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我的事业在国企

2004-09-30 |
我的事业在国企

我的事业在国企
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9-30

按:喻宝才,1987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来到大庆石化总厂,先后担任技术员、技术科助理工程师、车间助理工程师、车间副主任、化纤厂副厂长、晴纶厂厂长、大庆石化公司副总经理,2001年担任大庆石化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

在喻宝才担任大庆石化公司总经理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开拓创新,大胆改革,生产经营管理、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庆石化扭亏为盈。他推行先进的经营理念,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9月喻宝才调任兰州石化公司总经理。

喻宝才毕业后到大庆石化,至今整整15年。这15年正值大庆石化这一国有大型企业深化改革、走出困境、重振雄风的15年。他从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副总经理、一直到总经理,每每成绩卓著。为此,博得公司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人们说他是“公司最年轻、最有开拓精神的领导者,是一位优秀企业家”。

“等你们学成归国,我愿意聘用你们”

记得1987年夏天,这个来自黑龙江的小伙子在圆满完成了五年的大学学习之后,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小学、中学、大学都是班长、三好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入了党,曾担任年级党支部书记。毕业时他被推荐为清华大学研究生,先工作保留学籍两年。在同学们纷纷选择出国、去大城市、去研究单位的时候,他郑重地宣布了自己的去向:大庆石化总厂。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人才;对于个人,在实践中学习、磨练,会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他踌躇满志地对打算出国留学的同学说:“你们出国吧,等你们学成归国,我愿意聘用你们。”这在当时只当成一句戏言,恐怕谁也没有放在心上。

不料,在15年之后,在大洋彼岸的休斯顿,已是大庆石化总经理的喻宝才来到了同学们身边。他这次是到美国几家著名的工程公司和化工企业考察,为即将开展的80万吨乙烯扩建项目选择技术方案的。几位大学同学和校友正好在这些公司供职,老同学相见异常亲切。他发现在国外的同学大多生活舒适,业务能力也非常强,但事业难以有更大的发展,处境并不理想。同学们非常羡慕喻宝才事业有成。

回国前,他动员同学们:“回国工作吧,你们的业务能力是一流的,在国内可以大有作为,如果你们同意,我们公司愿意聘用你们!”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为自己付出15年的汗水与艰辛而拥有的事业感到自豪与充实。

虽说人各有志。但他认为,清华大学在国家的地位决定了清华人不应以实现个人的优越生活为目的,还应该有更高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到基层磨练自己是一生的财富

既然选择了企业选择了基层,喻宝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艰苦的生产实践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但大庆的艰苦条件还是出乎他的想象,他坦言当时他产生过动摇。后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重新坚定了信心。

19878月,喻宝才主动要求来到自己在大庆石化的第一个岗位——化纤厂丙烯腈车间的一个班组。他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给几十米高的设备和管线刷油漆,他第一个系上安全带上去了。接下来是装置大检修,清理塔和罐,他又是第一个钻进去。在清理硫酸储罐时,里面闷热难当,透不过气来,酸渣烧坏了鞋和手脚,他仍然坚持到工作圆满完成。他与工人们一起上夜班、爬装置,下班打打扑克、喝一壶热酒,打乒乓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工人们了解了自己。从工人们关爱的眼神和举动中,他感觉他们已完全接受了这个大学生。直到今天那些工人朋友还不时地邀请他去聊天、打牌,他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员工中去,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愿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198811月,进行丙酮氰醇提纯中试装置试验,他四次连续24小时守在装置旁,每隔两小时,他携带温度计、压力表,从底层一直到七层平台,对所有的塔、换热器进出口的温度、压力进行测量,取完全部数据需要半个小时。夜间,平台上寒风刺骨,取完数据他的手脚都冻僵了,下来刚刚暖和过来又开始取下一组数据。就这样,他以自己超额的付出,换来了实验项目的成功,为化工二厂年产1.5万吨丙酮氰醇提纯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化纤厂他当了7个月的工人,几个月的技术员,他觉得这段简历对他以后的发展,甚至一生,都是及其宝贵的财富。

