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献身国家核事业

2008-09-03 |

康力新*1975工物)

1975年从工物系反应堆工程专业毕业,先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任核反应堆操作员,后任王淦昌的秘书。1983年被特招入伍,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即现在的总装备部机关和基地任职。

康力新校友校庆与本系女同学摄于礼堂草坪前

30年来我主要从事核科技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近20年来从核的和平应用转向军事应用。在部队首长的领导下,和同事们一起,我组织过多项重要的核科技任务的论证与实施,参加过20多次大型的试验,管理过若干个武器型号的研制,完成过多次重大的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论证,负责过“863计划。

30年来,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任务,见证了一座又一座胜利的里程碑,目睹了祖国核事业一个又一个辉煌。中国的核武器正一步一步地向现代化迈进。我为祖国这一伟大事业的发展而骄傲,为自己能投身这一伟大事业而自豪。

核武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中国大国地位的象征,是中华民族能力的体现。大家知道,在核武器和核科技工业系统工作过和正在工作的清华人有数千人之多,其中许多都已成为单位的领导和骨干。仅在我所工作的基地,先后有清华毕业生100人,其中已晋升为将军的10位,有3位司令员都是清华毕业的。足见清华学子对祖国核事业的贡献。

30年来,我从一名学生到将军,始终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自强不息”就意味着坚定不移地追求理想,矢志不渝地献身事业,坚持不懈地增强自我。“爱事业、谋大事、钻业务、干实事”,这是我的座右铭。

离开母校30年了,最想表达的是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最难忘的莫过于刚刚步入大学殿堂和进入神秘核科学世界时的启蒙教育。

何东昌校长的报告,贾春旺老师的政治辅导,汪家鼎教授讲授的放射化学,张礼教授讲授的核聚变,王大中、胡大璞、赵兆颐、郑福裕教授讲的反应堆工程,刘泉教授讲的加速器,等等,至今仍记忆犹新。

为了加强我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老师们潜心钻研、耐心辅导,与我们亲密相处,摸爬滚打。在工厂里学工程力学,在部队里学军事,在甘肃进行专业实习,在南口进行毕业设计等等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30年的成长,还得益于两位我非常敬重的老首长、老专家、老学长的直接教诲,他们就是王淦昌和朱光亚。他们远见卓识的才华、严谨求实的作风、虚怀若谷的胸怀、谦逊宽厚的风范,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王老虽然已去世,他留下的“破石惊天,造福人间”的遗愿,即人类实现受控核聚变,解决未来能源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30年来,我多次参加了向中央首长的工作汇报,经历了多项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深切感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核事业是多么重视,决策是多么英明。核,虽然渺小,但是其能量巨大无比。只有置身于核试验的现场时,你才能知道什么是“一声春雷,天地震撼”。有了核力量,才有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才有了中华民族在世界的一席之地。

我非常热爱祖国的核事业。为了这一事业,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戈壁荒滩,不怕失败挫折,不怕流血流汗。这就是我30年对“自强不息”校训的理解和实践。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志愿,还是所有“马兰人”的志愿。

如果学友们有机会来到我们基地,你将可以看到,在40年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戈壁滩上,第二次创业的激情不减当年。

30年前的清华生活,为我们的知识奠定了基础,为我们的专业确定了方向,为我们的人生摆正了座标。

在这里,我不能不再次地发自内心地感谢我们的母校!感谢为我们付出艰辛劳动的老师!

祝清华腾飞!

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再创辉煌!

* 作者为中国核试验基地少将。本文根据他在1975届毕业30周年大会的发言改编。

相关新闻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182004.10
  • 292021.09

    余剑锋:以毕生所爱 铸国之重器

    余剑锋,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是清华人、也是核工业人一刻不曾忘记的初心和刻在基因里的使命。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说,毕业30多年来,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为祖国...

  • 242015.11

    清华大学成立“黄祖洽基金”

    11月17日,“黄祖洽基金”捐赠仪式暨纪念会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东厅举行。该基金为纪念清华物理系杰出系友黄祖洽院士而设立,以黄祖洽先生及亲属的捐款为种子,....

  • 052008.02

    梁光扶:投身西部建设 书写核科技人生

    本文选自2007年9月“中核集团先进事迹报告会”。梁光扶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陕西铀浓缩公司的总工程师。四年前,他曾作为支援西部建设的优秀清华毕业生,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以亲身经历,介绍了自己扎根西部,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如今,梁光扶仍然坚守着献身核事业的坚定信念、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奋战在核科技的第一线。我是梁光扶的同事,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这位功臣为核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感人事迹。走出大山 成才...

  • 162022.12

    杜祥琬:杨振宁和九所的几则故事

    今年,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迎来了他的百岁华诞。我曾和物理学家邓稼先、彭桓武、周光召、于敏等人一起在“九所”工作,亲眼见证了杨振宁先生和九所的几则故事,现在一一讲来。故事一杨振宁和邓稼先曾是多年的同学。邓稼先自美国回国后,多年隐姓埋名,杨振宁相信他是献身于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了。1971年8月,杨振宁访问北京,他见到了阔别22年的邓稼先。他是带着一个问题见老同学的:是不是有一个美国女科学家...

  • 022009.08
  • 162023.10

    今天,纪念钱三强诞辰110周年

    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轰鸣巨响,罗布泊的荒漠上空绽放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向世界宣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也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那一天,恰好是一位中国科学家的51岁生日,这声东方巨响,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生日礼物。他,就是享誉世界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卓越的开...

  • 052019.06

    黄祖洽先生塑像在北师大物理楼前落成

    2019年6月2日,由黄祖洽先生门下全体研究生敬立的黄祖洽先生塑像在北师大物理楼前落成。

  • 072016.04

    吴素萱——我国植物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1941—1946年,任教西南联合大学,曾是西南联大生物系唯一一位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