐,后到后坐,绝对不能坏了这个规矩。那么别人坐不住啊,他站在边上,别人那怎么坐的住,那么这时候郭先生就说,你这规矩是个形而上学的规矩,你站这里别人没法坐,你不是干坏事吗?你还是坐吧,就说了半天,最后呢郭先生坐下来了,钱学森还是不坐,就是一直到那。

解说:五六十年代,是二战后西方科技发展最迅猛的时期之一,尤其是处于上升期的美国,郭永怀的回国对个人而言,意味着从十几年来所遨游的学术前沿全身而退,对于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而言,退出学术前沿其代价不言自明。

俞鸿儒:所以他第一次跟我们谈话的时候就说,他回来把个人的学术成就已经不计较了,他只是想,怎么能够把咱们国家的科学事业搞上去。

解说:提升一个国家的科学实力谈何容易,何况郭永怀面对的是当时几近隔绝封闭的中国,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筹建力学所资料室,把个人所带的资料全部奉献了出来。

俞鸿儒:我有一个体会就是有一次,那个是搞技术革新,那么钱学森先生领来两个,一个超声波,一个涡旋管,那么要给它评论一下,涡旋管是我协助钱学森来评的。那个要求很急,晚上11点找我去说,说完以后我出来都快12点了,先生在门口马上就把几盘资料就给我了,那涡旋管这个是很偏的一个东西,所以他带的资料有关的带的非常全。

解说:郭永怀在美国带博士的时候,学生都怕他,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他曾经把一个三十多岁的高个男博士给训哭了,博士的妻子许多年以后对此都难以理解。这个外表憨厚的中教授,何以有如此的威力,但在中科院力学所的学生心目中,郭所长没有训哭过人,倒是经常有苦口婆心似的告诫,基础要扎实,实验多动手。

俞鸿儒:当时一回来以后,我们当时五个研究生,他说你们四个做实验,这个考虑他是这样考虑,他说中国人不大会做实验,实验也非常重要,是一个薄弱环节。

李家春(中科院力学所院士):这个跟我们说,你们来了首先要学好基础课,比如说学数学很重要,物理很重要,然后流体力学很重要。那么哪些课程,然后而且给你布置的参考书,那么回想到现在为止,这些课程学了以后,对我们一生都是有很大影响。

解说:郭永怀是个不善言谈的人,极少参加政治活动。1964年春节,毛泽东接见了部分中国科学家代表,接见现场,科学家们争相和毛泽东握手,郭永怀在人群背后憨笑着,远远地感受着这种氛围。

谈庆明:那是在大跃进1958年的第二年年初,先生已经发现了有问题,所以他在1959年年初,在我们大礼堂,在前面那个楼里面做全所一年动员。他当然不是去顶撞党中央的一些布置安排,他仅仅是在力学所的范围里,力学研究所它的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应该怎么做,有的人说要马上就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他说不行,他的观点是接力赛,我们要懂得工程技术,但是我们不做工程技术,我们是接力赛,我们要去研究科学研究里面的规律。

解说:郭永怀生前的工作日志上面,详细记载着力学所的每一天工作安排,郭永怀回国后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时间,仅有的一些从美国带回的唱盘,也捐给了广播电台。

俞鸿儒:他所有时间都是这样,在家里吃完饭马上就到这里来,有一次看电影,我也在里面碰到他,他进去看一会就出来,我跟出来,他说他在美国十六年只看了两三个电影。

邵春贵:另外力学所有一个试验厂在怀柔,他也经常去,到那试验厂更苦,吃饭、住条件都不好,他们都没有怨言。我跟他们接触都感到他们对工作上,甚至和老伴去,那时没有假,没有休息日,和老伴一起都是加班,晚上在这工作到十一、二点才回去。

解说:六十年代初,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世界乒乓球比赛,中国队取得傲人的成绩,于是,在国内掀起一股乒乓热。中国科学院为了照顾专家观看这场国际比赛,特地分给郭永怀两张票,让他带着夫人李佩前去观看比赛。结果他们俩仅看了半个小时就退场回家了,后来同事问他原因,他说乒乓给国家争光了,我相信原子弹会争更大的光,就坐不住了,回来想想原子弹问题心里踏实些。

19596月,苏联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第二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全部核工业系统在华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这意味着中国核武盾牌的制造,只能自力更生,美、英两国政府紧绷的神经,开始稍微放松。

19603月的一天,钱三强突然上门来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门一关,足足谈了三个小时。走时钱三强很高兴,郭永怀也很开怀,李佩后来才知道,是钱学森把郭永怀推荐给了钱三强,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正是这一次拜访,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

俞鸿儒(中科院力学所院士):两弹一星的功臣元勋里边,好像是23个,是23个吧。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先生一个人,钱学森先生是导弹跟人造卫星,其他人或者是核武器,或者是导弹,只有先生三方面都参加了。

谈庆明(中科力学所研究员):党中央去征求钱学森意见,我们要发展原子弹,你有什么意见,他当时就说我毫不犹豫地推荐郭永怀去。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问号,因为郭永怀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也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那么钱先生用了四个字毫不犹豫,实践证明他担当了这四个字,他解决了问题。

……

解说:196810月,郭永怀再次亲赴西北草原,进行中国第一颗热核弹头发射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于12月初暂告一段落。4号下午,郭永怀发现了一份重要的数据线索,当即表示要回京汇报,他打听到当天晚上兰州将有一架民航飞机飞往北京,就驱车赶往兰州。临行前,同事劝他晚间飞行不安全,明天早上再走,郭永怀笑着说飞机快,我只要打一个盹就到了,第二天早上刚好汇报工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他却再也没有回来。

李佩:本来我知道他是应该是哪一天,就是125号的晚上,应该飞机就可以到的,结果到第二天这人还不见,所以当然我就打电话,我就问那个,就那邵春贵。他说昨天晚上不是我去接的,是另外的一个司机,他说所以我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这个他没到,我们在希望他是改期了,可是后来邵春贵他们得到了确实的消息,是那飞机失事。

……

转自 凤凰网 2009年8月2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