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忆邓子恢副总理对清华大学龙岩学子的亲切接见

2018-05-14 | 黄钦铭(1961级无线电) |

每当我从母校龙岩一中教学楼前的邓子恢铜像前走过,我就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龙岩一中的杰出老学长邓子恢副总理对我们在清华学习的龙岩学子的亲切接见。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事情。1961年,我和龙岩一中其他9位高中毕业的同学一起考上清华大学。这样,在清华大学学习的龙岩籍学子就有30多人。寒暑假时,由于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等原因,我们一般都在学校度过。大家都很想拜访从家乡龙岩走出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子恢学长,请他讲参加革命的故事和家乡龙岩的情况,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于是,我们写信给邓子恢副总理,他即于1962年2月10日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接见了我们。

那天,邓子恢副总理和夫人陈兰同志在农村工作部热情地迎接我们,用热茶和花生款待我们。陈兰同志亲切地对我们说:“这些花生是国务院农场种的,你们慢慢品尝。”当时,虽然下雪后天气很冷,但一杯热茶喝下,几颗花生下肚,顿觉浑身暖烘烘的,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邓子恢副总理应我们的请求,谈到了他参加革命的历程。他说:“我17岁就读于福建省第九中学(即龙岩一中的前身),20岁毕业后,21岁东渡日本留学,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追求进步。但因家穷借债,无法维继,22岁就回国到江西当店员,有机会买了很多书,阅读了《共产党宣言》,27岁回龙岩创办《岩声报》,传播马克思主义。3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我的革命生涯。”

那时,邓子恢副总理主管农业,1961年4月、11月两次到福建龙岩等地调研。在接见中,他向我们介绍了家乡龙岩农村的情况。此前由于刮共产风,搞一平二调,浮夸风和瞎指挥盛行,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粮食减产,甚至造成有人饿死。后来,调整了政策,体制下放,实行小队为基础,多劳多得,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已开始好转,物资也开始丰富起来。

邓子恢副总理还十分关心地询问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当得知我们都有国家发放的较高的助学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学习有保障,而且大家都是老乡,互相关照,常有联络时,他老人家很欣慰,勉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好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谆谆教导我们:“你们现在主要是学习,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建设,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能贪图个人享受,在工业上要依靠工人,一定要与群众相结合,学习劳动创造出来的经验,团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就是绝对多数了,这样与群众一道开展工作,就能无往而不胜。”

邓子恢副总理接见清华大学龙岩藉学子合影(第三排右一为本文作者)

那时,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的一位记者也随同我们拜访邓子恢副总理。会见结束时,他为我们与邓子恢副总理和夫人陈兰同志拍了一张欢聚照片,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已被放大,展示在龙岩“邓子恢纪念馆”中。

当我们要回清华时,邓子恢副总理看到下雪后,地上雪化了,地面湿漉漉,行走不便,迅即派车送我们回校,真是无微不至,关爱有加。这次接见虽然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但邓子恢副总理的音容笑貌仍然留在我们记忆中,他的谆谆教导仍然铭记在我们心中。

(作者黄钦铭:福建龙净环保有限公司退休高级工程师。1961-1967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现任龙岩清华校友会会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