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郑培敏:清华学子的创业之路

2009-02-02 |


郑培敏,清华大学经管学院1989级本科、1994MBA,现任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

武夷山脉,巍峨险峻,奇峰俊秀。闽西北建阳一带,地处其东麓,山势在此北构而南折。崇阳溪自北而下,形成一片开阔的河谷,郑培敏的家乡就在此河谷地带的武夷山市。自幼他就生活在这碧水青山、天然奇绝的环境中,沐浴在这风烟俱静、长空如洗的景色里。少年时代,在这片自古被誉为道南理窟,第十六洞天的天地间,无论是在玉女峰下,还是在九曲溪边,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有着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层干部的父母,他会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父亲是当地小型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爷爷和外公都是小县城里的民族资本家,那时他仿佛感受到了上辈人的经商血液正在他的血管中流淌。时光荏苒,身为建委主任的母亲更是将报考清华大学的夙愿寄托在了这个聪明俊秀、独立自信的儿子身上。

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向成绩优异的郑培敏没有犹豫,目标直指清华。武夷山下的少年即将实现他的理想——跨进国内最好的高校了!

1989年,郑培敏以597分的总成绩考入清华经管学院,成为全福建省为数不多的迈入这所高等学府的学子之一。在这里,他开始了长达8年的学习生涯,其中本科5年、MBA3年。

在校期间,郑培敏对计算机等理工科兴趣并不浓厚,而对人文社科领域悟性很高,经济学课程的考试往往都名列前茅。自从入学的那天起,他就一直重视社会实践。本科一年级暑假,他曾返回福建老家自立题目,做调研,重点考察了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调研了大量的旅行社、宾馆,还拜访了旅游局局长,并撰写出相关论文交给学校。为此,他获得了社会实践二等奖。

早在家乡时,郑培敏就立志要攻读MBA1987年,他读到过《中国青年报》一篇对中国MBA颇有影响的报告文学《命运启示录》,讲述了首届中美联合培养的38MBA毕业生回国之后的无奈,又考虑到一般惯例,他决定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四年,再报考。本科时代,郑培敏还经常与一些朋友在周末聚会聊天,特意了解MBA的发展动态。1993年底,经管学院推出MBA直读班,于是他立即报名,经过面试后获得录取。

由于是本院直升,在研究生时很多课程都在本科学过,因此郑培敏比其他外系转过来的同学相对轻松。由于MBA重实践,学院也应该班同学的要求将二年级的课程压缩在一年级暑假,以便学生们有更充裕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第二学年全班同学就都奔赴各个实习单位了,郑培敏也前往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工作。在此期间,他与班里的同学们专门订下了一个教室,相约每周五晚上返回学校,交流各自在单位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学,寻求授业解惑的另一种方式。那时,在暮春的夜晚,细雨如丝,华灯闪烁。这些青年才俊们聚集在灯火通明的教室,时而议论家电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庞大,时而激辩国债发行受保值贴补率提高的负面影响,时而探讨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的新一轮发难,……窗外,树枝摇曳,阵阵飘香;室内,莘莘学子,勤勉求知。此刻,同窗们无不感受到知识更新的惊人速度,无不吐露出紧跟时代的迫切心声。那互为师生、纯然求学的场面,又使人仿佛置身于拉斐尔名画《雅典学派》的学术殿堂中,庄重肃穆,质朴无邪。在此过程中,郑培敏获取了宝贵而又丰富的知识,加深了与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

1997年从MBA毕业后,郑培敏继续留在人保信托投资公司工作。1998年,时值信托业遭遇全面整顿,业务量大幅削减。他虽无下岗之虞,却看到不少MBA同学正在各行各业广泛接触新鲜事物,而自己年龄不足而立,不愿意等闲白了少年头,于是毅然决定辞职,独立创业。19987月,他亲手创办的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九十年代末期,投资理财及相关咨询业务不像现在如此热门。如何开展业务需要一段时间摸索。最初,郑培敏有意识地在政策、人脉、信息等方面做些积累,并把荣正公司的运作模式定义为清华MBA的实验室,力图将MBA学业中的管理、营销等各种知识都转化到公司的运营方面。他首先将公司定位为提供经营者持股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力争创建独特的服务品牌,并将早期目标指向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解决股权激励问题这一空白领域。当时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受诸多制度限制,在这方面难有作为。然而,郑培敏却以MBA营销课程中讲述的荒岛推销鞋子的故事为例,强调理念的重要。可以说,公司的初创阶段也完全严格遵循学院教学中的规范程序,并且使用了典型的清华工科流程:首先研发,再将实验室成果产品化,之后树立品牌,扩大生产、营销以及售后服务。

