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赵石:一生虎胆 千秋豪气

2009-08-24 |

怀念父亲赵石

赵宏音 赵宏伟 赵宏原 赵宏风

赵石学长( 1914 429日- 2009 年4 月12

我们的父亲赵石,原名赵儒洵,曾用名张一民,是清华十级学生。

父亲1914429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现荥阳市汜水乡)赵村一个书香门弟,他才三岁,祖父就病逝了,还给家里留下了一笔药债,祖母只好带着他和二哥去住姥姥家。他七岁开始读私塾,一次老师讲王道和霸道,说王道优于霸道,还说秦始皇就是霸道。父亲就质疑:既然王道优于霸道,霸道怎么还得天下呢?老师就说父亲:这孩子悟性高!

19257月,父亲考入郑州第一完全小学,这时他外祖父已经去世,他和二哥实际是住舅舅家,父亲也渐渐长大,体会到寄人篱下的滋味。父亲二哥赵儒沅,先就读于郑州第一完全小学,后考入河南省第一师范,由关向应介绍参加了共青团,父亲时常读二哥带来的进步书刊,并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1928年春,父亲考入开封河南省联合中学,暑假时转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读书。父亲在育德曾获校运动会短跑冠军,百米成绩是12秒,他还踢足球,是左前锋,不幸在一次比赛中把腿踢折了,拄着双拐养了近半年,但没回家也没耽误学业。

1929年父亲经陈来茂介绍参加了马列主义读书会组织Our club,受到马列主义影响,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后又由陈来茂介绍秘密参加了共青团,陈来茂被学校开除后,他失去了团组织的联系。30年初冬,父亲联络同学发起组织了秘密的班会和班联会,并担任班会和班联会主席。“九一八”事变后,父亲担任抗日宣传队队长,后来又担任育德平民学校的教员。1934年暑期,父亲同时考取清华大学和北洋大学的电机工程系,他选择了清华。

父亲视清华为学习的乐园和天堂,他刻苦学习,在萨本栋物理(当时如是称呼)的电学考试中,得了难得的满分十分。他还是文体活动积极分子,曾获年级运动会田径总分第一。由于有中学参加学生运动的经历,1935年暑假父亲就参加了黄诚等同学领导的黄河水灾赈济募捐活动,之后又在黄诚的推动下,参加了学生会的竞选工作,并被黄诚列入清华学生救国会第一届委员。一二·九运动中,父亲骑着自行车,参加了游行,并担任交通联络。 1216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中,军警致使不少学生受伤,父亲和赵继昌发起组织了清华慰问团,以清华同学的名义对城内受伤同学进行慰问。36年春,他担任了清华周刊总经理,负责清华周刊的出版发行工作。

1936年暑假后,父亲向陈岱孙老师申请转到经济系,在抗日救亡和选定的理想专业无法兼顾时,他只能忍痛割爱,坚定走上职业革命的道路。大约36年年底,父亲向丁则良讲了自己在中学参加过共青团的情况,丁则良说共青团员已经转为共产党员,可以为父亲接上党的关系。37年初的寒假之后,在清华党支部书记吴继周动员下父亲被选上十级级会主席,不久他又担任了清华大学出席北平学联的代表,分管交际(即统战)。375月父亲被选为清华暑期学生会主席。

七七事变后,父亲和清华民先队员、清华暑期留校学生及西郊农民代表慰问29军守城官兵,其后他又代表北平学联前往保定前线慰问何基沣将军的37师官兵。7月下旬,父亲与吴继周、刘震等组织同学撤退,并经天津、烟台到了济南,在济南平津流亡同学会,蒋南翔令父亲负责与山东省政府和当地的驻军联系,想办法疏散被困于烟台的流亡同学。完成这一任务后,父亲和蒋南翔等人一起去了南京,仍在平津流亡同学会负责联络工作。不久,蒋南翔就令父亲以清华暑期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去长沙,去组织长沙临时大学的学生会。大约19371112月间,党组织决定组织三个服务团,到国民党正规军中去“帮助友军工作,推动友军进步”。清华党支部书记丁务淳派父亲前往武汉组织13军青年战地服务团,而父亲的组织关系还未接上,丁务淳就介绍父亲重新入党,没有预备期。37年底,父亲正式告别了清华,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的战场。

13军青年战地服务团受长江局军委和湖北省委双重领导,父亲被指定为团长兼中共党团书记。382月服务团在集中培训后到河南许昌13军驻地报到,后随军赴徐州前线。“台儿庄战役”期间,父亲带领全体团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到前沿随军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战地宣传和慰问,并向当地居民宣传全民抗战,鼓舞了士气和民心。

