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父亲吴其昌的朋友们

2013-07-24 |

○吴令华

53笔会陈子善《不日记·193032》,提及储皖峰集胡适语为对联事,勾起我七十年前一段记忆。

我听说储皖峰,是在1942年,好像是秋天,不冷不热的日子,在川西小城乐山。事先,父亲吴其昌对母亲说:“芸圻从北平逃出来了,他接受教育部的任务,做地下工作,很危险的。现在已到了重庆,家眷还没来。他说要专门来乐山看我。这些年,他吃了不少苦,你准备准备,给他补补身子。”芸圻,就是侯堮,是父亲的两重同门:同在无锡国学专修馆唐文治先生和清华国学研究院梁启超先生门下,莫逆之交。过了几天,侯伯伯到了,头发有点长,一袭旧长衫,满面烟尘色。一进门,紧紧捏住我的上臂说:“你这girl这么大了。”又指着令徽妹妹问我父:“你又有了一个baby?”母亲告诉我,这是他们在清华时互相调谑的闲话,具体内容我至今不清楚。母亲张罗酒馔,侯伯伯吃得兴起,连赞:“还是这个味儿!还是这个味儿!”又拜托母亲,为他打点寒衣,母亲欣然应允。饭后,父亲拿出诗词文稿,谈笑评点,通宵达旦。因父亲连年染病久已沉寂的小楼,顿时充盈了生气。聊来聊去,他们说到了逸庵。逸庵,即储皖峰,他们的清华同学,侯堮的安徽同乡,父亲的同室室友。

侯堮通报了储皖峰的去世。他说:皖峰一直协助地下工作,提供过不少有价值的信息。抗战前得了肋膜炎,抽出许多积液,没有痊愈就扶病授课,病发展到骨关节,今年春天,忽转剧,入院不数日竟溘然长逝。夫人回皖未归,身后萧条,极为凄惨。父亲黯然无语良久,轻轻吐了一句:“我和逸庵是同病啊!”我心中不由得闪出一种无名的恐怖:爸爸也是先得肋膜炎,也胸腔积水,连年劳累,经常咯血,是不是也……我不敢想下去了。

1927年秋天,储皖峰考入清华研究院,其时父亲吴其昌和姚名达已经毕业,但仍时常回来听课,继续研究。他们三人居同一宿舍,相处甚欢。19422月,储皖峰在辅仁大学任教授,暗助爱国活动,贫病交加,逝于北平,年46岁。同年7月,姚名达教授率中正大学学生宣传队遭遇日寇,肉搏奋战,牺牲于江西沙场,年仅37。两年以后,19442月,父亲吴其昌为抗战奔走呼号,积劳过度,也在乐山撒手人寰,追随储、姚诸友于地下,年未满40。三人同学同室同病同命,英华早谢,令人唏嘘!

储皖峰是安徽潜山人,治中国文学史及古诗词,著作甚丰,多有创见。在其主要著作如《中国文学史》、《汉魏六朝诗选注》、《孔雀东南飞注》、《木兰诗补注》、《南北朝叙事诗注》、《莲社考》、《五七言诗溯源》、《史记与汉书》中,提出过许多新见解,其学识深得老师胡适的赞赏。陈文中提及的集句事,在储自是本色当行。好像胡适还曾提到(当然不是193032这天)储集胡适语的另一联:“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胡适以为:上句也可以对“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撇去“撞钟”负面的意思,作“尽职”的理解,后者更为工整贴切。

听父亲说,侯堮的国学根基极为深厚,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擅长经学,对《易》《礼》钻研精深,又治理学,诗文亦佳。他出身安徽无为望族,少孤,立志敦学,是无锡国学专修馆的高材生,自清华毕业后先执教安徽大学,抗战初在北平做地下工作,回到重庆曾在国民政府教育部供职。也许这段有功于民族抗战的经历,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相当的麻烦。1949年后,他被安排在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发表过几篇文物考释方面的文章,而他在上世纪30年代初发表的《觉罗诗人永忠年谱》,倒是屡屡被红学家们引用。他的文集《侚庵类稿》等也不知散落何方。十年浩劫前夕,我的一位亲戚偶然遇见他,他听说我也在北京,很想见见故人之后,又怕给我带来麻烦。待我知道此事时,他已含恨殁去多年。每念及此,心头隐隐作痛,惟有太息。

20135月于马虎居

转自《文汇报》2013628

相关新闻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082025.02

    守望情牵:洛杉矶火灾中的浦薛凤后代

    一、洛城重创近期,洛杉矶大火揪着全球人的心。起初报道,大火烧毁面积相当于两万个足球场。随着时间推移,狂风肆虐,火势愈发凶猛,且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截至笔者撰写此文的今天(1月20日)过火面积占洛杉矶总面积的13.6%。众多好莱坞明星和富商的财产遭受重创。这场大火堪称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在受灾者中,有一位年逾九旬的美籍华人浦丽琳,笔名心笛女士,尤其令我牵挂。她虽非富商,精神世界却十分富足。大火中...

  • 252018.12

    西南联大:真实的青春记忆

    艰苦的条件反倒使工程教育获得了两个意外的好处:一是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础课的教学和教材的编撰上——因为研究无法开展;二是学校以考察工厂的方式弥补实....

  • 142008.01
  • 032011.08
  • 132015.03
  • 022009.07
  • 172019.01

    陈布雷外孙、袁永熙陈琏之子陈必大忆父亲

    他是陈布雷的女婿,又是共产党在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领导成员;他坐过国民党的黑牢,解放后也曾被劳改;他管理过zui高学府,也教过农民的孩子……

  • 012011.08
  • 12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