郑培敏的创业之路独特而又新奇,因为他深知证券市场的商业模式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另辟蹊径,更需要从研发入手。2000年初,他将目光聚焦在了证券市场的禁区——几乎无人涉足的高管人员报酬统计方面,随后组织人手,利用公开披露的信息,把近1300家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与持股进行了细致、完整的统计和排序,公布了两万多字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及持股状况综合研究报告》。以一家公司平均拥有十名高管人员计算,两组数据约20条,《报告》涉及数据就多达近26000条,每一条数据从摘录到核实,以5分钟计算,按照每天8小时的工作量,单个人工就需耗时270多天,荣正公司十几名员工全部投入,耗时就将近一个月,工作的繁琐程度不难想象!而且,报酬方面的资料一向被一些上市公司高管视为禁忌,郑培敏所受到的阻力可想而知。然而,这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终于成就了荣正咨询的品牌,奠定了公司专业实力的基础,从此成为每年持续的项目。报告也得到了证监会有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实际上,这项研发工作琐碎但并不复杂,而在当时却无人触及。偏偏郑培敏洞察先机,捷足先登了。

通过这项统计,荣正公司了解、掌握了上市公司包括薪酬持股在内的许多重要基础数据,在做足功课的同时,郑培敏悉心观察着波谲云诡的资本市场中的细微变化,寻找着荣正公司扬帆远航、乘风破浪的契机。上述报告引起的轰动与喧嚣尚未尘埃落定,多年的潜心研究、敏锐的商业嗅觉又使他从纷繁复杂的资料数据和浮沉不定的人事变迁中,发现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价值洼地,并从此使荣正公司与MBO(管理层收购)以及恒源祥的领航人刘瑞旗这个名字联系了起来。事情的发生还要从2000年的824日说起,这一天,世茂公司以购买股权方式入主万象股份并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聘任了新的总经理,万向集团重要股东恒源祥的经营者刘瑞旗遂被降职为副总经理。边缘化的表象背后潜流涌动,郑培敏设身处地为这位身处价值洼地中的企业家思考、谋划着,直觉告诉他:MBO将是最佳选择。

主意已定,如何才能接触到这位知名的企业家呢?素昧平生,登门造访未免唐突;素不相识,电话联系又陷于鲁莽。接洽中一次不成,再二再三,纠缠冒昧,便事无可成了。正在彷徨无奈之际,一向有心的郑培敏忽然发现《解放日报》刊登了一则召开企业家研讨会的广告,演讲人名单中刘瑞旗的名字赫然在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者,他毫不犹豫,立即花费了800元钱购票参会,目的只有一个:与刘瑞旗见面。会场上,嘉宾、听众、记者座无虚席,台上高谈阔论,台下阵阵掌声,他对此置若罔闻,视而无睹,一心等待着只属于自己、荣正公司和刘瑞旗的那一刻的到来。会议结束了,刘瑞旗走下讲坛,那一瞬间一切都仿佛凝滞住了,郑培敏在众人围拢之前,箭步迎了上去,将事先精心准备好的凝结着他辛勤汗水、浓缩着他事业追求的几页策划书递给了刘瑞旗,当然也附上自己的名片。这一过程仅仅持续了几秒钟,没有一言之费。不久之后,又一个属于郑培敏和荣正的经典MBO案例诞生了!此后,个人与公司名声大噪,一连串诸如中国MBO第一人的名头以及各式各样的荣誉接踵而来。当然,最具价值的还是一批优质客户的出现,其中包括清华同方、中关村、北大方正、张江高科、上海航空、特变电工、昆明制药、白云机场、光明乳业等上市公司。

