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罗德奖学金得主陈昱璇:最是群星闪耀时

2016-12-09 | 袁舒 王耀绅 | 来源 微信公号“人文宣传” |

当得知自己获得了2016年罗德奖学金的好消息时,陈昱璇正在距北京1700多公里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扪岱村乡间。

“申请罗德奖学金过程很难,也很复杂,所以知道以后我特别开心,也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因为在奖学金最后的选拔要在我们14个人中选4个,每一位候选者真的都特别的优秀,这个奖颁给谁都实至名归。”

谈到获奖感受,虽然远隔千里,我们却都从她的声音中,感受到一种真挚和感谢。

不一样的兴趣——实践方知爱之深

在罗德奖学金的百度百科上,对于陈昱璇有着这样一句描述:“她对社会创新和公共服务有着浓厚兴趣和丰富实践。”

陈昱璇觉得,这种兴趣是性格使然。“当我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兴趣时,其实心里也是不太确定的,所以我做了很多尝试去验证。”

在昱璇看来,参与社会有说与做两个途径,而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有些许理想主义色彩的她,更希望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的追求。

“比如以前我总是笼统地觉得中国的教育标准化,缺乏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应该像国外的教育体制学习。后来我在美国华盛顿学术研讨中心参与有关创新教育的研究,通过实践我才明白,相同的教育理念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落地方式,有些我以前觉得一定要改变的措施,现在才知道它也许是现有社会基础上最合适的方式。”

不一样的选择——深入探索“乡土中国”

就是这样一步步的实践,一步步的确认,让她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加入了黑土麦田全国性公益组织。

“我在微信上看到了黑土麦田的宣传推送,觉得它的实干理念很符合我的要求。它提供的方式,可以让我深入农村,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共同解决困难、甚至情感共享,而且项目本身会有专业学者的指导,而我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实践机会。试想,如果我将来真的从事了与此有关的公共管理,我必须要对农村的现状有着清楚的认知。”

于是,哪怕是顶着家里的反对和周围人的不理解,她最终还是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打算,在今年八月份来到了这个偏远的湖南乡村,开始了她的工作。哪怕只是短短几个月,提到这个没有热水洗澡、没有网络覆盖的地方,昱璇却已亲切地叫它“我们村儿”,言语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关怀感和自豪感。

她在这里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产业扶贫,如开发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也为政府和人民之间搭建桥梁,使各种政策更好地落地生根。

说到以后的打算,昱璇决定利用奖学金继续读书,为以后进一步的实践做好理论基础。

“我希望能在以后将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农村,培养农村青年,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好的政策、好的平台;如果他们选择留在城市,我也希望能为他们争取更好的条件和选择。”

不一样的光芒——从清华外文走向世界

而在通话中,陈昱璇也常常提到大学生活带给她的影响。在外文系学习,昱璇感受最大的是这里自由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的学习生活。

“我觉得英语专业非常符合全球化的潮流,能使我具有表达自己的能力;它也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更是一扇窗户,通向外界更广阔的世界,让我能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外文系的很多课、很多老师也很注重对于思维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让我对事物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昱璇笑称自己享受了很多外文系的“福利”,参加了很多学校活动,也多次进行海外交流:在大学期间,她曾经去英国、美国、韩国等交流学习;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gap去充实自己,去了西班牙等更多国家。

“而且大家更能理解为什么我选择gap而去做社会实践,这里的氛围真的非常包容和自由。”

正是在接触不同文化中,昱璇不断突破由成长背景,教育经历还有社会环境等等带给自己的局限性,更加了解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更清醒地认识到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从而“成为一个更包容的人”。

再次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昱璇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身处这个平台的幸运,毕竟在中国,还有一些人甚至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希望大家都能在清华这个大平台上努力地探索,不要害怕挑战,不断尝试,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追求所在。”

而展望未来,昱璇的语气也充满了坚定:“在我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好的机会,我希望自己能将这样的机会带给更多的人。我不想被别人定义,而希望通过将我的想法付诸实践,为社会带来一些改变。”

昱璇在美国国际儿童艺术基金会实习时,曾看到一个小孩子写道:“If you are not the sun,then be a star andshine like a diamond.”

她说这是她很喜欢的一句话,“我们不一定要做英雄,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做自己就好。”

相信昱璇会带着这样的信念继续前行,也祝福她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更多成就。


相关新闻

  • 292016.11

    清华本科毕业生陈昱璇、黄钦入选2016年中国罗德学者

    日前,罗德奖学金评选出了2016年度最新的4位中国罗德学者:黑土麦田公益2016届乡村创客陈昱璇、正在牛津大学全奖攻读政治哲学硕士学位的黄钦、北京大学....

  • 132020.08
  • 212018.11

    《西南联大》再现群星闪耀的历史

    今年,西南联大迎来在昆明建校80周年。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与中央新影集团联合出品的纪录片《西南联大》为观者呈现了群星闪耀的联大历史,并提炼出这所伟大学....

  • 022018.01

    “清华校友—陈蒂侨奖学金”捐赠仪式举行

    12月23日,“清华校友—陈蒂侨奖学金”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东大操场西区看台二楼多功能室举行。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冰、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胡凯、....

  • 042019.06

    首届“冯仲云奖学金”颁奖

    5月30日下午,以老一辈革命家、清华第六任地下党支部书记冯仲云的名字命名的“冯仲云奖学金” 首届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

  • 042019.06

    首届“冯仲云奖学金”颁奖

    5月30日下午,以老一辈革命家、清华第六任地下党支部书记冯仲云的名字命名的“冯仲云奖学金” 首届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

  • 262019.11

    清华本科生高隽、研究生张园入选2019年中国罗德学者

    11月25日,2019年度罗德学者正式揭晓。4名佼佼者从14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第5批中国罗德学者。今年的获奖者都是女生:清华大学的高隽、张园,南....

  • 242016.02

    “三钱”的1956: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最是春风得意时

    “三钱”是对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三位著名科学家的美誉。据说,“三钱”之雅称,是在1956年春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期间,因周恩来总理即兴叫出....

  • 282007.04

    校友奖学金和励学金颁发大会召开

    2006年校友奖学金和励学金颁发大会隆重召开 4月27日下午4时,清华大学2006年校友奖学金、励学金颁发大会在大礼堂隆重举行。

  • 042024.01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好读书”奖学金历时22年资助近3000名大学生

    历经22年的持续资助,2600余位热爱读书、善于思考、好学上进的清华学子备受激励,成长成才。如今,“好读书”奖学金的资助范围进一步向西部地区的青海大学、新疆大学辐射,500名大学生受益,涉及维吾尔族、回族、藏族、哈萨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来自四川省资阳市的刘凡菲是青海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的大三学生,最近她正痴迷于加拿大籍作家简·雅各布斯创作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杨绛先生说,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