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一百年前的1918年9月11日的下午,正是美国东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最美的秋天,一个来自中国的青年吴宓悄然抵达剑桥,开始了其在哈佛大学为期四年的留学生活。这是一个看上去极为平淡无奇的秋日午后,落英缤纷的街道安静得让人神定气闲,一战即将结束,世人正从战时的情绪缓慢调整到日常的节奏之中。但借由吴宓当年留下的日记所呈现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却可以发现以吴宓为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这一群一战前后聚集在哈佛的中国...
今年12月3日是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就任清华大学校长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梅贻琦先生以短短15分钟、不足1800字的就职演说,告诉了清华学子们抗日救国的道理。
11月8日下午,已故台湾校友姚秀彦学长的长女张同莹女士,利用到北京出差之机访问清华校友总会。
北京-新竹清华学子敞开心扉 心声互通 携手共进“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2009年4月,北京《清华校友通讯》的“两岸清华”的栏目开栏了,值得祝贺。回溯近20年,北京清华倪维斗与新竹清华倪维斗两位知名教授“戏剧性”地不期而遇,开拓了两岸清华鱼雁往还与学术情感交往的良好开端。王灵梅(2004级博士后)作为北京倪维斗院士的第子,向新竹维斗大师致以真挚的敬意。清华学长,校友,这是最尊贵、最真挚的称呼,可以...
从清华毕业已六十周年矣,回眸逝去的时光,有太多的坎坷,又有太多的幸运。从某种角度说,我此生一切源自清华,我的心也将归于清华。当我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瞬间....
朱自清先生是散文家、教育家和文学研究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既是一位温和文雅、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用完美的理想人格与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现代正气歌。朱自清具有多重文化身份,他的新诗与散文创作成就斐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的身份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事实上,他的《经典常谈》写得晓畅明白,系统论述了《...
“不到1小时,交易额突破100万!”在刚刚过去的“双11”,26岁的清华毕业生小关在朋友圈晒出一组团队忙碌的图片,并附言:纪念每一次热泪盈眶,谢谢团队....
硕士才女名宋赟,扎根基层苦奋战。带领群众脱贫困,立志为民青春献。清华河南校友会,鼎力援助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楷模树典范。
郝景芳曾将自己的小说投给过主流文学杂志,但因类型不合适,收到过几次退稿。编辑告诉她,杂志不发表科幻作品。与此同时,同样的几篇小说也被科幻杂志退稿,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