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军校友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电子系1999级本科生、2003级硕士研究生杨光军。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心得,我深感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以师兄的身份,向圆满完成学业的你们致以最诚挚的祝贺!祝贺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站在这里,我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我和你们一样,满怀憧憬,却也带着些迷茫。世界很大,未来充满未知,我们该如何面对?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
陈国强 受访者供图“一期年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1万吨,二期年产量将达到3万吨,届时这里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HA生产基地。”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了由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孵化的PHA产线项目。近日,该项目已在湖北宜昌正式落地,我国也有了自己的万吨级PHA产线。谈及落地宜昌的3万吨级PHA产线项目意味着什么,陈国强介绍,目前每年全球PHA产量约为5万吨,该项目全面投产后,...
谈及李学勤先生,熟悉他的人都充满了敬佩之情。李先生的研究面实在是太广博了,从上古时代的刻画符号到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从考古学、古文字学、上古史到古文....
周光召(右二)在杜布纳研究所周光召不仅是我国科技领军人物,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情感的爱国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合同,撤走技术专家,中国正在紧张推进的原子弹事业面临着巨大困难。中央决定,派自己的优秀科学家参与原子弹计划。1960年底,前往苏联访问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来到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以下简称杜布纳研究所),和那里的中国科学家进...
很多人不知道,当我们乘坐高铁,奔驰在铁轨上时,就已和一位焊接专业领域的老院士,产生微妙的关联。为了让火车平稳地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十多年前,已经年过80岁的潘际銮院士曾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穿着厚棉袄,站在南京段的铁轨边上,在深夜里测定钢轨的焊接工艺。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工程专家。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焊接专业泰斗,一手筹办了全国第一个焊接专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解决了国家一个又...
刘国光简介:1923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经济理论家。1946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考入北平清华大学研究院;1955年在苏联莫斯科经济学院获副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88年被波兰科学院选为该院外籍院士;2005年被授予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是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报》:我们知道,您是新中国首位赴苏联学习经济学的留学生,您是何时来中国社会科学...
【新闻中心讯】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事关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在“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
在文革中有一段时间搞教育革命,其中有一项是基础课下放至专业,所以在电机系电子学教研组的我就被下放至与电子技术接触很少的焊接专业。但焊接教研组主任潘际銮....
浩瀚星河中,有一颗国际编号为218914号的小行星名为“唐敖庆星”。这是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2020年1月9日批准,为表彰唐敖庆在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命名的小行星。1950年,在美国一位化学泰斗家中,一场师生间的长谈正在展开——导师哈尔福德说:“我对贵国目前的落后情况确信不疑。你若回到那里,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是相当困难的。”“虽然我的祖国满目疮痍,但一个爱国者是不会嫌弃祖国的。”学生答道。回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