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以理想的态度,走进真实的世界

2016-06-28 | 李昂 | 来源 校友总会 |

——访基层研究会王佳明、孙晓峰、金鹏剑

攻读研究生、投入工作、出国深造……在众多的毕业去向中,“扎根基层”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是什么让清华学子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念?他们在基层都做了哪些工作,增长了怎样的阅历?基层研究会在其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带着这样的疑问,校友总会采访了基层研究会第四任会长王佳明、现任会长孙晓峰以及副会长金鹏剑三位同学,请他们谈谈基层研究会,并为即将毕业的清华学子献上祝福。

王佳明:心系基层

王佳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08级本、2013级硕

我2008年保送进清华,2012年本科毕业,毕业之后申请去西藏支教了一年。2013年回到清华,今年硕士毕业,即将回到家乡四川基层工作。2008年5月12日北川地震是我永生难忘的时刻,我当时读高三,在北川中学教学楼5层的教室上课,当时作为班长,组织同学撤离。那一刻,我感到人就要好好地活着,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

怎样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呢?清华的8年时间给了我这个答案。清华对我的培养锻炼很大。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从小就想,将来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个不错的工作,照顾父母家庭。可是经历了地震之后让我的想法完全变了。进入清华碰到的第一件事就让我特别感动,我8月来校报到,当时整个人的状态特别不好,心思也没放到学习上,而且面临很大的压力。但后来,我听说当时地震第二天,清华的老师和同学们主动请缨,为地震灾区献血。当时清华的献血量是北京运往灾区总献血量的六分之一,献血从中午开始,到凌晨1、2点,还有很多人在排队,这件事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感觉周围的清华人特别温暖,他们在地震之后为灾区做了很多事情。我一直在想,地震之后我还能活到现在,从无到有,再到清华,过程变化特别大,让我一步一步坚定了这样的信念——我希望在清华能够更多地帮助其他人,就像清华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地震时站出来帮助我们一样。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坚持参加无偿献血,到目前为止已经11次了,每次看到从我身体里抽血的时候,我都能想象着那天老师和同学们献血的场景,也让我想到地震的时候,我带着同学们出来,经历的种种磨难,提醒我一直不忘初心,一定要学会感恩。

在清华,我也听说了很多老前辈的故事,特别是最近几年学校排演的话剧《马兰花开》给我感触特别大。《马兰花开》讲的是邓稼先学长一生默默奉献祖国的故事。我觉得他特别崇高,我也希望能够做像他一样伟大的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奉献自己,甚至是牺牲自己我觉得都是值得的,这种精神一直感召着我。我上党课的时候,听到这样一句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几年让我有很深的感触。还有一句话说:“选择了清华就是选择了一生的责任。”我愿意去承担这样的责任,我也希望用接下来这一生去践行这个诺言。所以我选择回去,具体去哪个部门,做什么工作,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去的时候不忘初心,不忘清华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更不忘清华人挺身而出的精神,带着这份信念,我觉得可以去做很多事情。

我在清华,校友总会给了我很大帮助,我特别感谢他们。在我论文的致谢里,我写了这样一句话“若干年后,我惟愿对社会的贡献来报答清华对我的培育之恩”,其实我想把这句话献给校友总会,我希望等我白发苍苍的那一天,回首这几十年的情况,我惟愿用我对社会的贡献来报答清华对我的培育之恩。今年的毕业生,我觉得很有缘分,我们能一起毕业,我觉得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一名清华人,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原则,在追求自己好的生活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周围还有很多人的日子还比较困难,我希望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份大爱的心,去做一些有益于国家的事情。清华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如何发展,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这个在于你。我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把握好这个平台,把握好在清华这几年的青春岁月,在离开清华的时候,可能是另外一番风景,后面的人生会过得更加精彩。

孙晓峰:亲历基层

孙晓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10级本、2014级硕

去年暑期,我去宁夏短期挂职。这段经历使我的人生选择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吴忠红寺堡镇一个半月的挂职,真正体验并参与了很多乡镇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乡镇的基础建设工作,慢慢体会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想法,去改变一方百姓的生活,我觉得挺有意义。

社区改造、危房危窑改造是我在短挂时接触最多的工作。从中我看到,一些便民的服务政策是好的,但是具体推行的时候难免遇到问题。我们在宁夏基层工作的王忠强学长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民考虑,很多时候宁愿自己受委屈,也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很多人对基层干部有偏见,但其实他们承受了很多,工作上做到问心无愧,是值得尊敬和认可的。

希望在校同学,呵护好自己投身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念的火种。可以先关注基层研究会,通过协会的活动以及同学、校友的交流,审视自己的初衷,坚定信念,对自己适合与否,做一个决定。同学们也应当利用在校时间,充分武装锻炼自己,如果去基层工作的话,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公共素养,多学习,多读书,多积累。

对于校友,希望多多关注基层研究会,关心学弟学妹成长,我们尽量为广大校友服务,同时我也预祝所有校友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顺利,有一方自己的天地。

金鹏剑:签约基层

金鹏剑,北京交通大学,2005级计算机(本)、2009级会计(硕);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12级博

我个人想从基层做起,扎根到那里,真正地学习。一位老师曾教育我们说:“我们去基层就是以理想的态度,走进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可能很好,也可能很残酷,但若能做一点有意义的改变,受惠人的生活会因你而变得更好,这是我最大的目标。

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然后到清华读博。清华一直是我心中很神圣的地方,从初中开始,我的书桌上一直有一张清华的照片,我觉得这辈子还是得来清华一次。加入到基层研究会,从身边的伙伴身上学到了很多,感觉人不应该只为自己而活,还是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清华富有这种责任感,是让我特别受教育的。我现在已经签约了宁夏吴忠市扁担沟镇,去做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我想先适应基层工作,到那边后先去调研当地的产业发展等,在现有的基础上先去熟悉,然后慢慢摸索。清华教育给我很深的烙印,但是工作后,我会褪去这个光环,从基层做起。

我现在特别羡慕在校的同学,如果还有时间的话,还是抓紧时间利用好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宁夏的各个市和县我都走过,在那儿做过四个专题调研。我认为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基层工作。希望毕业生抓紧时间,多听多看多想多思。希望有时间也能多去看看在基层工作的我们,在西北宁夏的扁担沟镇,我等着大家。

基层研究会是由一群有志于赴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清华在校同学发起成立的学生社团,受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管理以及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直接指导。2012年10月,协会正式成立。2013年7月,首批协会成员中就有97名同学毕业后赴全国各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基层研究会成立至今,一方面为我校有强烈意愿赴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广大在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并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务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通过长期关注我校已赴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毕业生校友,基层研究会开展了持续性地跟踪联络和事迹宣传等工作,并根据他们在基层的成长和成材情况,深入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共性规律和普遍问题,为我校“扶上马,送一程,关怀一生”的工作思路提供支持。基层研究会还积极参与致力于学校基层公共部门就业引导和服务工作,响应祖国号召,鼓励我校有志于赴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在校学生,坚定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

基层研究会的各项服务工作,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的高度认可和基层校友、在校同学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2012-2013 学年度“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十佳新协会”和2013-2014 学年度、2014-2015学年度、2015-2016学年度“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十佳协会”荣誉称号。

2015春季学期基层研究会部分骨干合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