19386月父亲到湖北省委党训班第三期学习,任第四期训练班主任,省军委干事。193812月组织委派他到鄂西北地区从事地下党工作,先后任湖北均州中心县委、荆(门)当(阳)远(安)地委书记,在地下党屡遭破坏的艰险环境下,为巩固基层党组织,发展新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做了大量工作。

19407月鄂西北地区沦陷后,父亲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找党,被派往延安。他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担任支部书记、学习干事,参加延安整风学习。在审干期间,父亲被送到临时支部隔离审查,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坦白”、不胡说,后来被补选为七大代表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大后方代表团湖北组副组长。

抗战胜利后,父亲主动提出到东北根据地工作。1945年底到东北后,他先后担任中共辽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蒙古工作团团长、中共辽吉省哲里木盟(今内蒙古通辽市)地委书记、骑兵二师政委、哲盟政府党团书记等领导职务。父亲在哲里木盟工作了三年,这三年是哲盟人民翻身解放、浴血奋战的三年,是历尽艰辛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三年,也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三年。他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地区工作,为党积累了在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的宝贵经验。他以对党、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把一个千疮百孔的哲里木盟建设成辽西北地区一个巩固的根据地。他运筹帷幄,英勇对敌,领导了哲盟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为哲盟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赢得了哲盟各族人民的广泛钦佩和爱戴。

东北解放后,父亲先后任中共辽北省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共辽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兼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西省筹委会主任,辽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任等职。1952年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贸易部副部长,抚顺(时为直辖市)市委书记。他勤于思考学习,在培养组建党的宣传队伍、完善基层组织制度、培养年青干部、开展经济建设和落实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1954年中央对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征求意见,父亲结合多年工作的实际问题和体会,写了关于草案的“意见”和“检讨”两份书面报告,呈报东北局酌转中央,结果却被认为犯有“反党反中央”的错误,后又因拒不承认“反党反中央”,被开除党籍,工资级别由行政七级降为十四级,下放基层。其后父亲曾任沈阳中捷人民友谊厂机修车间副主任,沈阳第三机床厂副厂长。1979年经辽宁省委复查和中央组织部批准,撤销了原来的处分决定,恢复父亲的党籍,恢复原行政七级级别,予以平反。虽然受到长达25年的不公正待遇,文革期间又屡受迫害,但父亲始终坚信党会为他找回公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表现了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此后,父亲先后当选为辽宁省工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团成员,辽宁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2年,他光荣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5年父亲离休后,仍竭尽余力为党多作贡献,曾任东北解放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辽沈决战》东蒙写作组组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离休党支部书记、辽宁省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荣获辽宁省直机关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父亲不畏艰险、智勇双全,在台儿庄战役的炮火中险些被弹片击中,在湖北遭遇国民党士兵搜查时吞吃了写有党的决议的纸条,在哲盟冒着被叛变军队杀害的危情在茫茫的沙坨上骑马连续几个昼夜、终于追寻带回了迷失政治方向的蒙古骑兵部队。父亲满腔热忱、忘我工作,在哲盟深入防疫第一线时曾一度感染鼠疫,在被开除党籍下放基层工作时依然敢于负责。父亲坚持原则、刚正不阿,无论在延安审干时被怀疑为特务,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以反党老手相威逼、以先见之明的好干部相利诱,他都坚持实事求是毫不动摇。父亲为人耿直、一身正气,他痛恨腐败、敢于批评不正之风,生活简朴,对自己近于苛刻,对子女要求严格,生前明确表示身后丧事从简。父亲襟怀坦白、无私无畏,他真诚关心同志,平易近人,他准确把握党的政策、把反动王爷的儿子从极左行动中解救出来并送去上学,指引其走上革命道路。父亲追求真理、学识渊博,他善于研究问题,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批评,向党组织提出工作建议,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撰写了《洪波序曲》、《哲里木三年》和大量回忆文章……

2009 412 550分父亲在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了44个月后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享年95岁。

回顾父亲跌宕起伏的一生,心潮难平。他的传奇遭遇也带给我们人生的历练,令我们从痛苦中获得勇敢和坚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和光明。父亲没给我们留下可以炫耀的物质财产,但他的榜样已是令我们自豪的精神财富。

探求真理一生虎胆揭天册,披肝沥血千秋豪气动民心。父亲赵石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