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说:“对于得失,个人不应看得太重计较太多。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合理,人类还没有发明功德天平,能准确衡量出某人的功劳占百分之几。合理是相对的。”
多年以后,当空中升腾的蘑菇烟云早已散尽,平沙莽莽定格为书架上的照片,张利兴挽着妻子朱凤蓉,回到了上海。17岁离开家乡,归来已是两鬓风霜。1966年10月,一列闷罐车从北京出发,载着清华大学毕业生张利兴和几百位青年,向远方驶去。终点在哪里?张利兴并不确切知道。只知道,那是天山深处,一个地图上找寻不到的地方——马兰。两年后,朱凤蓉从清华大学毕业,也来到这里。从此,他们在戈壁滩扎下根,成为新中国“两弹一星”...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防科技工作者、著名核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驻疆某基地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2....
3月27下午,“何东昌奖学励学基金”协议签字仪式在我校丙所举行。
3月27下午,“何东昌奖学励学基金”协议签字仪式在我校丙所举行。
陈达(1937—2016),江苏南通人。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1963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工作。2001年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创办“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主编《应用中子物理学》等。
2008年,为鼓励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报国,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出资设立,并吸纳工程物理系教职工和系友以及社会各界捐款。基金“留本发息”,用于奖励品德优良、学习勤奋的工程物理系在校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的工程物理系在校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教育家,教育部原党组书记、部长,清华大学老领导何东昌同志诞辰100周年。作为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重要内容,6月12日下午,清华大学在主楼接待厅召开纪念何东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他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学习继承他的精神风范,激励全校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团结奋斗,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
1月18日上午,山东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吕正华副会长、卢永生秘书长一行,看望百岁校友张达干老学长。 张达干老学长1920年1月出生,1936年进入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