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干“出汗”的活 做“不折腾”的人——追忆两院院士郑哲敏

2021-09-04 | 倪思洁 | 来源 《中国科学报》2021-09-03 |

郑哲敏在伏案工作(摄于2003年)。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供图

92日上午9点,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素花环绕。人们在低回的哀乐中,告别和追忆我国著名力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

作为中国现代力学事业的领导者之一,郑哲敏曾师从钱伟长、钱学森。他始终牢记和实践着老师钱学森的一句话:“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人的一生常会被一两句话所改变。钱学森的教诲,影响了郑哲敏的人生;郑哲敏对学生们的教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你要干出汗的活”

1964年春节过后,中科院院士白以龙成为郑哲敏的研究生。郑哲敏曾跟白以龙说过两句话,一句是你要干出汗的活,不要想不出汗就出活,那种活是没意义的,另一句是你要干,就得比别人干得更好,你要是觉得干不了比别人好,你就别干。这两句话让白以龙受用至今。

“要出汗”“比别人干得好”不只是郑哲敏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白以龙记得,1974年,50岁的郑哲敏带着白以龙和一些学生在西安做实验。白天,郑哲敏跟学生们一起在实验现场做实验、干活。到了晚上,住宿条件有限,郑哲敏就跟学生们挤在招待所的小房间里。先生睡眠不好,呼噜打得响,他怕自己先睡着了,打呼噜影响大家睡觉,他就让大家先睡,自己坐着看书,有时看业务的书,太累了就看《聊斋》,等大家睡着了他再睡。

就这样,他们一直干了一个月,“出汗”了一个月,但这一个月里郑哲敏的流体弹塑性模型又进了一步。

在郑哲敏的爆炸实验室里,做实验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像抬钢板之类的杂活,郑先生也都跟着干。就这么看现象、看数据,最后他看出新问题了。”白以龙感慨,“他确实就是‘出汗’,他也确实做出了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能够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你别怕,我们做你的后盾”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尹祥础也是郑哲敏的学生。1952年,尹祥础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57年到工程力学研究班。

1958年,尹祥础从清华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同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钱学森先生提出设立连续介质力学课程,以解决力学系里课程门类太多的问题。

接到任务后,郑哲敏找到尹祥础和他的另一位学生谈庆明,让他们先“跑一跑”了解情况。翻阅各类文献后,尹祥础提出了对这门课程的初步想法,并得到了钱学森和郑哲敏的认可。在郑哲敏的鼓励下,他们开始为这门课程编制教学大纲和讲义。

在编写讲义时,尹祥础写固体力学的部分,谈庆明写流体力学部分,他们写一点交一点。“郑先生看得很细致,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指出来了。我记得有一次,弹性力学有个公式中应力的角标写错了,郑先生都看出来了。”尹祥础回忆。

1960年,郑哲敏找到尹祥础,让他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固体力学

“给谁辅导?”尹祥础问。

“不是给谁辅导,是你去主讲。”郑哲敏说。

尹祥础吓了一跳,没有吭声。“当时到科大讲课的老师,都是钱学森、华罗庚、严济慈这样的大人物。可我当时是嘴上没毛的小青年,毕业才一两年。”尹祥础“有点蒙”,也“有点发憷”。

“你别怕,我们做你的后盾。”郑哲敏看出了尹祥础的顾虑。

这句话让尹祥础有了底气。“的确,有具体的问题我随时可以问郑先生。”尹祥础回忆,“郑先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导我,每一步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你不好好干你的工作,瞎折腾什么”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海在1984年成为郑哲敏的博士生。在他的印象中,郑哲敏对学生要求很严。

李世海记得郑哲敏对他的两次批评,这两次批评让他获益匪浅。一次是在李世海读博期间,当时青年力学工作者组织青年力学学会,李世海担任“第三届青年力学学会”理事长,在各地办力学讲习班、到张家界组织年会等,花了很多时间。郑哲敏知道后很生气地批评他:“做学问要踏实、深入。你不好好干你的工作,瞎折腾什么。”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李世海博士刚毕业,那时中科院要求一部分人投入国家建设主战场。李世海常年到深圳做技术服务,将不少时间用于关注科研经费、赚钱,没有时间做研究。在一次谈话中,郑哲敏又一次严厉地批评了他。