然而,MBO在国内终究激起了大浪,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或者说导致了原先均衡曲线斜率的陡然加大。利益变动必然造成心理起伏,激起价值波动的涟漪2003年后MBO开始饱受争议。有人称其为高管们贪婪的温床,是相关服务机构变权利为金钱的工具。言辞激烈,甚至有称荣正公司为傍大款者。

不过,身经百战、对价值有着深刻理解的郑培敏一向不会人云亦云。他认为,MBO受到质疑的部分原因是其加重了财富的原罪,难免不受均贫富传统思想的羁绊。地位、身份差异客观造成的不均确实存在,改革也不免在以牺牲公平为代价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产生利益驱动下的新的不公平。但是应该看到,国有企业改制如同阳光普照,禾苗的破土难以遏制,只是因为各地土壤墒情差异较大,种子发芽、稼穑生长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在变革喷涌的边界是需要宽容还是扼杀?他觉得,总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当考虑实情,留有相当的余地和空间。

在探讨MBO的赎买人资格与权利时,郑培敏并不赞同打标签的做法。他认为,这违背了公平自愿原则。在证券市场,法律关注的是交易过程中三公原则的落实情况,而将授权委托经营者从其他合法民事主体中单独划分出来,限制其购买国有股权是否妥当,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今天已很值得商榷。况且,对于股份制企业来说,实现股权价值的最大化既是追求目标更是优势所在。从股东与经营者利益一致的角度看,经营者拥有股权有利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从现实情况看,高管人员一旦与股份制企业为伍,事实上也就不可能不关心所在企业的股票,就不可能不与股权及其所带来的利益毫无瓜葛。所以,从股权激励到经营者持股直至触发MBO,从根本上说是股份制原动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以人为方式限MBO的推进,在法理上也很难讲得通。

而且,一家企业经营绩效的优劣取决于诸多因素,将绩效与单一因素挂钩(比如认为MBO与绩效无关的看法)也是有失公允的;而且从长远看,企业的制度完善、潜能激发都非一朝一夕,这其中也必然包括体现公平原则的股权激励。所以,如果存在问题,也并不应简单地归咎于激励机制本身。也许有人认为MBO实行的假设前提制度等基础环境存在问题,不过,基础环境往往是社会历史与现实情况共同交织作用的结果,或许它需要一个法律认定,但是并不能得出待一切法律完全完备后再推行MBO方有保障的结论。其一,这本身就存在一个何为完备的程度问题;其二,事物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各种现象的出现存在时机问题,法律的制定与调整必须适应于发展要求,比如美国所通行的判例法就是当典型案件出现后以修正案形式来补充立法,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三,法律除了具有现实意义之外,还应兼顾延展性,即充分保留补充和发展的空间;其四,我国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也在逐步加以协调、完善,但这是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适应发展规律、抓住时机反而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似乎不宜在一些尽人皆知的事务方面纠缠不休。

郑培敏从事股权激励业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突显人才价值,希望他们得到财富,更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科技人员。如果将服务于他们视为傍大款,那么这种描述本身还能夹带几分贬义?公平对于人才来说就是发现价值,某种程度上是才能、付出与财富的匹配,而不是平均主义。

从外表看,郑培敏书生意气,敢为人先,而且往往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而这正是他内在气质的反映,其中至少有两点值得称道。首先是具备淡泊明志、旷达乐观的心理素质。知足不虞,知止不殆的心态也常使他能够从容应对创业中几乎无法避免的艰难困苦、波折坎坷以及荣辱得失。目前,荣正公司每份订单的咨询费收入还非常有限,远不能与国际知名公司相提并论,但品牌效应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立足长远的心理准备以及知足常乐的健康心态。何况,财富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更不是事业起步的唯一诉求。持有这种气质、心态和价值观,郑培敏才会超然洒脱,既不会由于名利双收或地位隆盛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一时蛰伏或遭人诟病而沮丧抱怨。

