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康乾盛世的熙春园(今清华园)

2007-11-01 |

母校在清华园建校已经95年了。但是,清华园的前身熙春园的“生平”,尚未能说得清楚。我们一直不知道熙春园是谁建的,是哪一年建的,园名是谁起的,园主人是谁;因此不能确切说明其人文历史价值、园林建筑价值和纪念意义。在“相传”的假设下过了95年。在熙春园建园300周年前夕,发现它的建园时间和最初园主有重要意义。

熙春园是康熙朝皇三子胤祉赐园

2006年初,我校建筑学院郭黛 教授告知笔者一条确凿史料:皇三子胤祉请求赐地建房的满文朱批奏折。它证明熙春园是皇三子胤祉赐园。

奏折告诉我们,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诏准七位年长皇子在畅春园周围建造房屋。皇三子所选的建房地点是“水磨闸东南”,并且要求工部员外郎佛保绘制图样,呈皇帝御览后,当年开工建造。

19214月《清华周刊》“清华园与清华学校” 记载,1913年建校初,校园新增近春园西围墙外三段地块。中段水磨村地界,南起出水闸,北止于进水闸。胤祉所指的“水磨闸”,就在水磨村。“水磨闸东南”就是我们的校园。康熙朝时现化学馆西北是明珠的花园,自然也是“明珠子奎芳家”了。这里和清华校园相邻。

乾隆御制诗和清道光修史官吴振 著《养吉斋丛录》都说,熙春园俗称东园,康熙时即有之,有康熙时御书者。

显然,同时满足胤祉奏折里所有地理位置条件的只有清华校园;康熙四十六年所建的胤祉赐园就是“康熙时即有之的”熙春园。现在的清华园和近春园都是熙春园的核心部分。

玄烨10次临幸熙春园,他人生最后的9年里有78次来赴寿筵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玄烨曾十九次幸皇三子胤祉花园进宴;而幸皇四子胤 赐园的次数仅为十二次。其中临幸胤祉京郊赐园熙春园和热河狮子沟分别为9次和10次;而临幸胤 的圆明园和狮子林则仅分别为5次和7次。笔者查阅了《康熙起居注》,没有发现玄烨在熙春园驻跸和听政的任何记载,因此,可以肯定,熙春园不是康熙皇帝的行宫。

笔者最近从《四库全书》发现:“康熙五十二年恭遇皇上六旬万寿,普天同庆。皇子诚亲王胤祉等十三人率皇孙弘升等二十六人谨择吉日于万寿节前预祝遐龄,进万寿之觞。”“十三日,诸皇子设宴于皇三子花园,皇上临幸,是日诸皇子作斑衣戏彩之舞称觞献寿。”

康熙皇帝从60岁开始过寿,在他人生最后的10年里,9年接受了祝寿。其中,7(8)在胤祉的熙春园过寿,只有2年在胤 的圆明园度过。这无疑是清朝熙春园建园200余年中的最大历史事件。

圆明园和熙春园都建于1707

在《圣祖仁皇帝实录》第312页上有两条记载:“乙未,皇四子多罗贝勒胤 恭请上幸花园进宴。”“戊辰,皇三子多罗贝勒允祉恭请上幸花园进宴。”这表明,在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1231212,相隔仅9天,玄烨曾先后到了圆明园和熙春园进宴。表明圆明园和熙春园基本建成。所以,2007年是熙春园建园300周年。

雍正帝拘禁允祉于景山至死,熙春园收归内务府

雍正八年五月十日,胤 发出上谕:“诚亲王允祉自幼即为皇考之厌贱,养育于外,年至六岁尚不能言。每见皇考辄惊怖啼哭,及年齿渐长则性情乖张,行事残刻。……不义不孝……二阿哥废黜之后,允祉居然以君自命,私谓庄亲王曰东宫一位非我即尔”。在胤 授意下,玄烨十六子允禄于雍正八年五月十二日参奏允祉,说允祉会怡亲王允祥之丧,迟到早散,应该“严加议处”。五月廿四日“宗人府等衙门议奏,“将允祉削去和硕亲王,革退宗室,即行正法。”“所有财产,并伊子财产,交内务府。允祉的熙春园在173078日后即收归内务府无疑。胤 虽对允祉“从宽曲宥”,但仍监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胤祉卒于景山禁所。雍正帝的子孙们,弘历以及宫廷修史者,200多年来对胤祉获罪和熙春园的曲折历史讳莫如深,百般掩盖。

熙春园主人皇三子胤祉其人

对允祉坏话说尽,然而历史记载与胤 对允祉的诋毁正好相反。

玄烨发现皇三子有从事科学的秉赋。后来,胤祉成为玄烨诸子中知识最为广博者。胤祉精于书法,胤祉的箭法几乎与皇帝一样好。康熙帝十分喜爱聪敏好学、性格平和、处事稳重又不多事的皇三子胤祉(详见杨珍著《康熙皇帝一家》)。

