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林语堂和季羡林

2009-08-03 |

  把林语堂和季羡林的名字放在一起,缘于他们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季羡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林语堂,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发明家,“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一生写了60本书,被翻译成27种语言出版了近800种的版本,发明了中文打字机,编写了《汉英大词典》。但如果仅仅是成就,并不一定非得把两个人放在一起,可是机缘让他们的命运有了交叉的地方,尽管林语堂是18951010日出生于福建省平和县坂仔镇,而季羡林19118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当季羡林出生的时候,林语堂已经从坂仔到厦门鼓浪屿读了一年多的书了,即将迈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让林语堂和季羡林第一个交叉的地方是清华大学,尽管时间有所错开,毕竟季羡林年轻林语堂16岁。1916年,林语堂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被聘为北京清华学校中等科的英文教员。1918年,他在清华园服务三年之后,得到清华学校给予的半官费赴美国留学资格,到美国留学。1930年,正当林语堂在上海认真写作办杂志、建立杰出英文作家美名的时候,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同一年,让林语堂声名鹊起的《吾国吾民》出版。1936年,林语堂携全家赴美国写作,季羡林则在德国选择了梵文为攻读方向。林语堂和季羡林错过时间在北京大学交汇。1922年秋,林语堂携妻女北上京城,出任北京大学英教授兼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讲师,直到1926年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季羡林则是从1946年回国后,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先后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长期在北大任教。

  如果仅仅是经历上有超越时间的交汇,同样还是不足为奇,但季羡林当年的求学方向曾经受到过林语堂的影响,就把他们的关系拉近了。《季羡林写真》一书写道:在清华大学读三年级的时候,季羡林就经常考虑出国留学的事情,因为同乡在美国留学回国找职业碰壁,季羡林初步有了不想去美国留学的想法。后来他从《论语》杂志上看到林语堂的文章《论美国大学》,加深了不去美国留学的想法,所以他下决心念好德文,把希望全部放在德国上,最终选择了德国。这应该是人生选择方向时候的重要意见,季羡林相信了林语堂的判断和意见,宛如行走到了交叉路口的时候,看到某个指示牌或者行人的指点,踏上哪个方向其实就是命运的拐弯。林语堂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话或者说一个说法,曾经影响了一个国学大师年轻时候的选择。

  时间到了2007年,林语堂已经去世30多年了,在他魂牵梦绕的出生地,林语堂文学馆的建设把季羡林再次和林语堂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时正在施工中的林语堂文学馆想请人题写馆名,大家想到了季羡林。不过当时季老在医院里,有谁能联系到呢?季老能答应吗?怀着忐忑的心情,时任中共平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黄劲武,通过教育局副局长叶静波,找到在北大工作的叶静漪,委托她代为联系,叶静漪通过季老的秘书向季老转达了这个请求。也许是同为学术顶尖级人物的互相尊重,也许是同样曾经在北大、清华的工作经历,也许是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我们不知道内情,季老也没有谈起理由,我们只是知道,季老爽快地答应了。很快,平和林语堂文学馆就收到季老秘书寄来的季老题词。季老亲笔题写的“林语堂文学馆”6个字,俊秀飘扬,书卷气浓郁,下款落“季羡林敬题”几个字,还盖了方章。也许他们在生前不曾谋面过,也不曾直接联系过,只是山峰对山峰的互相欣赏和景仰。但是在林语堂出生的地方,他们的灵魂超越时空亲密接触了。如今,季老题写的馆名已经镌刻在平和林语堂文学馆,游人有幸,在参观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的时候,同时可以瞻仰国学大师季老的手迹,感受两个大师的博大胸怀。

  如今,季老仙去,看到季老的题词,深深鞠躬,季老安息!

  (黄荣才)

转自 闽南日报 2009年7月20

相关新闻

  • 012018.06

    林宰平与林庚:古籍队伍中的父子兵

    根据林氏父子二人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专长,林宰平被列入哲学组,林庚被列入文学组。林氏父子的入选,成就了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史上的一段佳话。

  • 202016.09

    一代宗师顾毓琇的清华情怀

    本故事的主人公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时任清华工学院院长,与同时期的另外三位院长冯友兰(清华文学院院长)、叶企孙(清华理学院院长)和陈岱孙(清华....

  • 192007.10
  • 072009.07
  • 022011.08
  • 232020.09

    那些优秀的清华“未毕业生”们

    历史上,老清华长期以卓越的教育质量而闻名遐迩,培养过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历史上也出现过相当数量的“未毕业生”,其中不乏各路才俊,不少人甚至成就卓著、蜚声中外。清华初期的“未毕业生...

  • 262007.09

    副校长谢维和等看望季羡林学长

    【新闻中心讯 校史研究室 供稿 陈鹏翔 摄影 襄桦 编辑】9月24日下午,副校长谢维和、文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胡显章、校史研究室主任田芊专程前往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季羡林老学长。

  • 012008.08

    温家宝亲切看望季羡林、钱学森-和何泽慧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 112016.03

    清华食堂面票、米票和菜票(部分)

    清华食堂面票、米票和菜票

  • 192009.10

    布衣鸿儒 季羡林

    □ 本刊记者 陈晨 7月11日,98岁高龄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尽管由于身体原因,季羡林已经在医院度过几年的时间,但他的离开,还是在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尽管生前不愿接受“国学大师”的称号,但“国学大师季羡林辞世”还是成为当天各媒体的头条。季羡林曾谢绝“大师”的称号,但谢绝不了世人对他的敬重。季羡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