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水木清华九十年(八)

2007-10-16 |

水木清华九十年(八)

文:阿忆

五十年代的激情

蒋南翔,这位神情木讷的长者,可算是清华另一位父亲。 如果说梅贻琦校长是在学术自由的前提下,把清华自由学术推上颠峰,那蒋南翔则是在激烈的革命年代,竭力保持清华不败。 有意思的是:梅贻琦毕业于美国吴斯特理工学院电机系,是工科学生,却把清华办成综合性大学;蒋南翔毕业于清华中文系,是文科学生,但清华传到他手上,却不得不变成工科大学。这是毛泽东时代清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主持人陈晓楠:蒋南翔作清华校长是1952年冬天,梅贻琦离开清华是1948年冬天,中间整整4年时间清华没有校长。尽管没有校长,清华却如沐春风。因为,那是一段被称之为"解放"的岁月。

这个新国家的名字,本来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但1949年夏天,清华政治系主任张奚若提出,最科学的叫法,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入秋后,董必武宣布,教授的建议已被采纳。 925号晚上,中南海丰泽园灯火通明,大画家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清华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和张奚若表示赞赏。 5天后,这个叫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宣告成立。

【毛泽东天安门城楼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了。

对于大建筑师梁思成来说,开国大典无疑是一个无比喜悦的日子。但在锣鼓声中,他惊异地听到毛泽东说--我看见的是红旗海洋,如果有一天我站在这里,看见的是烟囱海洋,中国就有力量--梁思成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在那个充满幻想的年代,他更愿意相信解放军进城前要他画出文化古迹以免破坏的那种感觉。 这个时候,天安门上没有国徽,天安门前没有纪念碑,国徽和纪念碑应该是什么样子,要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主持设计。周恩来建议,国徽中的麦穗不该丰收低垂,而应该是挺拔成长。纪念碑原是座北朝南,与天安门方向一致,周恩来建议它180度大转弯,与天安门形成呼应。

那时,清华园的喜悦心情,可以从新中国第一届政府名单上看出。 毛泽东有6位副主席,其中3位不是共产党。周恩来有4位副总理,两位不是党员。93位部级官员,42位是非党人士。这种民主,任何时代不曾有过。 但这种喜悦很快蒙上了阴影。

1951年,毛泽东严厉指责电影《武训传》,说武训生活在清末,是反对外国侵略,反对封建统治的伟大斗争时代,但武训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根毫毛,对《武训传》的歌颂如此之多,说明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程度! 这就是建国后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第一场风波。 冬天,毛泽东直截了当地说,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改造。 不过,由于建设需要,思想改造很快被全国院系大调整冲淡了。

1952年,人们清楚地记得,俄教授曹靖华3年前曾在清华元旦晚会上预言,虽然现在选俄文的同学不多,但这种语言的重要性将一天天增大起来。此刻,由于学习苏联,教育部决定对全国高校进行大调整,改清华为"工科大学" 清华工学院刘仙洲教授担任清华院系调整筹委会主任。他是中国机械工业的前驱,但院系调整远远超过机械学范畴,刘教授力不从心,中央便把视线投在了蒋南翔身上。

1952年冬天,蒋南翔出任清华校长,时年38岁。 他把清华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并入北大,而他得到的只是北大工学院。 这场调整中,北大是最大的受益者,而清华元气大伤。 按照大调整思路,清华应该把文法图书统统交给北大,但蒋南翔招展他的个人意志,下令截留了这批宝贵书籍。看似无意之中,却为30多年后清华顺利恢复文科,埋下一条暗道。蒋南翔另外一个大手笔是,向南向东极度拓展清华,把东部的铁路推出校园,这使清华园面积巨增,成为全中国最大的学校。如果你去清华园,最好先到西校门租辆自行车,11块钱,否则将是一次长征。

【主持人陈晓楠:清华哲学系毕业生君宜曾说,1953年她在青年艺术剧院听到蒋南翔和几位共青团官员谈话。当这些官员提出党团工作宁左勿右时,蒋南翔曾激愤地说:"与其宁左勿右,还不如宁右勿左!"这就是那个意识形态严重挚肘的年代蒋南翔表达出来的鲜明的态度。

院系调整后,曹靖华调任北大俄语系主任,但他的预言却留在了清华。从那时开始,俄文比英文时髦,即使是这个由留美预读学堂发展起来的大学。 当年,金岳霖为中国引进了数理逻辑,但学习苏联后,这条路理所当然被否定了。 50年代,毛泽东嫌金岳霖迂腐,希望他多了解社会。先生租了辆黄包车,去天安门,他手搭凉棚,左看看,右看看,回来报告毛泽东说,按照指示已经了解了社会。但他心里一定在想,这个社会怎么就那么讨厌他的数理逻辑呢?