做“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1990年2月,他担任车间副主任,19929月,由车间副主任直接升任化纤厂副厂长,然后一干就是5年。在这5年中,他和化纤厂的干部、员工一道,狠抓技术改造,加强生产管理,生产水平持续提高。人们欣喜地看到:一个领导信任、工人拥护、有头脑、肯吃苦的管理干部在茁壮成长。

喻宝才啃下的一块“硬骨头”是产品积压如山、生产条件差、亏损多年的腈纶厂。该厂年产能力5万吨,积压竟有2万多吨,1997年亏损高达2.2亿。

受命于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199711月,喻宝才在人们不解的目光中挑起了腈纶厂厂长的重担,时年32岁。与他搭班子担任党委书记的是我校74届校友庞忠林,这位51岁的老大哥与他同舟共济,出谋划策,他们提出:要以质量求生存,以成本求效益,以品种求发展,用三年时间让腈纶厂扭亏解困!

喻宝才上任专攻的第一个“顽症”是不求质量。接下来,他为低效运转的工厂开出一剂“处方”——减员增效。在全国普遍推行减员增效的今天,人们已经可以从容接受了,但在5年前,在积重难返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喻宝才无疑是“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当时,腈纶厂有职工2508人,超员1000多人。他们采取“送走一批、推荐一批、动员一批”的策略,硬是减员近千人,使人力成本大大下降。

在当时的大庆,奖金考核制度已被职工所接受,但工资部分号称“皇粮”没有人敢打主意。喻宝才却盯上了这个“大锅饭”的源头,在他推行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从每个人的工资中拿出500元放到按照岗位和考核成绩发放的奖金中,他说,有差距才有激励。方案刚一实行,就有五六十个工人来到办公室,挤满了里外屋,桌子拍得震天响,质问:“工资是国家给我们的法定收入,你凭什么拿去给别人?”喻宝才说“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要继续干好干坏一个样,那我们的企业就要垮掉,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你们认为我改革的不对,可以要求我下台;如果你们盼望企业好起来,我希望你们支持改革!”一番话说得工人心服口服。喻宝才常说,其实职工是有觉悟的,再落后的人也希望企业兴旺,也觉得当劳模光荣。

喻宝才清楚地记得一天晚上值班时,有一位工人敲门进来,说:“这几天在上下班的班车上,大家都在议论厂里的改革和严格管理,我们觉得这些做法是对的,早就该这样做,我们支持你继续做下

去。”顿时,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幸福,工人们与他的心是相通的。

除了抓管理,他因病施治,先后进行了5条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使腈纶厂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从1998年到2000年,仅用三年,腈纶厂起死回生,彻底摆脱了亏损的局面,2001年盈利达到2700万元。喻宝才本人在1998年、1999年分别荣获“黑龙江省优秀企业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杰青年”等称号。

走上大舞台

199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通过考试选拔干部赴美攻读MBA,经过认真复习、准备,喻宝才成为大庆石化惟一的录取者。去,还是不去?他遇到了一道难题。他那时在腈纶厂当厂长,同志们来帮他分析:工厂经过整改,已开始走上正规,下一步还有好多事要做,工厂不能没有你。路上遇到几位不知姓名的工人,特意来跟他说:“厂长,咱们厂才刚刚好,你要走了可咋整?”

喻宝才感动了,他实实在在感到不但这里需要他,他更需要这里。他整整思考了一周,决定留在企业。由此,在国企这个大舞台上,他赢得了机遇和挑战,公司领导、职工终于又一次选择了他。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重组改制,将原大庆石化总厂的优良资产分离出来,成立新的股份制企业大庆石化分公司,喻宝才被任命为副总经理,主抓经营工作;200112月他又担起总经理的重任。

上任伊始,他以超凡的胆识和魄力烧了“三把火”:一是解散了设备、工艺落后每年亏损几千万的化纤厂;二是停掉每年损失近亿元的外供瓦斯气;三是全面实行财务一级管理,物资采购集中。喻宝才的人才战略也得到职工的拥护。从人事制度改革、干部竞聘上岗、人才队伍规划,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正在形成。

