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琰,是1945年在昆明的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中,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四烈士之一。虽然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当时壮烈的场面依然历历....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今云南师范大学)东北隅的“一二·一”运动烈士陵园中,安葬着1945年12月1日殉难的四位烈士——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一二·一”惨案发生后,激起社会各界对军政当局的强烈抗议和对死难烈士的沉痛悼念。12月6日,昆明《时代评论》将第六期辟为悼念“一二·一”烈士专刊,登载了西南联大教授赵廼抟悼潘琰、李鲁连同学的挽联,陈友松教授《悼潘李二同学》,袁家骅的《梦与谎——献给十二月一日遇害的...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2010年 第03期, 复62
2016年 第03期, 总第62
我属马,戊午年生人。从记事起,过的年不下90几个了。其中色彩最丰富、印象最深刻的当数80多年前在绍兴东关镇表伯父家里度过的那个农历年。农历新年,是绍兴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到农历十一月底,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
28岁那年,他的名字被列入美国科学家名录。短短几个月后,他历经艰辛,辗转回到了自己的祖国。37岁那年,周恩来总理紧紧握着他的手,嘱托解决那个“卡我们脖子”的问题。最终他不负众望,开发出了被沿用至今的关键技术,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据《光明日报》报道,余国琮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