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西南联合大学建校80周年引起了社会关注。一群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联大校友汇聚一堂,分享峥嵘岁月的记忆,让人们穿越时空,感受一代人与国家民族同心....
“这是我们实验室刚破解出来的分子结构,全世界都还没看到过!”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徐华强兴奋地招呼大家。屏幕上,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精确而绚丽。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类疾病、新冠肺炎……20年来,以核受体和GPCR为靶标,徐华强主导或合作完成的基础研究成果为设计多种疾病的潜在新药奠定了坚实的分子结构基础。他参与和主导的3个新药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一群钻木取火,试图照亮生命健康探索之路的先行者。”...
拥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禾赛科技则迅速攻下了激光雷达技术这块高地,短时间内先后推出Pandar40、PandarGT、Pandora等产品。创始人兼CEO李....
历史照亮未来,奋进书写华章。4月25日上午,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在新清华学堂隆重举行。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波澜壮阔,岁月如歌。
“他平和、谦逊,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让人如沐春风。”“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我们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今天,我们纪念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办郑哲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活动上,多位院士专家讲述了郑哲敏的科研故事,缅怀这位赤忱报国、追求真理的科学大家。郑哲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爆炸力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
“我父亲朱光亚曾说过,他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核武器事业是他和千千万万人共同完成的。”近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功勋厅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如此谈及他的父亲。当天,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共9位曾在中物院工作过的功勋科学家的后辈们分享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感人故事,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执着追求”到极致的科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继续投入水电工程建设中,带领新一代的水电人,为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党兑现庄严承诺,贡献一份力量。”——马洪琪自述马洪琪人物素描 郭红松绘1967年,25岁的马洪琪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分配时,他选择到云南。出生于上海,为什么要去云南?“我的理想是治理江河、兴利除害、为国为民。我学的是水利,就应该和江河在一起!”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初到云南,马洪琪被分配到中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