喻宝才的韬略让人折服,他组织制定的公司发展规划更是令每个员工信服。他们提出了“做好、做强、做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企业”的发展目标,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要建设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和中国石油最大的聚烯烃生产基地。

喻宝才有一个很著名的“口号”,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敢于对员工说“向我学习”,以人格的魅力在员工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信,塑造良好的干部形象。他自己带头身体力行,“要求别人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可以想象,如果所有的干部都这样说、这样做,一个企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接触喻宝才,你会很快体会到他身上那种感人至深的人格魅力。在进行企业管理和决策时,他为什么能有那样大的胆略和气魄也就不难理解,一位职工说得好,“无私才能无畏,这就是我们的喻总”。

一位中层干部在介绍喻宝才时,用的一组词汇是:“优秀的品质,卓越的能力,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别人也许认为这是溢美之词,但我们无法怀疑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大庆石化的员工们说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拥有一位德才兼备的企业领导者。他们感谢“清华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培养出了名牌大学生”。

喻宝才告别大庆石化 公司职工洒泪相送

2003年9月26日下午1:30分,是大庆石化人难以忘怀的时刻。大庆石化办公大楼广场人山人海,人们自发地聚集在这里,来为公司总经理喻宝才同志去兰州石化赴任送别,他们当中,有公司、总厂管理层领导,有各分厂的领导,有各车间的领导,有来自各条战线的技术人员,有机关的处室长,有生产一线的操作

工人。那不断闪烁的摄像机、闪光灯,那热烈、经久不息的掌声,那一束束美丽的鲜花,那一声声真挚的道别,表达着大庆石化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根据组织安排,2003年9月,喻宝才调任兰州石化公司总经理。大庆石化员工闻讯激动万分,数日内为喻宝才送行的网上赠言原文多达60页,5万多字。职工们用发自内心的、最淳朴的语言,抒发了对他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告别现场,当一位生产一线的班长献花时,喻宝才说:“谢谢在一线工作的同志们,谢谢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工人们哭了,干部们哭了,全广场的人们都哭了。这样的场面,人们已经多少年没有看到过了。
手握不过来了,鲜花接不过来了,车子开不动了。人们含着热泪在默默地为他祝福。带着大庆人深厚的情意,喻宝才踏上了新的征程。

(原载《清华校友通讯》复47期)

大庆石化职工网上留言选

喻总走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大公无私,什么是领导魅力,什么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喻总走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瑰宝,他让我们体味到企业与企业家的深刻含意,他让我们体味到一位“一心干事业,一心干好事业”的“领头羊”在广大员工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他让我们体味到老百姓是多么渴望大庆石化这块土地上能有更多的喻总!

我不崇拜歌星,我也不崇拜影星,但我崇拜您,我不知道您身高多少,体重多少,但我知道您为我们员工做的每一件好事、实事,您让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领导。

大庆石化人认同他,信任他,爱戴他,是因为他当总经理一

年多,石化公司扭亏为盈,生产经营管理、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和总厂实现了互利双赢,石化社区建设焕然一新。他的胆略,他的胸怀,他的智慧,引领了大庆石化工业的发展。他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成为大庆石化人追

求的奋斗目标;他倡导的先进企业文化成为中国国有企业先进文化的经典之作;他提炼的“三个帮助”的经营理念,已经融化在12000名大庆石化人的血液中;他实施的“向生产管理极限挑战,向精细管理要效益”的管理方式,引导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步入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快车道;他倡导的“人才成就企业,企业造就人才”的人才观,吸引、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他倡导的“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思想,把大庆石化推进到现代企业管理的高层次、高境界。

再送喻总

金秋送爽心彷徨,惜别石化好儿郎。

西行路途多艰辛,心底无私任翱翔。
石化公司领头羊,做好做大再做强。

职工利益最重要,私心杂念放一旁。
临危受命担子重,千方百计扭亏忙。

人文理念尽关怀,企业文化闪光芒。
员工欣慰干劲高,确保生产稳增长。

有空一定回大庆,我们请你去富祥。

不吃不喝不要紧,清茶一杯叙家常。

真心实意感谢您,希望下届续辉煌。


附 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