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蓬铁权:幸福人生 关乎体育

2007-10-25 |

——访原校体育代表队队员蓬铁权学长

蓬铁权,1956年考入机械系,校中长跑队队长;爱人王美娜,1954年考入土建系,校女子中长跑队队长;女儿蓬蔓,1979年考入无线电系,校中长跑队队员;儿子蓬钢,1984年考入建筑系,校游泳队队长。

看着这一家四口的介绍,相信没有人不好奇,清华园里伉俪多,父子多,但一家四口都是清华的不多,一家四口同为体育代表队的就更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这是有着怎样传奇故事的一家?带着无比的好奇,记者采访了蓬铁权学长。年逾七十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的学长向记者娓娓道来他和家人与体育的不解之缘。

从蒋校长手中接过火种

蓬铁权在上中学时就是长跑健将,1956年第一届首都春节环城赛跑时曾获第五名的好成绩。考入清华之后,蓬铁权曾受到蒋南翔校长的接见。接见中,蒋校长向大家详细地阐述了学校发展体育的想法,告诉大家清华体育代表队的作用就是希望大家都成为“三好”,成为榜样,让同学看到全面发展是可能的。蒋校长的这些话深深印在蓬铁权的脑海里,“成为同学的榜样”也成为激励他不断努力的最大动力。

随后的新生运动会上,蓬铁权在男子1500比赛中夺冠。所获荣誉为他注射了一支强心剂,让蓬铁权勇往直前不停歇。“当时觉得代表队应该是清华培养学生的‘样品’,而绝不能成为清华的‘装饰品’,代表队的成员是从学生中培养出来的,应该能对所有学生起到一个普及、号召和示范的作用。”

195711月,蒋校长提出“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的口号,学校体育锻炼掀起了一个高潮。这种热潮更是感染了蓬铁权,他坚持刻苦锻炼,1958年上半年接连打破校记录。11月,就在蒋校长的口号提出一周年之际,蓬铁权和李作英参加了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双双打破全国纪录,成为清华大学首批国家运动健将。“那天回去以后,我们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欢迎的标语和口号贴满了食堂和宿舍。当时校报形容我们是‘大放卫星’”。时隔半个世纪,回忆起那天的情形,蓬铁权依然不能抑制心中的激动。

1959,在纪念“五四”运动的篝火晚会开始之前,在西体育馆主席台上,蒋校长和高沂副校长分别把火炬传递给蓬铁权和吴文虎,由他们的火种点燃篝火。从蒋校长手里接过火炬的一刹那,蓬铁权说,“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之路也被照亮了。这只火炬象征着体育精神,激励着自己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奋发向上,永不言败。”

如他所言,作为一名体育代表队队员,蓬铁权并没有因繁重的体育锻炼放松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大学毕业时获得毕业生优良奖状,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研究生期间,蓬铁权更是选择了“制造0级块规”这样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与工厂技术人员合作,成功研制出0级块规。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精密量具的空白。当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做了相应的报道。

体育为媒成伉俪

回忆起与爱人王美娜的相遇相识,蓬铁权脸上不自觉地泛起一丝微笑,沉浸在对幸福往事的回忆中。

因为同在体育队,经常一起训练一起参加比赛,两个人逐渐从陌生到熟稔,最终成为很谈得来的好朋友。虽然那时候英俊高大的蓬铁权是众多女孩子心中的白马王子,但面对气质优雅的王美娜,蓬铁权依然不自信。直到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打破全国纪录之后,他才借着心中的激动写了一张小纸条递给自己心仪已久的人,纸条里还包着两张自己最得意的照片。所幸,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后,蓬铁权等到了王美娜同意与他正式确立关系的回复。终于,体育这个相同的特长与爱好让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1961年,他们结婚了。

因为研究课题攻克了一项重大工艺难关,1965年蓬铁权研究生毕业时,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提出要继续攻克更高级别00级块规的课题,希望学校能帮助解决,“那时候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而我做的正好是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毕业后就直接去了哈尔滨。”

当时爱人王美娜已经在北京建工学院工作,女儿蓬蔓已经3岁。但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王美娜还是跟着蓬铁权去了遥远而又陌生的哈尔滨。在天寒地冻的哈尔滨,远离亲人和朋友,一家三口挤在一个12平米的小屋过了第一个孤单清冷的春节,除夕之夜,王美娜掉了一晚上眼泪。尽管如此,她没有丝毫怨言,而是尽心尽力去照顾好家庭,女儿5岁时,儿子蓬钢出生了。

在哈尔滨,离开了亲人朋友,一切都重新开始,两人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坚持体育锻炼。蓬铁权经常和工人们一起打球跑步,王美娜则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长跑。后来在她所任教的黑龙江省商学院,每年的职工运动会上她都会夺得多个第一。

将体育精神注入企业文化

分配到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以后,蓬铁权先从技术员干起,文革之后当了车间技术主任,之后陆续担任过车间主任、副总工程师、副厂长,直至厂长,管理着全厂七千多人。对于在工厂的经历,蓬铁权说,多年的体育锻炼让他受益匪浅,健康的身体为他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身体好,蓬铁权能够吃苦耐劳,经常加班熬夜,在生产第一线和工人一起干些重体力活;同时体育爱好又让他和工人打成一片。