胤祉(1677-1732)从1701-1722年主持编了两部书。他支持陈梦雷编纂完成了《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五十二年皇帝谕胤祉于行宫畅春园立馆,主持编纂了《律历渊源》(即音乐器乐、历法天文学、数学)。玄烨和胤祉父子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科学水平。

1767年熙春园改为御园,乾隆帝曾为熙春园题诗85

乾隆帝在17681781年这13年间曾有9年、至少26次来熙春园观麦赏景,所题的御制诗共85首。但没有驻跸的记载。

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有熙春园档案51条。自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起,熙春园按御园规格在弘历指挥下进行了大修和扩建。1767年底两个月内弘历连续传下五道圣旨,证实园中已有康熙手墨“主善斋”等四匾额和弘历手书“云锦园”。弘历陆续又题了14面匾。

85首诗题给熙春园(御园)、主善斋、东园、如园(说明熙春园地理位置)和他命名的春可轩、藻德居、德生轩、对云楼、莹德堂、尊行斋、镜烟斋、花韵轩、松簧馆、观畴楼、竹净室等11座殿宇。

1707-1730年这23年熙春园为胤祉所有。至1767年,收归内务府后的37年里熙春园发生了什么事尚不清楚。但弘历来过且题了“云锦园”匾。

85首诗描绘了熙春园的四季景色、地理环境、园林氛围、读书心情。熙春园重新装饰后弘历兴致极高,1768年来过9次,对其题了匾的所有殿宇都题了诗,共23首。

扩建熙春园为御园的第一项工程是观畴楼

乾隆三十五(1770)年添建观畴楼的审计奏折写着:“添建村庄楼三间,东面房二间,高台房二间,前接鼓棚二间,平台一间,石水柱敞厅三间,草方亭一座。”所述观畴楼之房屋结构、数量和位置竟然和图1所示一丁点儿也不差!三十三年六月第一项工程观畴楼刚建成,弘历便来观麦题诗。观畴楼建在现自清亭处,而现西大操场是100亩麦田。1769年春节《观畴楼》诗曰“层楼出树杪,开窗见田畴。……始终鲜暇日,农父苦孰侔。逢年虑 贱,遇歉愁无收。凭观增戚然,何有畅远眸。”17755月题《熙春园观麦》说,他从长春园的“如园”,经复道即“过街楼”到了“熙春园”,即东园。建园为“验农功”,岂止是为游玩!诗曰:

复道跨两园,其下通衢穿。宁关偶语察,却为众行便。

过即为熙春,俗曰东园惯。于中多隙地,种麦年来遍。

借用验农功,讵止资游玩。春雪及春雨,时盼亦时见。

昨近始渥沾,四寸真非谩。麦长虽弗齐,吐穗率已半。

行浆颇似壮,拔节差觉健。此后祝再霈,饼饵庶可膳。

宫门建于1768年底

改为御园,宫门是必建的。1770年观畴楼审计奏折又写道:“宫门前清挖旧河两道,凑长一百八十六丈”。因工程量小,大约在1768年底宫门已建成。嘉庆元年和 的维修奏折写道:熙春园“主善斋宫门一座,计三间,前抱厦三间”。宫门可能几经大修,但其建筑结构形式和现在的“清华园”宫门一模一样。至今已238年矣!

1768年熙春园添建规划平面图

《清华大学志》里的所谓《1822(道光二年)熙春园东部平面图》,它应是改建御园时的《1768年熙春园添建规划平面图》。最充分的根据是图中观畴楼画作现状存在,另有“拟添盖宫门”、“拟添盖书房”等多达八项“拟添”附注,而且“拟添盖”的建筑已经画在图上。这是典型的规划平面图。

说图2不是道光二年的图,因为不可能乾嘉两朝的御园无宫门,赠给道光帝三弟时反而“拟添盖宫门”。早在1770年奏折中宫门已存在,乾隆末年还修过,不可能1822年还写“拟添盖宫门”。内务府档案称,乾隆九年四月奉旨“阿哥住所不必以殿呼写,嗣后以厅呼写。”图中写作“工字殿”,正好说明此图是乾隆朝的。1822年后这里一直是王府,于是“工字殿”改称“工字厅”,一直延用至今。在图2左侧,从北到南画了一条黑线,旁注“大墙长高”四字。这显示,1822年作图者在《1768年熙春园添建规划平面图》上画了这堵把熙春园一分为二的大墙,代用作1822(道光二年)的图。这是唯一合乎逻辑的解释。

乾隆朝的镜烟斋即今工字厅,莹德堂即今藤影荷声之馆

乾隆朝时现工字厅叫镜烟斋,尚无“水木清华”匾。证据是:嘉庆元年和 奏折说维修了“熙春园内镜烟斋后戏台东山趄游廊一座五间”和“镜烟斋东边转角库房一座,计四间”。图1工字厅东边转角处,恰好有四间房。难以置信的准确和精确!

