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人应像一块吸铁石

2007-11-07 |

——访上海城市投资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全(82级环境工程)

在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地标建筑让人过目难忘:字型高架道路、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地铁一、二号线……;而在这些城市名片的背后,有许多清华人的默默奉献和辛勤耕耘。

在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来到位于浦东陆家嘴的国家开发银行大厦,拜访了上海城市投资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全。

张全学长的办公室简单却不失严谨,堆满文件和材料的办公桌诉说着他的忙碌,墙上的上海市轨道交通图描绘着他心中的宏图。也许同是清华人又是上海人的原因,很快我们的谈话有了一种默契,上海话的聊天也让采访的氛围显得格外轻松,渐渐的,话匣子打开了。

清华,我成长的起点

张全学长说,清华是他个人成长的起点。在他的学生时代,上海学生很少到北方去求学,而他则认为要学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要去中国最好的学校,于是他1982年考入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学习。1987年,他学成回到自己的家乡,进入上海环境保护局工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从基层做起,任劳任怨,勤奋踏实,发挥清华人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长处,经过十余年的拚搏,于1999年担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多年的政府工作经历让张全学长逐步磨练成懂政治、懂科学、懂管理的政府高级官员。

2004年张全学长担任上海城市投资建设开发总公司(简称:上海城投)副总经理,他认识到这又是一次新的机遇。因为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城市投资更具规模化,上海城投便是整个上海的设计者、建造者、管理者。经过几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拥有20000人,总资产达到1500亿的产业集团,位居上海五大投资公司之首。上海城投是上海许多重大建设工程的投资商,已经承接了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字型高架,地铁一、二号线,合流污水一期等四十多项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可以说,张全学长是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直接执行者和见证者。每当谈到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时,他的眼神中总有一种自信和憧憬。

清华情缘,一生为念

清华人都有一种难舍清华情结,张全也不例外。经常回清华园看看已然成了他百忙之中的一种惯例。清华的巨大变化使他惊喜不已,虽然很多建筑都已是旧貌换新颜,但当他漫步在水木清华,迎来荷塘月色,亲切之情油然而生。无论是校庆活动还是同学聚会,只要能抽出时间,他总会欣然参加。

张全学长深情地说:“在清华园结下的友谊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二十几年的友谊还在继续,经常约老同学、老朋友出来打打球,玩玩牌。我们的孩子现在也是十几年的好朋友,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可以在他们身上延续。”对于在校学生,张全学长满是羡慕:大学时的班级可能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后的班集体,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能在一起这么长时间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希望大家能珍惜在清华的求学时光,珍惜同学间的相识之缘。

前辈回首,笑谈来人

当被问及对清华学生的看法,张全学长自豪地说:“清华人真诚务实,潜力大,很有科研精神,做人做事脚踏实地。目前上海城投也活跃着不少清华毕业生,他们为公司乃至上海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学长也中肯地指出,清华学生应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现实社会和“象牙塔”般的校园生活、书本中的应然世界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如果太追求完美,太清高孤傲,则往往是“阳春白雪,和者必寡”;反之,如果太快地被社会习气所侵染,或是为了讨好别人而轻易放弃原则,则往往会使自己流于平庸,丧失激情。因此,清华人应该永远保持领先的位置,但这种先进是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好像一块吸铁石一样,离得太远则根本不具有吸引力,离得太近又容易“贴”在一起,只有保持领先却又恰到好处的位置,才能起到引领别人的作用。

“自由的思想和严谨的作风是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必备的素质。”在交谈中,张全多次强调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他说,美国人的思想很自由,但是做事却很严谨。如果有个学生的课题是中国煤燃烧对大气的影响,那个学生会真用中国的煤,甚至千里迢迢到中国来实地做试验,而不是随随便便地找一些替代物来模拟。对于现在清华很多学生毕业以后选择从政、经商,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少的现象,张全认为这是社会大环境使然。但他强调,尽管政界名人和商界精英的校友可以提高清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清华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真正体现水平的是其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

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虽然很短暂,但是张全学长的智慧和坦诚却深深打动了我们。求学清华给了他人生发展的高度;立足上海拓宽了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度;投身城市建设,成就了他事业发展的速度。我们期待着张全学长和他的同事们为上海城市发展开创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张志 龚惠倩)

相关新闻

  • 122022.10

    刘彦昌:清华人(诗一首)

    水木湛清华,奋进新征程。一朝清华人,终身家国情。自强勇创新,厚德博尖精。振兴民族志,重任钢肩擎。培根育英才,科研登峰顶。世界大学榜,时代一流型

  • 252008.04
  • 242018.10

    蒲明书:台前幕后一代清华人

    10月13日晚,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团庆联欢会,在新清华学堂如期举行。清华上海校友会艺术团表演了自创节目——诗朗诵《一代清华人》

  • 142021.05

    潘光旦研究的一块铺路石

    201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性心理学家潘光旦诞辰120周年。这一年,为了在缅怀先贤的基础上推动我们今天学术的进一步发展,学术界、文化出版界、民主党派和地方政府先后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以会议而言,民盟上海市委、上海市宝山区、新民晚报社等单位,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先后举办了小规模的研讨会。以刊物发表的成果而言,研究成果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都是有目共睹的。有三家报刊的努力特别值得称道...

  • 172014.03
  • 232018.04

    古丽蓉:我们是清华人

    从踏进清华园学习的第一天/ 我们开始拥有一个特殊的名称: 清华人/ 从手持毕业证书的第一个早晨/ 我们肩负起一个庄重的职责:清华人/ 在人生的....

  • 142019.10

    风骨清华人

    百年清华,风起云涌。清华大学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饱含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和向往……

  • 072011.09

    一个家族的五代清华人

    唐氏家族是一个显赫而低调的大家族,唐家五代人中都有清华学子,且与辛亥百年史有着极深的关系。最早的留美幼童唐绍仪、唐国安——前者为民国首任总理,后者是清华第一任校长;作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唐悦良是唐家祖父辈,而执教清华五十载的清华图书馆副馆长、我国机电学专家唐统一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的唐虔则是父子俩,还有今天的第五代“海归”唐宛枫,他们历经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风云跌宕、时代更替...

  • 152023.02

    创业清华人︱姚颂:创业是一项终生的事业

    姚颂的少年凌云志,等到了时间嘉许。2015年,姚颂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作为连续创业者,他先后成立深鉴科技、东方空间等企业,首家掌舵企业深鉴科技便以三亿美元被收购,成为清华有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 012011.04

    刘雨亭:毕生耕耘的清华人

    2010年5月28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前不久去世的清华校友、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雨亭学长举行了追思会。中心领导、中心各院所代表及刘学长的生前好友、清华校友,都对这位勤勉敬业、忘我拼搏、无私奉献、毕生耕耘的清华人给予高度评价。心怀憧憬 进入清华1953年6月9日,毛主席签发《中共中央关于三年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指示》,这一天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祥日。8月,对中国汽车事业满腔热情、心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