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邓健健:国防科技工业不能少了清华人的身影

2022-09-29 | 邓健健(2008级航院) | 来源 公号“清华职业辅导”2022-09-28 |

邓健健,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装厂厂长。本科就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12年毕业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工作。工作期间,先后荣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某国家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个人二等功、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2008级本科生毕业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曾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优秀校友代表发言。十年来,他秉持对航空、对国防科技的赤诚热爱之心,扎根三线,以实际行动彰显清华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优良秉性。

邓健健工作照

前言:十三年前的梦想

20217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悬挂着党旗与四面巨幅标语的某新型运输直升机分秒不差飞越天安门时,全场掌声雷动。这款直升机是我作为主机单位技术负责人参与研制的国家重点型号,其首次公开亮相就得以参与并圆满完成重大政治任务,我内心的激动难以平抑。那一刻,我的思绪回到了20086月,汶川地震时国产直升机难以飞上川北高原组织搜救的情形恍如隔日,高考志愿填报表上写就的清华大学 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笔迹未干。

自觉选择,自信坚守

回望清华四年最大的收获,我觉得是“三自”:有最大的自由去选择想做的事;有最大的自觉去做祖国需要我们做的事;有最大的自信能把每一件事做好。

从进入航院,到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再到进入航空工业昌飞,我独立完成了人生关键节点上的每一项抉择。从辩证的角度看,任何选择都兼有利弊,很难确定最优解。重要的是,每项选择都发自初心(自觉),并经受了理性的考量(自信),因此选择不再困难,落子无悔亦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毕竟谁能拒绝一份兴趣所在且祖国需要的工作呢?战略的本质是选择(Strategy is about choice),但做出选择后,关键是坚持与执行。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强大的国防成为关系国家安全、民族复兴的压舱之石。清华一直鼓励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进入航空工业十年来,我对此深有体会——国防科技工业正是祖国最需要清华人的地方,也是能够真正干一番大事业的地方。

我的深切体会可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重要性。以航空工业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实力的最高体现,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清华人当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深度参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助力“国之重器”发展。二是差距。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应清醒认识到,距离全面完成“制衡强敌、震慑周边、决战决胜”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三是优势。工作前期,我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专业性不像有些院校那么强。适应工作节奏后,在清华培养和锤炼的良好综合素质、创新意识、系统思维以及学习能力逐渐得到发挥,我感受到很强的发展后劲。入职仅三年,我就作为主机单位型号技术负责人,带领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全新型号的研制工作,被用户首长称赞为“创造了直升机型号研制历史上的奇迹”。

邓健健在车间留影

基层单位大有作为

我所在的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位于三面环山的江西省景德镇市,这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但是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城市。但就是在这个小城,坐落着中国唯一的直升机设计研究所——602所以及八大主机厂之一的昌飞,诞生了中国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0与亚洲最大运输直升机直-8

入职之初,我主动请求从车间一线技术人员干起。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停地有人问我:为何要来景德镇这个小地方?为什么要来主机厂?为什么要下车间?坦率讲,刚进单位还未完全适应时,被问得多了,我的心中不免犯嘀咕:我这个选择是否正确?我来这里是不是亏了?

这时,清华教会我的“自强不息”与“独立思考”的精神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直到现在,我依旧清晰记得思考过程中的自我拷问:(1)我的人生追求与职业规划是什么?(2)我最在乎的是地区还是事业?(3)当我觉得屈才的时候,我为单位做了什么贡献?我的工作能力与业绩,配得上清华二字吗?如果明天让我当一把手,我能胜任吗?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很多事情就清晰了:小地方有大平台,地理区位不应也不会成为清华人职业道路上的桎梏;对于以系统工程为主的国防科技工业来说,更多的依靠团队作业,个人素质优秀不意味着多做贡献或多解决难题,何谈屈才?我觉得,正确的心态应当是:当觉得在基层受委屈的时候,忘记自己清华人的身份;当面对重大项目攻关或是关键技术挑战的时候,牢记自己清华人的身份。

邓健健开会留影

学习是最大的本领

工作之后,在种种挑战面前,我发觉自己的知识深度与广度都还达不到一定的标准,顿觉“书到用时方恨少”。这种状态重新激发了我的进取心与求知欲,促使我发挥出清华人善于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我,时刻准备接受新的挑战。正是因此,我于2021年报考了清华的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时隔十年再回母校学习,以补齐自己在理论、视野上的短板。

邱勇书记说过,学习是清华人最大的本领,受用终生。经历了四年园子学习生活与十年昌飞公司工作实践后,我感触颇多。在我看来,学习既是一个护身符,也是一个紧箍咒,应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多学专业技术以外的知识,多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学。

航空工业有一句口号:“既是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国防科技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十分辛苦,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份初心与情怀。生逢盛世,当代年轻人是真正站起来并且能够选择自己命运的一代,作为其中佼佼者的清华人,请坚定自己的信念与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