弘历以9首诗写一个“方镜”、“方塘”,其中4首冠名《镜烟斋》,5首冠名《莹德堂》。弘历题诗曰:“朴斋临碧溪,溪水明方镜。轻烟起波上,因以镜烟命。”“斋临绿水镜光呈,冉冉波烟风拂轻。”说明了命名“镜烟斋”的缘由。1768年春题的《镜烟斋》就是活脱脱的一个“水木清华”,诗曰:

沼面全开镜,波光半起烟。既明还澹荡,乍暗更澄鲜。

照彻幻中境,笼将虚里天。溪斋相对处,难与著言诠。

初春冰溶,湖水似镜,迷蒙水气像烟波。明亮宁静的浅水湖,乍看似暗实则清澈鲜亮。将整个天空笼入,镜中有如幻境。池中映出斋屋、树木、天空,其景之美,难以用文字和语言来诠释形容。乾隆帝描写的正是13万清华学子人人熟悉、个个喜欢的那个镜头,如下图。

弘历诗中说,莹德堂殿“避暑山庄亦有,斯堂名皇祖御书也。”1771年《题莹德堂》诗曰:

松径堤头转,芸堂水面开。三庚无暑气,四座绝尘埃。

少坐旋当去,宁言耽久陪。笑他近咫尺,今岁却初来。

松林小径沿着堤头转,三庚过后入了伏也无暑气,这正是如图3照片所示荷花池的写照。

乾隆朝的主善斋即今校长办公室,“书房”即今古月堂

乾隆四十六年上元节弘历题《主善斋》曰:“书斋颜主善,仁祖昔年题。” 初建时“主善斋宫门一座,计三间,前报厦三间”。乾隆五十七年改为“熙春园内主善斋殿一座五间,后抱厦三间。”即最晚在1792年已把主善斋由三间改成五间,而现今的校长办公室正是五间。

按所谓《1822(道光二年)熙春园东部平面图》,人们一直误以为古月堂是道光二年建的。其实它和宫门同时画在《1768年熙春园添建规划设计平面图》上,注明“拟添盖宫门”、“拟添盖书房”。其建成年代不会晚于1769年。“古月堂”则是后来命名的。如今古月堂只有正殿五间位置没有变。

《清华园》《水木清华》荷花池和楹联四位一体

工字厅后有一副精彩的楹联: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以为是殷兆镛所作所书,谓之“殷兆镛的名联”。然而,实际上楹联原作者是吴江名镇震泽的沈斌,题于扬州贺园之杏轩。载于乾隆六十年初版的李斗撰《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载,贺园建于雍正朝,沈斌题杏轩联云:“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总非凡境。窗中云影。任南北东西。去来淡荡。洵是仙居。”

《楹联丛话》转载了这副楹联。 转载时有两个错误:“总非凡境”错为“都非凡境”;“南北东西”颠倒成“东西南北”。道光二十年的进士殷兆镛从同年出版的《楹联丛话》抄录了楹联,也随该书,把“总”错为“都”,且也把南北东西颠倒了。但他为什么把“淡荡”改成“澹荡”一说“淡”、“澹”二字通用,但此一改动绝非偶然。“澹荡”有“安静”之意,“淡”则无。“澹荡”意即安静的浅水湖。作为进士、编修,饱读清史和乾隆御制诗。本文前引之御制诗《镜烟斋》中恰好也有“澹荡”和“凡”“境”,这使人联想,楹联书写者是在有意唱和乾隆帝。

1767年乾隆帝圣旨说,玄烨只题了主善斋等四块匾,其中没有“水木清华”。这足以证明传说水木清华是康熙皇帝所题,没有任何依据。

这里将水木清华匾和康熙朱批中的“水木”及御笔《金刚经》中的“清华”字迹加以对比,作为辅助证据。看出二者笔迹很不相像。

康熙二十六年在明武侯李伟的清华园旧址建起畅春园(现北大西南)。而且圆明园有殿宇“水木清之”;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前咸丰帝在园中住了十年,当然知道这些。因此,说咸丰帝因老清华园已没有了,而题“清华园”匾,是合理的推断。

《扬州画舫录》和《楹联丛话》说,在扬州乾隆赐名的净香园内有清华堂,“联云:芰荷叠映蔚(谢灵运),水木湛清华(谢混)。”对联表达的正是荷花池和水木清华。故《清华园》、《水木清华》、荷花池和楹联,像是咸丰皇帝和朝臣策划,参考《楹联丛话》扬州园林的一个是四位一体的整体构思。扬州是南方文化的缩影,“学江南”而造园,是几乎所有清代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

(作者曾任清华大学基建规划处处长,现为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基建规划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