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刘昶:MEMS领域的开拓者

2008-10-23 |
——访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刘昶(86级精仪)
11月下旬,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刘昶在清华做短期访问,我们在微电子所采访了他。

“我是1986年入学,精仪系6字班的”,刘昶指指前面的大楼,“上课就在9003大楼里,1990年去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电机系,1996年博士毕业。后来在机械系做了一年博士后。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做微纳米加工,微型传感器。”

从清华到加州理工
刘昶在清华时最喜欢英语,并不为考试,而是钻研这门语言。入学时新生按英语水平分为4级,从北京的一个非重点中学考来的他被分至四级(最高级)。这给了他很大的自信。
刘昶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的是电机系,很多课以前没学过,一开始很不适应。有一两个学期他平均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边学习边做研究,每天做完研究再写作业。经常研究到三四点,八点还要起床交作业。美国学校不是以学习为主,一开始教授就给任务,全靠自己摸爬滚打,新学生压力很大。“我还没我现在的学生想得开,得B就行了,我还想拿A。”后来干到第3年进到课题里他就自如多了。
上加州理工他一直是全奖。私立学校对学生投入很高,据说他们在每个学生身上要花5万美元。其办学宗旨就是不希望学生为琐事操心,只想科学上的事。
钟爱教师的角色
刘昶的研究领域是MEMS,是微型制造的一种手段,用它做传感器及微型系统,是加工手段的延伸。他说“我觉得用电的领域里的方法做机械加工,很有意思。我在清华读过精仪,后来又学的电机,正好两个结合起来。”
他的团队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创造出新的加工手段,并且开发新的应用,把微米与纳米技术结合起来做传感器或生物检测。刘昶近几年发表了众多论文,60篇期刊文章,100篇会议文章,获得6、7项专利。但他更喜爱教师的角色,“把很稚嫩的本科毕业生,培养为成熟的研究型学者,这里的快乐和满足不是几篇论文能比的。”
这个过程包括如何招学生,激励他们,管理他们,让他们不要浪费时间,发挥最大潜力。他选学生,是从各种角度来观察,看他们是否有创造性和自我激励的潜能。还有一点最重要,就是看他们有没有完成事业的欲望。他说“我们选研究生是没有考试的,如果这个学生本科四年还没成功的话,考一次试也不能说明什么,好学生他的成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我们不招考试顶尖的人,他很可能只会考试。我们是把一个好苗子移植过来,要想从研究生阶段突然变得好起来是很难的。”
获奖与出书
刘昶在2000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CAREER 奖。每年进行全国评选,选三四十人。奖给工作头5 年的刚起步的青年教授(助理教授以上)。它是对科研的资助,也是个荣誉。他那时5年一共25万美元。它评奖的依据主要是看你的想法、创意好不好,鼓励新人产生全新的研究方向。
刘昶今年8月刚刚出版了一本书,由Prentice Hall出版,是一个教育方面很权威的出版社。在他的研究领域里,这是第一本面向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的书。MEMS领域发展了20年左右,还没有一本正式的教材。刘昶觉得知识不应该是只言片语的,应该系统地传达给学生。由此他想自己写一本逻辑清楚,知识由浅入深的教材。在MEMS领域已执教六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写成。
校友会的发起人
刘昶是洛杉矶校友会的发起人,博士毕业以前做过两年的负责人。“现在工作很忙,就让年轻人去做了。”他当年接待过王大中校长来访,还组织活动为校友们创造一个交流的环境。他感觉清华校友们心连得很紧,每个人对清华的感情都是很深的。
与国内合作
刘昶这次回来两周,是作访问教授。从今年8月开始和清华的微电子所、精仪系、力学系做些交流,也给这里的学生开一些讲座。
刘昶认为国家应该多把钱花在基础或应用学科,他作为教授对基础学科比对应用学科更重视些。他所以回国,一是与国内进行技术方面交流,另外希望尽可能帮助中国的科研从一个追赶世界的角色变成领导世界的角色。他说我们的教育科研也都应该做到世界最好的水平,因为中国人很勤奋、聪明。
《清华人》2005年第四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