1954年,清华西门外没有车水马龙。那时,清华依然是个地处偏远的学校,但这并不是说,社会上的风吹草动无法震动清华。

这一年,李希凡和蓝翎合写文章,指责原清华中文系教授俞平伯看不到《红楼梦》伟大的反封建倾向。毛泽东看到这篇文章,让江青去《人民日报》安排转载。《人民日报》以"党报不是自由辩论的场所"为由,拒绝转载。冬天,李蓝再发文章,指控俞平伯的思想根源是胡适的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就是清华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胡适,他为中国引进了学习美国的风气。即使50年代,胡适带给中国社会的美国情结,依然根深蒂固。要想清除中国人对美国的崇拜,必须首先斩断胡适影响。于是,毛泽东突破红学,转向清除五四以来胡适的思想余毒,促成了比批判《武训传》的规模还要大的思想批判运动。胡适看到冯友兰对自己的胡乱批判,看着看着竟然大笑起来,说冯友兰一定是老糊涂了。

1955年,全国又掀起批判胡风运动。 舒芜发表《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些材料》,使胡风问题急转直下,从"人民内部矛盾"戏剧性地上升为"反革命集团"5天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逮捕胡风,于是,这位只会读书人被关押了28年,警察打落了他的全部牙齿。 在这张同仇敌忾的旧照片上,在这些齐刷刷举起的手臂中,我们看见,没有举手同意逮捕胡风的人,只有胡厥文。

【主持人陈晓楠:50年代并非风调雨顺,但却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年代。在老数学家杨武之看来,50年代景象万千,耳目一新。杨武之因为搭乘蒋介石派给胡适和梅校长的专机,被清华辞退,只得留任上海同济大学。院系调整后,杨武之并入复旦大学数学系。50年代,当他放弃美英德日教材而改用苏联课本时,他的心,一定是真诚的。

杨武之看到,上海娼妓全部取缔,赌博被禁绝迹,投机场所被陈毅和陈云关了门。 1954年,杨武之查出有糖尿病,上海和复旦大学十分重视,把老先生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这种感激,杨武之无法与远在美国的儿子杨振宁分享,更无法被没经历过50年代的人所理解。杨振宁和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奖,毛泽东和蒋介石一样,为之欢欣鼓舞。

在俞平伯倒霉的同一年,另一位清华故人也遭了难,他就是抗日战争中让缅甸日军闻风丧胆的孙立人上将。1955年,蒋介石同样要消减美国势力,而孙立人是美国军校的高才生,蒋介石以"兵谏涉嫌"软禁了他33年。 但与毛泽东不同的是,蒋介石猜疑将军,但并不猜疑教育。 同是这一年,梅贻琦离开美国,定居台湾,在蒋介石支持下,筹办"新竹清华大学" 梅贻琦生怕清华断了香火,没日没夜地超负荷工作。 由于简食少眠,终于积劳成疾,1960年住进台大医院。 在生命的尽头,清华和北大的两位校长又走到了一起,喜悦和感伤同在。 由于胡适两个月前仙逝,梅贻琦受到极大打击。1962年,清华唯一一位终身校长梅贻琦,与世长辞,享年73岁。墓地取名"梅园",安葬在新竹清华校园。

1955年,清华庚款送出去的钱学森,回国建设,组建国防部第5研究院,助长火箭导弹和航天技术。同是这一年,梁思成看到却是破坏,他甚至怀疑1948年解放军要他提前画好北京古迹仅仅是个梦。他看见地安门被拆除,这只是拆除京城箭楼的一个前奏。 在自觉改造和意外受难中,在激荡和怀疑中,50年代的社会开始畸变。 在一次次政治运动中,蒋南翔必须响应中央。 大多数情况下,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清华老友们一个个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关新闻

  • 232011.05
  • 162007.10

    水木清华九十年(一)

    水木清华九十年(一)文:阿忆 遥远的清华园在中国,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车夫小贩,"清华"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在它成长的早年,它是国运衰败中的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一个中国人为之的动情的故事。如果说俄国圣彼得堡起源于一展帐篷,清华大学的起源就是这工字厅。彼得大帝在帐篷里开拓了一座城市,清华大学从工字厅开始,奋斗成中华名校。 【主持人陈晓楠:我身后这片房子是清华工字厅。它的大小房间到底有多少,谁也说...

  • 152019.05

    孟凡茂:清华校园行

    校庆时节返校园,绿树繁花伴笑颜。高耸西门映朝日,大红横幅入眼帘。逸兴先登零零阁,荒岛春阴一望收。水榭照水真如画,莲桥傍莲曲通幽。

  • 292010.06
  • 022018.11

    李吉伟 盛万山:清华颂

    朋友:你知道清华吗? 你了解清华吗? 我会深情地告诉你, 清华是驰名中外的大学。 引人瞩目,令人向往, 一个神奇的名字, 五洲赞扬, 世....

  • 022007.08

    选择清华的十二个理由

    选择清华—因为 第一、清华是中国综合实力最顶尖的大学 第二、清华是最具有高等学府精神的大学 第三、清华具有第一流的人文社会学科 第四、清华是中国理工学科最好的大学 第五、清华拥有最出色的经济管理学科 第六、...

  • 162007.10
  • 072010.07
  • 302010.09
  • 132019.06

    雷海宗:清华史学的“失踪者”

    人生有一大事因缘,雷先生就是为讲台而生的。雷海宗先生的心一直在三尺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