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周总理来到了清华园

2010-06-13 |

戴遐明(1965工物)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从网上买到了两份旧《人民日报》。一份是1958826日的,一份是19611014日的。尽管二者时间上相差了三年多,但它们却有一条共同的内容:周总理来到了清华园。

先看1958年的那份吧!在该份报纸第4版的上方,以小半版的篇幅刊载了题为“周总理视察清华大学”的新闻报道,并配有总理与清华学生在一起的图片。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当年刚上大学时,常在校园里听到的一首歌:八月里来喜事说不完,周总理来到清华园;天上的太阳分外艳,地上的花儿格外鲜;总理拉着咱的手……这首歌旋律轻松、欢快,歌词质朴、亲切,人们唱起来,都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使得我们这些后来者们有说不出的羡慕。真从心底里盼望周总理能再度来到清华园。当然,在那个年代,每年的“十一”,都要举行“国庆大游行”,只要参加,即可亲眼看到站在高高天安门城楼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我们1959级新生特别有幸,头一年就赶上了国庆十周年的盛大活动。那一次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不仅有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还有当时“老大哥”苏联的第一把手——赫鲁晓夫,那一刻,真让我们这些从穷乡僻壤来的年青人着实激动一番。但是,一来天安门太宏伟高大,二来游行人数实在太多,少说也有百万之众。据我目测,就算你走在最靠主席台的一侧,经过天安门正前方时,与他们的直线距离,至少也在200米以上,更甭提走在另一侧的人了。所以,只能说依稀“望”见了他们的“身影”而已。

19611014日《人民日报》所报道的是其前一天周总理再次来到清华园的事,那是陪同缅甸总理吴努来的。这一次我可赶了个正着。这篇报道,虽然被安排在第四版左下角不显眼的位置,且没有配图片,但留在我记忆深处中的“图片”却是永生难忘: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金秋上午,十点多钟吧,当周总理陪着吴努在清华园里出现的时候,人们就自发地夹道欢迎起来。记得我是站在大礼堂前面草坪的东南侧,紧挨着清华学堂的马路边,眼看着总理陪着贵宾缓步走过来,离我只有十来米了、两三米了,接着就从离我只有一米左右的马路中间走了过去。说实在的,当时,虽然嘴里喊着“中缅友好万岁”之类的口号,但大家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周总理身上。只见总理身着浅灰色的中山装,慈祥的脸上洋溢着笑意,一双浓眉下炯炯有神的目光,不时地扫向两边的人群。我还特别注意到总理白皙的脸庞上,刮光的胡茬微微有点泛青,不禁联想起当年他那“美髯公” 的雅号。

那时候,国内正处于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虽然大学生们吃的饭食,无论质和量,都明显高于普通老百姓,但仍然常受饥饿之感的困扰。就在总理第二次来清华后不久,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校长在全校学生大会上告诉大家:总理说,他发觉同学们普遍脸色不太好,要教育部提高大学生伙食(当时学生基本上都享受助学金)标准。于是,从那以后,全国大学生的伙食费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我们北京学生就从12.5元提到了15.5元,饭菜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家深深感到,周总理真正是我们全国学生最慈祥的家长。

其实,除了这两次以外,文革开始后的19668月份,就笔者亲眼所见,周总理还曾两度来到清华园(都是公开出面讲话的,至于私下来检查工作或听汇报的,我等平头百姓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知什么原因,查遍了图书馆和网上资料,发现《人民日报》却一次也没报道过。

第一次是84日晚上,是与一大帮中央领导(包括邓小平、董必武及中央文革的关峰等)一起,来参加全校师生员工大会的,地点是在八饭厅东边的操场上。大会的主要内容就是总理讲话。他那诚恳而平缓的语调,特别是那带着浓重江淮腔的普通话,使我这个苏北人感觉分外亲切。他的讲话比较长,中心意思是,前一阶段他们几个“在京主持工作的中央常委”在派工作组问题上,犯了方向路线的错误。既然工作组派错了,当然也就给反工作组的蒯大富等人平了反。小平同志也在会上讲了话,他的讲话很简短,干脆利落,逻辑性很强。主要也是承认“在京主持工作的中央常委”犯了错误,而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不理解”。说穿了,就是他们也不知道这“文化大革命”到底该怎么搞。听了这些,我等芸芸众生,胸中不免深深地纳闷起来:为什么如此高级的中央领导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竟也是“一头雾水”?为什么……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822日晚上那一次,同样是全校大会,地点还是在八饭厅前的操场上。那天,天公不作美,会开着开着,就下起了雨。台下的听众有的带了雨具,没有带的本可以回去拿,但是谁也没有离开。临时搭成的主席台上有一个高高的顶棚,就座的人倒也淋不着,可在台前作报告的总理却完全暴露在雨中了。多少次有人来给总理打伞,但我亲眼看到,总理一再摆着胳膊拒绝,并且大声表示,要和大家一起“经风雨,见世面”。雨下得越来越大,大家担心上了年纪的总理吃不消,于是,会场里,“请总理打伞!”“打伞!总理!”的口号声,不断地和着雨水、泪水此起彼伏着。

在那次令人难忘的讲话中,总理还专门提到他的官僚家庭影响问题,并说以后如果有机会还要和大家一起深入剖析。听了这些,大家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对总理也更加敬重了。真不知道,还有哪一个领袖人物,可以这样把自己置于民众监督之下,这样平等地与老百姓交心?

然而,从那以后,清华园里再也没有看到周总理那可敬的、忙碌而慈祥的身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