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马鹏斐:在田间地头唱响“青春之歌”

2018-03-20 | 张唯 | 来源 《宁夏日报》2018年3月20日 |

马鹏斐,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2014届硕士,2014年8月毕业后到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工作

三十而立的马鹏斐作为副乡长,举手投足间仍带着几分书卷气。

这名清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已在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扎根快4个年头。

2014年夏天,学习计算机专业的马鹏斐谢绝两家大企业的高薪招聘,作为选调生回到家乡宁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一安排下前往通贵乡政府工作。当时的马鹏斐脑海中一直重复着导师的话“回到家乡,那里更需要你”。

起初,马鹏斐也有过彷徨。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身份,曾让一些同事误解马鹏斐是来基层镀金,“做做样子”。基层工作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常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碍。这些都没有让马鹏斐退缩,他摆正心态,一方面向领导、同事和群众虚心请教,一方面在一次次走村入户、沟通协调中积累经验,最终获得干部群众的认可。

2016年9月,马鹏斐负责通贵乡滨河特色小城镇项目安置区一期建设分房安置工作。面对时间紧、房源总量少、小户型套数少、拆迁户多等现状,他带领村干部认真查阅安置协议,到周边乡镇学习并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分房方案。面对安置户反映的种种问题,马鹏斐一趟趟入户协调,耐心解决。直到分房前一晚,他和村干部仍通宵未睡,忙着研究每户安置群众的具体情况。分配当天,96户安置群众对152套安置房的分配表示满意。

2017年春天,马鹏斐萌生创建共享农场的想法。“行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的人们,享受不到田园风光的美妙。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却拥有城市没有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为什么不让两者互补呢?”

马鹏斐提出并牵头在通西村建设共享农场,利用专业知识和业余时间,开发建成共享农场信息化平台。这项创意获得了银川市第二届“创新创意在银川”实践组一等奖。

如今在通西村新建的5栋高科技大棚中,土地被划为10个平均面积为60平方米至70平方米的地块,每个地块最多可种植4类蔬菜,蔬菜长势能通过微信等客户端实时观看。今年,其中两栋棚将作为共享农场试点,向银川市民进行推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让马鹏斐对通贵乡共享农场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他计划以共享农场为起点,充分利用农村特色资源,通过共享农庄、共享农场等形式,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我的成长离不开基层这片土壤,我会继续‘沉下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和力量。”马鹏斐说。


相关新闻

  • 282016.03

    青春之歌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如今我们的孩子们都在描摹他们的青春岁月了。他们可能不会理解那时的我们为吃米饭还是吃馒头天天纠结;他们绝对想象不....

  • 302009.03
  • 312014.03
  • 122020.08
  • 282022.03

    马兰之歌——献给邓小岚

    在太行深处,有一个叫做马兰的小山村。八十年前,八路军的一支队伍,在这里战斗。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印刷出版了晋察冀日报,发出了抗日救国的最强音。有一个小女孩,在这里诞生。她吃了当地妇女的奶,和干爹干妈,在这里生活了三年整。这里留下了7位报社战士和19位为掩护报社牺牲的乡亲们的遗体和忠魂。她不会忘记这里的一草一木和大山的养育之恩。父母带着女孩进了北京城。父亲主持党报,又写出针砭时弊的杂文。母亲在天安门...

  • 132014.05
  • 072013.08
  • 092017.05

    张不南:水工三之歌 (组诗)

    ——写在母校106周年华诞庆典、水工三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的时刻

  • 232024.09

    吕莉:清华网络回声合唱团之歌(诗一首)

    时光隧道深且长,二零二零声铿锵。四月廿五初开场,网络回声乐飞扬。追索八一年时光,黄晓辉师弟始创,清华回声合唱团,希望之种埋土壤。岁月流转至一八,繁茂新苗展姿昂。今之团队似林苍,面向全球心无疆。三十九载风雨闯,坚韧执着韵悠长。水木清华歌声亮,莘莘学子志远航。虽散天涯若星芒,音乐挚爱心接壤。校庆舞台绽华光,纵情欢唱情满腔。团长任光霞师妹,无私奉献德馨香。精心作业布周详,收纳深情曲绕梁。摒弃世俗心清...

  • 302023.08

    张颖婕 | 人机共舞奏响算法之歌

    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AI)就像一个精明的预言者和决策者。规划送货的导航路线,判断借贷者的违约风险,预测流行病的蔓延趋势,分析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基于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正在创造令人惊艳的商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