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展览开幕式暨新书首发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史编委会副主任向波涛,中国工程院原秘书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中的清华人》一书主编葛能全,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校史编委会副主任史宗恺,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史编委会副主任李一兵出席开幕式。“两弹一星”元勋亲属、屠守锷次子屠群,陈芳允孙女陈晶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陈芳允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陈芳允提出并设....
5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随着中国西部戈壁大漠的上空升起壮丽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他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可他却以“事业是大家的”为由,几乎不谈自己,也拒绝写回忆录
“我父亲朱光亚曾说过,他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核武器事业是他和千千万万人共同完成的。”近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功勋厅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如此谈及他的父亲。当天,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共9位曾在中物院工作过的功勋科学家的后辈们分享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感人故事,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执着追求”到极致的科学...
11月23日上午,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郭樑、副秘书长崔剑、理事孙哲等登门看望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校1940届校友屠守锷学长,并祝贺他94岁生日。
2024年8月17日22时55分,一位科技巨星陨落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杰出的科学家周光召去世了,享年95岁。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人物,是在20年前。其时,我到中国科技会堂采访,要上电梯时,却被工作人员拦下。这时,站在电梯里的一位白发老人说:“让她进来吧,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老人戴一副眼镜、穿着短袖衬衫,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虽然电梯中再无交流,但却能强烈地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儒雅而温和。后来我才知...
1982年,九位科学家因“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这项奖励中,他排名首位。周光召说他是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各层理论的奠基人,差不多所有这方面后来的工作者,都是他直接或间接的学生。”他就是彭桓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和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彭桓武院士 来源:中国科学院...
9月18日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发22周年。八位元勋的子女莅临国家博物馆,观看“两弹一星”精神展,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这八位元勋,有五位来自西南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