其次是潜心钻研与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与一般MBA的职业履历不同,郑培敏毕业还不足一年就独立创业,时年才26岁。而实际上,他早在大学本科三四年级时就已跟随赵家和、朱武祥等老师一起从事咨询研究方面的工作;攻读MBA 期间,在1996年和1997年他就参与完成了两家上市公司上市方案的初稿;毕业前,他还参与了证券领域的相关运作,比如曾与社科院一个课题组一起前往大连,为当时的市长撰写金融发展规划,还曾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谋划资本市场建设等。至1998年创业时,他早已与社会有颇多接触,社会资源与自身经验都已经有相当的积累,专业内功十分深厚,不存在初入社会时的不适感。

学生时代已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个人禀赋又偏向自主独立,心态平稳,加之创业意愿强烈,成功也就不难理解了。郑培敏认为,如果打算创业就需要知己知彼,明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以及自身优势。自古识时务者为俊杰,创业者更需要认清整体局势,把握时代脉搏,找准自身定位,寻求适合的商业模式。


2008712傍晚,骤雨初歇,空气湿热。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临街的一座老洋房院内,青草匝地,大树阴翳,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迎来了十周岁的生日。7时许,各界嘉宾们陆续赶来,三三两两,有些盘桓在北侧的小楼前,有些散坐在圆桌的周围,有些在庆典宣传栏前驻足,有些则在签名板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他们其中有证券监管部门的领导、上市公司的高管以及资本市场的精英。酒会上,郑培敏俊迈沉稳,步履轻盈,他往来穿梭于来宾中间,与他们时而愉悦交谈,时而举杯共庆荣正华诞。此时此刻,人们也无不憧憬着,这位来自武夷山、苦学8年的清华学子在未来的岁月里必将不断续写人生的辉煌与奇迹!(万军)

转自 清华经管校友网 2009年1月6


相关新闻

  • 012019.11

    朱文雷|从清华学子到胡润榜领袖,一位90后学霸的创业之路

    2018年,朱文雷入选胡润30x30创业领袖榜单。2019年10月,长亭科技官方公众号宣布:将被阿里云全资收购。

  • 282018.04

    重返军营——清华学子门良杰的军旅跋涉之路

    不同于大多数大学生士兵短暂的“两年军旅”,门良杰用9年的时间追逐军旅和学业“双重梦想”。

  • 182017.10

    邵金华:从清华宿舍走出的行业领军企业——海斯凯尔的创业之路

    邵金华2004年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士学位,2010年获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学位,邵金华还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访问学者。邵金华博士毕业伊始,就作....

  • 142022.04

    张利鹏 | 清华学子创业大湾区,“学做鲲鹏飞万里”!

    张利鹏,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2级系友,2002年自新疆考入清华大学,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后赴深圳工作,从事Wi-Fi方向的技术研发工作。2012年工作满三年后开始创业,先是参与创立国内第一家智能路由器品牌——极路由,任联合创始人分管深圳团队。2016年开始二次创业,创立深圳鲲鹏无限科技有限公司,任CEO。创业之余,张利鹏还热心参与筹建深圳清华校友会计算机系分会,担任深圳清华校友会计算机...

  • 282008.07

    清华大学百年体育之路回眸

    一所大学的体育精神和她的奥运奉献——清华大学百年体育之路回眸   编者的话:奥运,曾离我们那样远,今天又如此触手可及。

  • 102014.07
  • 062004.09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作 者:黄文辉 郭梁 发布日期:2004-09-06 按:余龙文,1984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95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团中央工作,曾任团中央青工部企业家工作处处长,兼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2002年挂职广西北海市副市长,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招商区副局长。 在清华校友人物中,余龙文是一个不能不...

  • 172016.03

    莘莘学子 悠悠情怀 ——清华大学[1979级] 孙路 访谈纪实

    高楼林立的国贸商业区的一栋写字楼上,我们站在了孙路学长的门前,静静的等候让我们多少有点紧张。但是随着访谈的进行,孙路学长的幽默和随和让我们的稍许紧张渐....

  • 082015.10

    王胤:清华工科男研发之路

    “青年,生活在这么一个推崇创新的伟大时代,就应该敢立潮头当勇士。”选择自主创业的他这样吐露创业的初衷。

  • 082015.10

    王胤:清华工科男研发之路

    “青年,生活在这么一个推崇创新的伟大时代,就应该敢立潮头当勇士。”选择自主创业的他这样吐露创业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