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一路走好,可敬的“孺子牛”

2016-07-06 | 任建新 | 来源 《深圳商报》2016年7月6日 |

深大师生深情追忆深圳首位院士牛憨笨

7月4日15时30分,原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光电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牛憨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逝世,享年76岁。1999年,牛憨笨带领科研团队来到深圳大学工作,成为深圳第一位院士。

他是深圳的第一位院士

牛憨笨院士1940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6~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和“中国科学院模范导师”。

牛憨笨院士是我国电子光学理论和变像管诊断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从研究微光夜视开始,一直从事图像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显示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变像管超快诊断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为我国地下核试验、激光核聚变、光化学、光生物学、凝聚态物理、激光技术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多种超快图像信息获取手段。他创建了动态电子光学理论,负责研制成功的九种变像管和七种变像管相机,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禁运,并使我国超快诊断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为国防建设及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牛憨笨曾先后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和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前苏联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各1项。1999年,牛憨笨带领一个科研团队来到深圳大学,成为深圳市的第一位院士。

此外,牛憨笨还领导建立了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科研平台,组织学院科研团队申报国家973项目,使深圳大学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被评为深圳改革开放“30年30位杰出人物”之一。

他是深大光电工程学院的“祖师爷”

记者了解到,牛憨笨一生都在追求科研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求”。1999年,由于环境等种种原因,眼看在西安研究所的科研事业陷入“瓶颈”,牛憨笨毅然决定带领13人的团队来深圳重新开始。然而“开疆拓土”并非易事。与牛憨笨一同来深的同事杨勤劳教授告诉记者,来深圳后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差。“刚来时,深大的光电工程学院甚至还只是一片竹林。重新规划项目方向、平台建设、建立人才培养链等一系列事项,都需要时任院长的牛憨笨亲力亲为。”杨教授回忆说:“那真是‘一切从零开始’。”

牛憨笨对深大的贡献甚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拿到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刚来深大的牛憨笨惊奇地发现:深圳大学竟然并非“博士学位授予权点”,这对于重视“人才培养”的牛憨笨来说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光电工程学院先后建立了光学工程博士点、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三个硕士点,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光学工程更被评为广东省攀峰学科。“一个人才培养链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决定这所高校在全国的地位,牛院士的功劳可见一斑。”同事杨勤劳表示。

记者了解到,当时来深时牛憨笨已经59岁高龄,而能在这个年龄毅然选择重新开始,正是牛憨笨如此“胆大”的举动奠定了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基础,成为其“开山鼻祖”。听闻牛院士逝世的消息,有学生黯然写道“这个毕业季太过伤痛,深大光电学院的‘祖师爷’走了”。

他是一位可敬的“孺子牛”

人如其名,牛憨笨的作风也正是同其名字一样,“讷于言”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是个很低调的人,又是一位可敬的科研人员,对旅游、美食等统统不感兴趣,唯一的乐趣就是科研。”现任光电工程学院院长的屈军乐告诉记者:万事亲力亲为’是牛院士的行事准则,他不会像有些科研人员把手里的科研项目分给手下的博士生、研究生去做,大到规划实验方向,小到发现一篇对自己研究生有益的文献,都会亲自找出来。”

记者了解到,牛憨笨进入深大以来培养的硕士、博士近80名,每一名学生都会受到牛憨笨“一对一”教学。“做他的学生很幸福,”博士生刘双龙告诉记者,“有时候一个例会上有十几个研究生,但是老师会一个个地指点出我们的功与过,这种‘一对一’教学让学生受益颇丰。”

学生黄建衡告诉记者,“老师从事科研工作50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光电子学事业。”事实上,牛憨笨真的如“憨牛”一般忠于科研。牛憨笨儿子牛钢表示:他的生活非常简单和规律,每天早上6点30分醒来,洗漱完毕吃好妈妈准备的早餐,两个人一起7点半准时到研究所,工作到中午12点,午饭后小睡到两点,起来工作到傍晚6点,晚饭后两人散步,然后回到研究所继续工作到10点回家。

“牛院士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办公室的灯光。”同是牛院士弟子的赵志刚说,“每天晚上经过老师的办公室,看见里面透出的灯光,都会很心安,学生有疑问也方便找他,直至晚上10点。”记者了解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2013年。

2013年2月,牛憨笨被诊断为壶腹癌,在上海接受治疗。一位今年年初去探望他的学生告诉记者:自己去的时候老师全身接满了管子,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用纸和笔同人交流,病倒在床的他问自己最多的还是实验室的事;而自己提出的“项目太难,能不能降低点标准”的问题,遭到牛憨笨严厉批评:当初按什么标准申请的,就要按什么标准去完成!

7月4日,这位可敬的“孺子牛”离开人世,一位学生写道:“老师一路走好,自此再不见晚上10点办公室的灯光。”


相关新闻

  • 012020.12

    李冠兴院士,一路走好!

    2020年12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因病在京逝世。李冠兴,1940年1月14日出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1982年至1984年,公派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冶金工程系作访问学者。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名誉总经理、核工业特种材料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反应堆材料和燃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李冠兴长期从...

  • 292024.03

    “壮岁同许孺子牛,老来自诩识途马”——追念革命家、作家马识途

    3月28日晚,著名革命家、作家马识途去世。不久前,他刚刚度过自己的110岁生日。在生日这天,他曾写下一首自寿诗,其中写道:“壮岁同许孺子牛,老来自诩识途马。”老马识途,志在报国。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面对着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马识途毅然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以烈火一般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无论何时都完全听从党的指挥,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怕牺牲生命,也毫不犹豫。回过头来看,觉...

  • 102021.06

    【视频】沈克琦:教书育人七十载 俯首甘为孺子牛

    沈克琦:教书育人七十载 俯首甘为孺子牛

  • 112016.04

    一路朝西

    我们的故事是一个发生在中国西部的建筑师的故事,它关于诗意性叙事,关于重新发掘现代生活,还关于一种不循主流的精神。

  • 222013.12

    深切悼念“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刘承沛教授

    2013年2月22日,我社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教授刘承沛老师去世,享年90岁。刘承沛老师是江西赣州人,1922年生于上海,1945年西南联大外语系....

  • 102015.10

    一路奔跑的“张杨”人生

    顺顺CEO,哈佛与清华的双料硕士,留学教育机构“启德”前高管,新东方一代名师,张杨的这些标签是光环也是魔咒。有人捧他是从草根到精英的典范,也有人哄他不....

  • 132009.11
  • 312020.12

    赵翔宇:心之所向,一路前行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有一份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对于赵翔宇而言便是如此。乐观、开朗、随和,是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他总是乐呵呵的、十分的礼貌客气,尽管毕业多年,身上却还是带着学长亲切的气质。

  • 082007.08
  • 15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