这两次批评让李世海潜下心来做学问,一步步从助理研究员做到副研究员,再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先生不看重钱,他取得的很多科研成果投入经费都很少,甚至没有经费。”李世海说。

“力戒浮躁,不断爬坡”

19886月,在郑哲敏的领导下,中科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LNM)成立。1988年至1993年,郑哲敏任LNM第一任室主任,而后担任LNM学术委员会主任至2000年。

1995年,LNM被评为优秀实验室。此后,LNM又被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20014月通过验收。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洪友士记得,在LNM接受国家评估并获得优秀的成绩后,郑哲敏语重心长地告诫LNM的成员们,前面的路途任重道远,我们仍然要力戒浮躁,不断爬坡

“在郑先生的领导下,LNM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风气。最突出的是,LNM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从最初的几十人参加的会议,发展到近年的二百余名参与者的较大规模的学术盛会,在中关村乃至在力学界都已形成品牌。洪友士说。

人们常说“一位大师的逝去,带走了一个时代”,但郑哲敏的离开,却不会让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精神终结,他的一生滋兰树蕙,他的言行与精神将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影响着他的学生、他学生的学生、他学生的学生的学生……


郑哲敏生平:

郑哲敏(图片来源:中科院力学所)

1924102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宁波鄞州。其父亲郑章斐崇尚实业,教育子女勤勉好学、修身养性。他热爱祖国、坦荡正直、勤勉好学、兢兢业业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的影响。

1943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次年转入机械系。1947年毕业后留在清华大学做钱伟长教授的助教。

19484月,获准入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年后成为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

19526月,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应用力学与数学博士学位。

1954927日,在美国移民局取消了对一批留学生不得离境的限制后,于从纽约乘船离美,辗转欧洲,于次年221日回到祖国。

19554月,进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员,随后参加钱学森创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

1956年,作为助手参加了钱学森主持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全国力学学科规划的制订。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42月,被任命为力学研究所所长。

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18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1978年郑哲敏与科技人员讨论工作,右二为郑哲敏(图片来源:中科院力学所)

1995年在珠海爆炸筑堤工地合影,左一为郑哲敏(图片来源:中科院力学所)

2002年《三峡三期围堰爆破拆除方案设计与研究》项目验收后视察三峡船闸工地,左三为郑哲敏(图片来源:中科院力学所)


相关新闻

  • 212013.01
  • 112024.10

    郑哲敏留下的“爆炸传奇”

    “我从旧时代走过来,富国强民是梦想,总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很简单的想法。”10月2日是两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奠基人郑哲敏的百年诞辰。在近期举办的纪念活动上,郑哲敏的人工智能(AI)数字人跨越时空如是说。郑哲敏做过很多不平凡的事,但这些事在他看来都是简单且自然的。他最擅长的事,是从别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中,抽出足以牵动全身的那根。而他最在意的事,是自己“能为国家尽...

  • 262021.08

    郑哲敏院士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所长郑哲敏同志,因病于2021年8月25日3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郑哲敏同志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促进形成完备的爆炸力学学科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核爆炸、穿甲破甲及钻地核爆弹等重要国防应用。他建立了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

  • 282017.09

    两院院士郑哲敏主讲《从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谈起》

    9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明德论坛134期暨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第95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室举办。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 272021.08

    “驯服”炸药的郑哲敏院士走了,最后一个生日的细节令人泪目……

    郑哲敏用简洁优雅的数学语言概括出爆炸的规律,被人们称为“驯服”炸药的人。8年前,2013年1月,郑哲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时,有记者问他:“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他开玩笑说:“我已经做好随时走人的打算了。”如今,他真的走了。8月25日3时43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与世长辞,享年97岁。中科院力学所原副所长李和娣是郑哲敏的晚辈、助手,如今也...

  • 112024.10

    郑哲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举办——他的精神照亮后辈追求真理之路

    “他平和、谦逊,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让人如沐春风。”“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我们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今天,我们纪念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办郑哲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活动上,多位院士专家讲述了郑哲敏的科研故事,缅怀这位赤忱报国、追求真理的科学大家。郑哲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

  • 222010.06
  • 212013.01
  • 312012.05
  • 06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