回忆起当厂长的七年半,蓬铁权由衷地说:“这个过程和身体健康有很重要的联系,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思想、健康的性格都很重要。运用马约翰的迁移价值理论,不管我当一般的工人,技术员还是当厂长,健康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蓬铁权说:“在当企业的管理者时,我将体育的求实精神注入企业文化。在赛跑比赛中你和别人差一肩膀也是第二,来不得半点虚假,勤劳刻苦的精神是体育的根本。另外体育精神还包括唯旗是夺的争先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我把体育的竞争精神贯彻到厂里,厂里每年每月都会举行各类竞赛。”

要说体育对于工厂的贡献,最让蓬铁权得意的,恐怕还是他组织的两届“连环杯”竞走、马拉松比赛。以工厂的名义举办全国性体育赛事,蓬铁权开了全国之先河。1985年首次举办比赛时,国家体委竞赛司司长、田径司司长、办公厅主任、国家级裁判夏翔老师等人,以及全国所有竞走和马拉松的高手都悉数到场,同时比赛受到了很多企业的赞助,赞助单位的条幅挂满了厂里的大楼,声势浩大。1988年举办第二次国际马拉松赛事时,荣高棠亲临现场,徐寅生撰写贺信,文艺界李光羲、马玉涛、朱时茂等众多明星前来助兴演出。

两届全国体育赛事的举办让体育精神完全融入企业文化,并深入厂里每个员工心中,体育运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厂里的工作开展。厂里举办首届全国比赛时,定于61618日比赛,但工人们5月底就把上半年的工作任务都完成了。另外由于整个赛事受到全国40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厂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蓬铁权说:“当时市场经济的意识刚刚开始萌生,我们要宣传自己就要有广告意识。”体育,成了蓬厂长发展企业的一个有力武器。

“一定要让儿子参加奥运会”

在蓬铁权家里,挂着几幅全家福照片,从孩子们孩提时代到儿子穿着清华的校服,再到儿子穿着MIT的校服,照片讲述着一双儿女的成长历程,同时也讲述着蓬铁权夫妇的教子有方。

“孩子们能有后来的发展,应该说和我们注重从小对他们进行体育培养分不开,体育的迁移价值作用非常大。”对于记者的赞叹,蓬铁权如是说。

孩子们小时候,蓬铁权每天凌晨5点多钟就带他们去室外跑步,在冬季哈尔滨早晨零下30度的严寒中,父子三人总是跑得汗流浃背,脸上结满了冰茬儿。

儿子5岁时,由于营养不良,身体素质不太好,蓬铁权夫妻俩送他到市里业余体校游泳班学习游泳,一周最少四次,无论严寒酷暑,都雷打不动。冬天常常要在室外严寒中趴窗户看儿子训练,一待就是两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蓬钢获得过黑龙江少年组50蛙泳冠军,进入清华以后成为清华游泳队队长,并获得过高校蛙泳冠军。

“孩子们先天协调性都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培养了他们的体育爱好和锻炼习惯。除了跑步和游泳,孩子们还学过滑冰,练过篮球。从小到大,他们的体育锻炼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由于夫妻俩的悉心培养,孩子们学习成绩都很好,女儿高一学了两个月就跳到高二,高二直接以全省第八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儿子小时候直接从小学三年级跳到初一,16岁考入清华。“除了体育锻炼让他们练就了一副好身板有助于学习以外,从小体育锻炼养成的坚持不懈的品质是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

现在女儿蓬蔓在MIT的林肯实验室工作,儿子蓬钢从MIT毕业后做了8年的建筑师,后来转学金融,现在是美林全球房地产中国区总裁。事业有成的一双儿女深谙父母对他们的培养之道,如今对于他们自己下一代的体育爱好培养,更胜父母一筹。

蓬蔓为了培养女儿学习网球,花80美元一堂课的课时费为她请教练,除了网球,她还让女儿学习游泳、棒球、橄榄球、跆拳道等各种体育运动。蓬蔓每天下班回家都会招呼大家去打网球。

蓬钢的儿子刚出生没多久,但是蓬钢说,“将来一定要让儿子参加奥运会”,他的培养计划一定也在酝酿中了。

体育锻炼,成了流淌在这个家庭每个成员体内的血液,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割断。

采访接近尾声时,蓬学长和记者提到一件趣事:就在采访前几天,他和中学同学研究四中校庆的事,结果一见面,几个老同学都很惊诧地问道:“当年你没有这么高吧?怎么又长高了?”殊不知,是常年坚持锻炼让蓬学长腰杆笔直,看起来更高大。

“蒋校长‘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的口号对我们影响非常巨大,现在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每天都坚持跑步,走路。”

“这几年校庆期间,我经常回学校去看看,操场上锻炼的人、运动会的观众明显没有我们那时候多了,同学们还是应该更加重视体育锻炼。最近我看到有统计显示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是最低的,我们现在真的应该大声疾呼,要重新掀起一个锻炼的高潮。”

一个老学长以自己的强健体魄和幸福美满的家庭告诉大家,体育锻炼,有多么重要!

(原载《清华人》2007年第四期 作者 李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