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梦游清华园

2008-12-02 |

冯新德(1937)

记得三十年代清华的入学考试曾出过梦游清华园这个题目,那是你想像中的清华园。而今不然,是在记忆中如梦一般的六七十年前的清华园。也是所有级友都该有的一个大同小异的梦游清华园

我是插班生,在苏州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在北京的亲戚来信告知二件事:一是插班生也要Toss,要有思想准备;二是终年要穿兰布大褂。

我从苏州乘火车经南京,由车箱轮渡到浦口然后直到北京车站,有亲戚接我。一出车站我大为惊讶,车站上满是拿着刺刀的日本宪兵。真没有想到北京清华园外面有这样一个场面,有点害怕。清华报到后就是Toss,记得要我做二个动作,都在体育馆内。一是要我爬绳子,直爬到房顶,二是要我钻过一个用厚体操垫子卷起来的长洞。对我来说非常轻松,因为我在东关是体操队员,因此顺利通过,松了一口气。

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体育馆下旗的一刹那,忽然看见同学们拼命往宿舍里跑,原来是吹号下旗的人已站到体育馆前,但当号声一响,即使只差一步也会立正不动等下旗。我欣赏这幕生动自觉遵守纪律的情景。

其次斗牛,这是清华特有的课后群众体育运动。当时大名鼎鼎的马约翰与夏翔管体育,也是清华自强不息大熔炉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是体操队员,在晚间上课,由涂文教授负责。只要在校就得参加体操表演,平时比较松。冬天多一项溜冰就在工字厅后面的荷花池。记得第一年穿了一条特厚的棉裤不怕跌交,第二年能滑“8”,当华灯初上大部分同学去吃晚饭时,冰场上往往出现一对对男女双人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徐舜寿与生物系许其,也引起住在工字厅后面水木清华的外文系吴教授(吴宓)的临窗欣赏。

从南方来的同学觉得便宜又好的就是清华的吃,二院食堂的长脚(炊事员)无人不晓。倪家小铺的记帐簿,支二元钱可以吃到年底。鸡蛋方便到就在饭桌下面自己拿一个上来打在碗里,据说比上海便宜一半。后来有了大食堂,记得王守融告我只要交一张馒头票,桌上咸菜酱油是不要钱的。初到清华,老同学带我到牛奶场旁边地上采西红柿,加糖生吃,第一年觉得不太习惯,但第二年就十分欣赏了。

记得三年级时我一进大图书馆底层阅报室,就听到有人说,又一个化学系进来了。我有点奇怪,他没有看见我。原来化学系(做有机化学实验)的学生一身带着怪味,自己是久而不觉其臭。

学期末最紧张的先是集中考试。首先是二门不同课程安排在一个考场里,二是独脚教务(潘光旦)样前来监考。接着就是将学期成绩公布在教务处旁大墙上。后来我在国外念研究生时教授将成绩公布在他办公室门上,人人皆见,此时我倒习惯了。

三十年代的清华园决不是世外桃源。同学告我,当你一早在六院(新斋)门前看到姓彭的(彭真),当天晚上体育馆里多半集中同学抗议北平当局来抓人。可以说当时的清华园既是火山上的花园,又是革命者的摇篮。

真挚的同窗老友,虽然一切都已过去,而且人生如梦梦如烟,让我们珍惜这个独特的梦境,珍藏这个我们不轻易翻开的梦里清华园。

* 作者先后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