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罗继伟:做事先做人

2007-11-02 |

 学生记者  王 鹏

罗继伟,河南省政协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技术开发中心主任,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1990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做事先做人

“先做人,后做事。”这是罗继伟学长在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到的一句话。1981年从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罗学长按照“个人的选择要和国家的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很自然地来到机械工业部洛阳轴承研究所工作。当时他的学历在所里也是比较高的,但罗学长摆正位置,虚心求教,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一直坚持积极参加义务劳动,重活、脏活抢着干,助人为乐。这样的好习惯让他在同事中拥有了良好的口碑。

在“做好人”的同时,罗学长在科研工作中也不甘人后,努力“做好事”。从1981年进所时的一名普通工程师到1999年成为轴研所所长期间,他先后完成国家与部级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优秀软件一等奖l项。19871990年在清华大学国家摩擦学重点实验室做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滚动轴承优化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突出贡献,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搞不好我承担责任!”

洛阳轴承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轴承行业唯一的部属国家一类大型科研所,集轴承行业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于一体。上世纪90年代后,众多来势汹汹的国外轴承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而国内的民营企业大多只能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轴承,在特种轴承、精密轴承等高附加值领域根本不具备竞争能力。轴研所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不缺人才,不缺技术,不缺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如何利用自身的特点,加快发展,振兴民族轴承工业,更好地和国外洋品牌抗衡,一直是罗学长日夜焦虑的问题。

经过缜密思考,罗学长认为利用股市融资,应该是一条捷径,而上市的前提就是改制。很多科研人员和生产员工起初对改制并不理解,甚至加以阻挠。罗学长从轴研所存在的问题和长远的发展出发,耐心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在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罗学长说:“现在不改什么时候改……作为所长,这个责任我来担,搞好了是大家的,搞不好我承担责任,我辞职!”其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坚定的成功信念和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全所的干部和职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统一,全体干部和职工都认识到了股份制改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走争取上市募集资金的发展路子,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和制度优势相结合,搭建产业化发展平台,才能实现企业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

振兴民族轴承工业为己任

在罗学长的努力下,2001年轴研所成功改制,成立了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 2005526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2001年至2005年期间,轴研科技发展迅猛,2001年营业额为5789万元,2005年为16600万元,年均增长幅度高达30%;利润则由603万元增加到2600万元,年均增长幅度则为45%左右。上市后,“轴研科技”被业内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科技第一股”、“河南科技第一股”。

在公司良性发展的同时,罗学长满意不满足,他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内轴承行业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而国际大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巨大的轴承市场,全球八大轴承公司已全部在中国安营扎寨,并继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力图控制我国轴承行业生产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另一方面,我国民族轴承工业的技术含量和规模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振兴民族轴承工业任重而道远。

“没有踏踏实实的努力,再好的机会也无法抓住。” 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所养成的睿智,以及在儒雅中所蕴育的坚定,使罗学长的话语更加发人深思,更加令人体会到一个民族知识分子和民族企业家的胸怀和精神气质,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相关新闻

  • 022006.08

    总会组织学生干部赴洛阳社会实践

    总会组织学生干部赴洛阳社会实践 总会组织学生干部赴洛阳社会实践作 者:彭飞燕 发布日期:2006-08-02 深入社会,感悟学长发展经历校友总会组织学生干部赴洛阳社会实践 6月30日至7月8日,校友总会和校团委组织不同系别的6名学生干部赴洛阳进行了为期8天的采访活动。在洛阳校友会的帮助和安排下,同学们采访了赵青山、罗继伟、陈斌、吴文君、原文涛和常保良等学长,深...

  • 152009.01

    踏踏实实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张庆民(1978级电机,1988博)张庆民,现任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行长。本文是他在我校2008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顾秉林校长向张庆民学长(右)赠送纪念品 今年正是我清华博士毕业20周年。20年前,我在清华学习十年后走上工作岗位,当时的心情与大家今天是相同的,母校的一草一木都留下哺育我成长的情感。下面介绍一下我工作二十年来几件感受较深的事情,希望这些平凡的经历,对大家到工作岗位后能有所帮助。一、清华...

  • 212008.01

    张庆民:踏踏实实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在2008年我校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张庆民(1978级电机,1988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首先,请允许我对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今年正是我清华博士毕业20周年,20年前,我在清华学习十年后走上工作岗位,当时的心情与大家今天是相同的,母校的一草一木都留下哺育我成长的情感。下面介绍一下我工作二十年来几件感受较深的事情,希望这些平凡的经历,对大...

  • 092013.06
  • 282012.03
  • 022015.03
  • 132020.08
  • 212016.03

    奋斗,从做人做事开始 ——清华大学[1979级] 张振清 访谈纪实

    到了约定地点——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所在的中电信息大厦。抬头仰望,大楼玻璃窗反射的阳光有些刺眼,一如中关村的其它高楼大厦。每一座写字楼都书写着不一....

  • 122020.08
  • 242024.09

    做人做事做学问 为船为海为国防——追忆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杨士莪院士

    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带领团队为我国万里海疆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为祖国筑牢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24年3月19日,杨士莪因病逝世,享年93岁。回忆起杨士莪,他的学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海刚眼里闪着泪光。杨士莪离世前的日子,他一直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