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冯士芬:退而不休,耕耘不止

2018-11-19 | 来源 清华大学安徽校友会公号2018-11-16 |

冯士芬,1962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6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水电部第十四工程局,1978年借科学的春天调来合肥,进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工作,1999年与科大合作创立科大创新股份公司并于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曾获国家、安徽省和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与政府专项奖励 10 项,获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34项,获得安徽省第一届十大巾帼发明家和国家第二届巾帼发明家奖。目前75岁的冯士芬学长,仍然担任两家新能源企业的技术顾问,践行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清华精神。

冯士芬

冯士芬学长是一个地道的天津人,196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今年她正值毕业50周年,冯士芬学长再一次回到了母校,回到了培育自己、奠定自己人生基础的清华园,时光似乎回到50多年前……

毕业50周年师生团聚

家风常润,我身上有清华的“DNA”

生在天津长在天津的冯士芬学长,其实并不想去清华大学读书,她更愿意去“家门口”的天津大学读书。但是受祖父和哥哥、姐姐的影响,冯士芬学长最终还是选择了清华,并在那里完成了6年的学业生涯。“我的祖父是清华庚子赔款的留美生,先后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我的姐姐、姐夫、2个哥哥都毕业于清华,所以我高考的时候,他们一致让我考清华,现在想想真的非常幸运他们让我选择了清华,让我有机会成为清华学子,做了一生清华人”。

清华园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1962年,初入清华的冯士芬学长就被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氛围所吸引,被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所感染,融入清华女生应做强者的学习生活之中……

1962年入学

“那时候的清华大学,男女生比例大概是7:1,如果说清华学生金贵,那女生就更金贵。学校从男女生生理差异出发,为女生更健康成长,1964年清华在全国高校首创女生食堂。至今我还记得女生食堂一两十个的小饺子,饭菜精细了很多,另外学校还聘请名老中医给体弱的女生看病,当时真的觉得清华不是一般的爱护我们”。

“我们在校期间还经历了考试改革—开卷考试,可能是心理上不适应,考试看书多没面子,那不就是没学好吗?虽带着书和笔记本进考场,但也不好意思翻,实际还是闭卷完成考试,不过我还算运气好,理论力学考了个100”。

清华首都民兵师方队训练(中间为冯士芬学长)

“清华重视体育,培养我们良好的生活规律,每天下午4:30是全校锻炼时间,只要到时间,教室、图书馆、宿舍就会全空,老师同学都自觉去操场锻炼身体,我在校期间参加过短跑二队、舢板和3000米越野训练,不仅锻炼了体魄,而且磨炼了意志;6:30图书馆开门,老图书馆门前阶梯上地早早集聚了黑压压一片人群,等待开门抢座位;9:30图书馆教室拉闸、宿舍准时熄灯,几乎没人开夜车。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校园时光”。

8年参与兴建3座水电站,困难与感动同在

六年清华学习生涯,让冯士芬学长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经风雨、见世面的人生奠定基础。

清华读书期间,同班同学讨论问题(右三为冯士芬学长)

1968年,冯士芬学长毕业,告别清华园。按照国家“四个面向”的分配方针,冯士芬学长被分配到了水电部解放军农场,那是位于济南郊区的部队农场,主要工作就是种地、掏大粪……

“幸好在学校经历了身体和意志的锻炼,不然在农场很难熬过累断腰的抢种抢收,肩挑粪桶、手抓大粪施肥的脏和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却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只是当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能在适应现实中期盼未来”,冯士芬学长说。

1970年,冯士芬学长被水电部再次分配去了在云南的水电十四局(该局负责水电部在云南的全部水电工程),位于滇东北丛山中的以礼河梯级电站。冯士芬学长从当一名普通安装工人开始投入到水电站建设之中,8年的时间,冯士芬学长凭借扎实的水电专业知识,参与3个水电站机组的安装调试,爬过220KV的高压铁塔,在云南水电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在云南水电工地

说到在云南的8年时间,冯士芬学长一度哽咽,眼里闪着泪光,用颤抖的声音说:“当时真的非常困难,我一人带着100天的孩子上了崇山峻岭中的电站工地,散放在工地的引水钢管中塞一块床板就是睡觉的地方,住进工棚后我和儿子才有家,上班进山洞,下班背着儿子做饭干活,是淳朴的工人师傅、热心的家属大嫂、工地上的校友和老九们的帮助和照顾,让我度过了那艰苦时代。至今我们都保持着联系,那份情谊终生难忘”。

在清华练就的扎实基本功,让我受益一生

1978年冯士芬学长与先生一起来调入中科院等离子所工作。“我来合肥整整40年了,1978年我来到合肥的时候,沿着长江路的建筑全是一层的板房,三孝口往西是没有路灯的,马路上的人很少,也看不到人逛街,只有一个百货大楼,五里墩还是农村,一片田野……”

在冯士芬学长的眼中,清华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自强不息,认认真真地做事,不需要什么耀眼的光环。刚从云南来到合肥的冯士芬学长,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因为等离子所的工作内容和水电站也有很大不同,全新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我自小好强、敢于承担责任,清华对我们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的教育,让我面对完全不熟悉的工作,总能认真分析出需补充的新知识点,边加班加点学习,边积极主动去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凭借在清华练就的学习能力和基本功,我很快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错误,能短时间内承担并完成急需的设计任务,能领悟不同专业技术中的关键点,承担跨专业综合性的工作……就这样,我很快适应了所里的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说到这里冯士芬学长开心地笑了。

科大创新上市合影(右三为冯士芬学长)

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专业能力,认真努力不服输的冯士芬学长在中科院不断的提高自己。40年工作历程中,先后担任所长助理、电气设备厂厂长、高技术公司和科聚公司总经理、科大创新副总裁,参加了中科院八号工程的建设、科大同步辐射加速器磁铁与电源的预研制、世界领先的转速6000的法国脉冲发电机组电源引进与建设、作为访问学者在德国国家加速器中心工作两年,1992年回国后一直从事非线性ZnO压敏电阻应用以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研发,并取得成果转化效益。

相聚趁年华,友情不散场

1978年来到合肥科学岛工作的冯士芬学长,很快认识了一位同单位的校友,“在一个新环境中,遇到大学校友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当时有一个校友比我来的早一点,给我工作上很大的帮助,至今特别感谢他”,冯士芬学长回忆道,“后来其他的老学长们成立了合肥校友会筹备组,我也非常幸运能够参与到早期校友会的筹备工作中”。

校友会在等离子体所过校庆(前排左二为冯士芬学长)

回想起当年筹备校友会的情形,冯士芬学长依然很动情,“我们从全国各地求学于清华不容易,毕业后能够再次相聚在合肥更加不容易!当时筹备校友会,我们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加强与校友们的联络,大家互相帮助,虽然当时举办的活动很简单,但是感情特别真挚”!如今闲下来的时候,冯士芬学长也会积极参加校友会的活动,到外地参加同学聚会,或者和同学结伴去旅行,相聚趁年华,友情不散场!

今年已经75岁高龄的冯士芬学长,仍然坚持为两家新能源公司做技术顾问,每天坚持上班,行程满满,学习前沿研究知识、召开专题研讨会、和年轻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冯士芬学长喜欢做的事情。

“今年是我从清华毕业50周年,我也做到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现在每天上班,非常充实,每天学习、研讨行业前沿知识,不会和社会脱节”,冯士芬学长骄傲地说道。

阳光温暖,岁月静好,冯士芬学长以自己的节奏享受着别样的晚年时光,充实、美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