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瑚*(一九三一)
1925年8月我考入清华学堂新开办的大学部一年级,称为清华第一级?由于身体和其他原因,中途转到第三级,于1931年6月毕业?今年正是毕业70周年,我已是94岁老人了?

1991年作者与夫人渠丕洁
1925年清华大学部初创,尚无院系建制?入学考试时,学校只列出报考12门类——国文?英文?历史?教育?哲学?法律?政治?经济?物理?化学?生物?土木工程?我报考了英文类(后改为西洋文学系)?我的考分英文83分,数学只23分,平均分数68分?很可能清华校方认为我报考的是文科,所以数学虽不及格仍录取了我?
1926年2月,寒假期满返校时,由于军阀混战,石家庄至北平铁路中断,我只好在家太原自修半年?9月初回到清华,1927年初因病又回老家晋祠养病?8月回到清华,遂升入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我班共有5人——李健吾?乔友忠?庄恺泰?杨先乾与我?1928年开学前,同学好友竭力劝我从西洋文学系转入政治系,两年毕业后可以在政坛上有所发展?我当时居然接受了他们的意见转入政治系,李健吾兄为此惋惜不已?后因学起来枯燥无味,则于1929年开学后,又转回西洋文学系三年级,与1927年入学的张骏祥?田德望?曹葆华?叶郁生?梅岭先及陈钟儒等6人同班?1931年6月初,在大礼堂举行了毕业典礼,由校长吴南轩向我们颁发了毕业文凭?
在清华6年,得益于名师的教诲?我的国文是由新来校的朱自清讲师讲授?他中等身材,面色白皙,双目有神,性情温和,彬彬有礼,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写得一手优美的白话文,文言文也写得一样好?他讲的国文,文言文?白话文并重?我们每两周作文一次,他批改得特别仔细,使我们的作文大有进步?
“西洋文学概要”是美国人翟姆孙教授担任的?他没有为我们指定任何课本,而是边讲课,边补充材料,讲了8年8遍,终于在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西欧文学史》,翟姆孙先生从古希腊?罗马文学讲起,通过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一直讲到19世纪末年,对欧洲各国各个时代的重要文学运动与重要文学家及其主要著作都曾涉及?他讲得比较慢,所以我们记得比较全?凡讲到重要文学运动或重要文学家时,他都指定参考书中某一章让我们课外去图书馆借出阅读,以补笔记之不足?他还常在课上进行临时测验,出个题目,让我们用英文答,时间限定20分钟?某次课堂出题,让我们分析评论德国大文豪歌德著名长篇传奇中女主角媚农时,我一时来了灵感,写了一篇答案,竟得了个E?使我受到很大鼓舞?当时我系教师都
采用美国大学计分法,即“最优”用E
Excellence表示,“次优”用S
Superior 表示, “良”用N Normal表示,“及格”用P Pass表示,“不及格”用F Failure 表示? 这门课我学得最好,考试成绩也最优?
我班的“英诗”课是吴宓教授讲授的?吴宓教授中英文造诣均深,他当时在天津《大公报》上主编文学副刊,每周一期,发表了很多为艺术而艺术的评论文章,我是每期必读的?他在清华孤身一人住在工字厅西北角屋子里?“英诗”这门课,我们用的课本是美国大学通用的《十九世纪英诗选》,其中长篇诗多,短篇诗少?他先讲了英诗格律,然后开始讲正文?他的教法很简单,先指定课外预习若干页,上课后我们提出问题,他解答?有时他不指定预习的诗篇,就在课堂上自己边念边
讲起来?我自己买了本《英诗宝库》
golden treasury,这是一本著名英国短诗选集,如《唐诗三百首》一样,我曾涉猎过一遍,还能背下十几首,不懂的地方曾请教过吴师?
西洋戏剧由系主任王文显教授讲,他曾用英文写过两出三幕剧《委屈求全》与《北京政变》和五个独幕剧?后来李健吾兄译成中文,由某出版社出版了《王文显先生戏剧选》?1934年,由健吾兄导演,曾在东城青年会礼堂与清华同方部各演出过一次《委屈求全》?王师讲这门课,他从古希腊?罗马戏剧讲起,通过中世纪的宗教剧,把重点放在17?18?19三个世纪的英?法?德?意?挪威等国的大戏剧家身上?对莎士比亚,他仅作了简要的介绍,因为他准备在四年级必修课《莎士比亚》堂上再细讲,对于法国大悲剧家拉辛与大喜剧家莫里哀,以及德国大戏剧家莱辛?席勒,意大利大喜剧家哥尔道尼,挪威大现实主义戏剧家易卜生以及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等等,王师都做了详尽阐述?王师还指定我们读了莫里哀的《吝啬鬼》?易卜生的《傀儡家庭》,对两剧王师都做了详尽的分析?
清华一向注重正式体育课,也注重课外各种体育活动?每次毕业或全国运动会,清华学生的成绩总是名列榜首,这不能不归功于体育部主任马约翰教授与郝更生教授及徐文讲师?马师是美国檀香山福建华侨,曾获得美国某大学的硕士学位,他身材粗壮,性情温和,双目炯炯有神,一年四季穿着运动服,即使在数九寒天,也是上套毛皮夹克,下穿短裤?长统毛袜与运动鞋?一年级马师教我们班?天暖时,在大操场上教我们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跳高?跳远?柔软操或打篮球?排球;天冷时,则在体育馆里操作各种体育器械,或打篮球,或游泳?他要求每生必须至少能游20米?马师上体育课要求严格,不准嘻嘻哈哈?他还常讲体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两种精神,他常用两个英文字表示,一是sportsmanship,二是teamwork?前者是竞赛精神?竞赛道德?竞赛守则之意,后者是各守岗位,各尽全力,不突出个人,处处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马师还常说这两种精神同样适用于个人的生活与工作?可惜70多年来,自己并没有将马师的谆谆教导完全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去,愧对马师也
回想在清华学习的6年中,恩师的教诲和清华的精神一直是我一生的座右铭?70年来,我一直从事着教书办学的工作,尽管历尽风雨坎坷,但是为了民族振兴?培养人才矢志不移,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虽不能亲去母校参加校庆,但是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时时萦绕在心,在此我衷心祝愿母校在科教兴国和创世界一流大学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 作者为北方交通大学教授,曾任山西大学校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