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季羡林: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2008-11-21 |

  最近一个时期,经常听到人们的劝告:要糊涂一点,要潇洒一点。

  关于第一点糊涂问题,我最近写过一篇短文《难得糊涂》。在这里,我把糊涂分为两种,一个叫真糊涂,一个叫假糊涂。普天之下,绝大多数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尝到一点小甜头,便喜不自胜,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忘乎所以。碰到一个小钉子,便忧思焚心,眉头紧皱,前途暗淡,哀叹不已。这种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他们是真糊涂,但并不自觉。他们是幸福的,愉快的,愿老天爷再向他们降福。

  至于假糊涂或装糊涂,则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最为典型。郑板桥一流的人物是一点也不糊涂的。但是现实的情况又迫使他们非假糊涂或装糊涂不行。他们是痛苦的。我祈祷老天爷赐给他们一点真糊涂。

  谈到潇洒一点的问题,首先必须对这个词儿进行一点解释。这个词儿圆融无碍,谁一看就懂,再一追问就糊涂。给这样一个词儿下定义,是超出我的能力的。还是查一下词典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看了这个解释,我吓了一跳。什么“神情”。什么“风貌”,又是什么“韵致”,全是些抽象的东西,让人无法把握。这怎么能同我平常理解和使用的“潇洒”挂上钩呢?我是主张模糊语言的,现在就让“潇洒”这个词儿模糊一下吧。我想到中国六朝时代一些当时名士的举动,特别是《世说新语》等书所记载的,比如刘伶的“死便埋我”,什么雪夜访戴,等等,应该算是“潇洒”吧。可我立刻又想到,这些名士,表面上潇洒,实际上心中如焚,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脑袋。有的还终于逃不过去,嵇康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写到这里,我的思维活动又逼迫我把“潇洒”,也像糊涂一样,分为两类:一真一假。六朝人的潇洒是装出来的,因而是假的。

  这些事情已经“俱往矣”,不大容易了解清楚。我举一个现代的例子。上一个世纪30年代,我在清华读书的时候,一位教授(姑隐其名)总想充当一下名士,潇洒一番。冬天,他穿上锦缎棉袍,下面穿的是锦缎棉裤,用两条彩色丝带把棉裤紧紧地系在腿的下部。头上头发也故意不梳得油光发亮。他就这样飘飘然走进课堂,顾影自怜,大概十分满意。在学生们眼中,他这种矫揉造作的潇洒,却是丑态可掬,辜负了他一番苦心。

  同这位教授唱对台戏的——当然不是有意的———是俞平伯先生。有一天,平伯先生把脑袋剃了个精光,高视阔步,昂然从城内的住处出来,走进了清华园。园中几千人中这是唯一的一个精光的脑袋,见者无不骇怪,指指点点,窃窃私议,而平伯先生则全然置之不理,照样登上讲台,高声朗诵宋代名词,摇头晃脑,怡然自得。朗诵完了,连声高呼:“好!好!就是好!”此外再没有别的话说。古人说“是真名士自风流。”同那位教英文的教授一比,谁是真风流,谁是假风流;谁是真潇洒,谁是假潇洒,昭然呈现于光天化日之下。

  这一个小例子,并没有什么深文奥义,只不过是想辨真伪而已。

  为什么人们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呢?我个人觉得,这能提高人们的和为贵的精神,大大地有利于安定团结。

  写到这里,这一篇短文可以说是已经写完了。但是,我还想加上一点我个人的想法。

  当前,我国举国上下,争分夺秒,奋发图强,巩固我们的政治,发展我们的经济,期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建成名副其实的小康社会。哪里容得半点糊涂、半点潇洒!但是,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行动的。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有张无弛不行,有弛无张也不行。张弛结合,斯乃正道。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

摘自《季羡林自选集:谈人生》,华艺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新闻

  • 212016.04

    与杨绛的一点书缘

    杨绛先生的学识及为人,得自智慧。由于智慧,她为人祥和,为文温润。

  • 042023.04

    童寯:建筑就那么一点事儿 画画才是大事

    上海久事美术馆“西行画录·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特展”的开幕,向公众展示作为建筑师的童寯先生的绘画实践和园林研究。并且通过首次公开的大量珍贵手稿、史料文献和建筑图纸,让人们慢慢走近这样一个旷世奇才,看到他富饶的精神世界。

  • 292014.01

    中美建交35周年,我的一点思考——张彦

    2014年1月1日不仅迎来了新的一年,同时也迎来了曾经敌对30年之久的中美两大国关系正常化的35周年。放眼世界,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35年前的197....

  • 162024.10

    江西校友会︱温故、温暖、温馨!这个“重阳”过得一点不“重样”

    金桂馥郁秋意浓,重阳佳节情更重。值此祖国母亲75周岁生日,又逢重阳添吉祥。10月13日,清华大学江西校友会在南昌鲤鱼洲红井村,举办江西校友会重阳座谈会暨金婚纪念仪式,60余名新老校友欢聚一堂,共庆重阳佳节,共叙校友情谊。活动由江西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章少华主持,他代表黄代放会长向老校友们致以节日祝贺和问候,并向大家通报了近期校友会工作,表示将继续加强校友会建设,更好地联系校友、服务校友、服务母校。副会...

  • 152016.07

    少一点“正襟危坐”多一些互动体验

    ——单霁翔研究馆员在故宫博物院的演讲

  • 132021.04

    “清华更好一点”项目启动 清华企业家协会积极支持母校发展

    4月11日,在11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启动“清华更好一点”项目,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积极响应,鼓励会员通过捐赠公司股份的形式支持母校创新发展,为科技自立自强、社会全面进步蓄能增力,也为母校生日送上一份情深意重的礼物。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和近四十位TEEC校友会员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主持。刘晓松视频致辞TEEC主席刘晓松在视频致辞中表示,TEEC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

  • 122018.07

    张彦:中美建交35周年,我的一点思考

    张彦老学长因病于2018年7月8日去世,重新刊发张彦老学长2014年1月写的文章以示对这位外宣战线的知名记者的纪念。

  • 052023.01

    唐杰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40讲:从千亿模型到chatGPT的一点思考

    2022年12月31日下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唐杰教授应邀出席“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第40场活动,分享了以“从千亿模型到chatGPT的一点思考”为主题的前沿讲座。近千名校友、师生在线参与了全年最后一场学习日活动,在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与憧憬中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唐杰授课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唐杰从OpenAI发布的大规模自然语言预训练模型GPT-3...

  • 132020.08
  • 04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