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做一根坚实的轨道梁 支撑祖国列车高速飞奔

2008-12-08 |

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公司总工程师 刘武君(1979级建筑)

:本文是刘武君学长在2003年国庆前夕,出席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单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此次表彰大会由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

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8年留学日本,获得了博士学位,参加了日本几个城市的重大建设项目,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1994年,我通过了日本政府的选考,回到国内参加浦东机场的建设。

刘武君学长()和他母校的导师吴良镛院士在上海磁悬浮列车前

一踏上浦东开发这片热土,到处是打桩机的轰鸣声,一栋栋高楼平地起,所见所闻无不让我感到强烈的震撼。我决心以一个主人的身份回国工作,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发展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用我的全部知识和劳动报效祖国。

我刚回来的时候,作为机场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月薪才1500元人民币,而日方给我的工资是这个数的30倍!真的回来,便意味着放弃高薪。可是看看我身边的机场工作人员,他们的收入虽不高,但个个任劳任怨、干劲十足,从他们身上我读懂了“奉献”这两个字。当我向日方提出辞职时,他们大为惊讶,无法理解。但是,我相信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留学回国人员都会理解,从一个外方的高级打工仔,变成了自己国家的主人,我才真正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当时浦东机场还是一片滩涂,驻地与机场有40多公里,我索性住在工地。记得第一个除夕之夜,远外传来了过年的鞭炮声,往日沸腾的工地此刻已是人去场空。当我独自一个人在平房里吃着年夜饭时,门被推开了,机场建设指挥部的领导笑着走了进来,他是离开自己的家人前来陪我过年的,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虽然我的家人不在身边,我却吃到了大年除夕的“团圆饭”!

我妻子也是留学生,在日本也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当初她对我急火火地回国并不十分理解,没有和我一起回国。我多么希望她也能够回来,早日结束这种牛郎织女般的生活。我的心事没有逃过领导的眼睛,他们无论谁去日本,都一定去看望我的妻子,告诉她我是多么地需要她,国家是多么地需要她,诚恳地邀请她回来。1997年,我妻子也欣然回国了。现在她已是上海机场集团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些,我们俩心里都热乎乎的。

回国后仅半年,组织上就任命我为浦东机场规划设计处处长。两年以后,我又被任命为机场集团的总工程师,那一年我还不到36岁。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责任,它使我更加真切地感到祖国和人民对我的信任。这信任千金难买!

机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要求高,工程难度大,涉及人员多,时间任务紧,对我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考验。在困难面前,我给自己定了两条:一是不服输;二是虚心学。机场建设总指挥吴祥明同志,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工程技术专家,从他身上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键技术和领导艺术,还学到了老一辈工程技术专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顺利主持了浦东机场126项工程的全部规划设计工作,“浦东国际机场建设重大课题研究”也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喜欢在未知的领域里跋涉。2000年末,又一个历史挑战摆在我的面前,国家决定在浦东建设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磁悬浮商业运行线。中国要搞磁悬浮的消息传到海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的西方媒体甚至表示怀疑:中国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磁悬浮商业运行线,能行吗?

经过慎重考虑,我主动要求参战。组织上批准了我的请求,并任命我为磁悬浮公司的总工程师。这是一项投资上百亿元的国家重点工程,由我这样一个刚满37岁的青年人来担当如此重任,这使我再一次深深感到祖国和人民对我的高度信任。责任重如泰山!

世界上磁悬浮交通最大的难点是轨道系统,这个系统约占总投资的50%。磁悬浮是德国发明的,但德国人并没有解决这一难题。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建造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磁悬浮商业运行线,没有现成的技术和经验照搬。比如轨道梁设计,我们是在总结德国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经过一百多个不眠之夜的思考、争论,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为了科学求证这一大胆设想,我和同事们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十多位海外留学人员自愿加盟,全国二十多个协作单位一同作战,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空前迸发出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世界上第一根商用磁悬浮轨道梁终于在我们手中诞生了。

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我们提前圆满完成了2551根大梁的建造、安装任务,创造了真正的“磁悬浮速度”。至此,我和我的同事们攻克了轨道系统的所有难题,获得了8项重大技术专利,彻底实现了轨道系统的国产化,打破了外国人的技术垄断。在这个高新技术领域,我们中国人,已经当仁不让地占有了一席之地。记得那一晚,工程指挥部举行庆功酒会,平时不爱张扬的我,兴奋得喝醉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一刻,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如今,磁悬浮线已成为上海的又一标志性工程,成为新的旅游观光景点。许多海外华人专程从世界各地赶往上海,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这条属于中国人的磁悬浮线。

我只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这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它同时属于和我并肩工作的同事们,属于和我有着相同经历的广大留学回国人员,我们生逢其时,归逢盛世!

是无数根轨道梁联成了磁悬浮线,是延绵不断的磁悬浮线支撑着行驶的列车。我愿做一根普通的轨道梁,和千千万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一道,共同支撑祖国这辆巨型列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轨道上高速飞奔!

相关新闻

  • 072020.08

    贵州校友参观学习世界第一高桥毕都高速北盘江大桥

    8月1日上午,贵州校友会名誉会长伍祥华一行14人对世界第一高桥——毕都高速北盘江大桥参观考察。

  • 142016.09

    蒲明书:我行驶在雅西高速

    去年的10月我回老家成都,亲自去雅西高速公路跑了一趟。工程之雄伟,风光之大美令人震撼。途中有感而发,写就此诗,愿与清华校友分享。

  • 222010.11
  • 062022.04

    徐迈:为5G高速路造出适配的“车”

    无论是当年的3G,还是现在的5G,它们都是信息基础设施,就像“高速公路”。如果这条“高速路”上没有与之匹配的“车”,即没有合适的媒介内容,就成了大材小用。而我和团队所做的基于感知的视频编码研究,就是为“高速路”制造出规格合适的“车”。

  • 012009.05

    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6月13日下午,清华大学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主楼举行,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与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共同为中心揭牌。

  • 312014.12
  • 092023.11

    王军:与中国速度同行

    他是我国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建设者与领军人之一,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列国产化CRH2型“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助力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主持研制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组织“复兴号”系列高速动车组项目实施和产业化;带领团队攻克高速列车系列关键技术,助力中国高铁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他主持或以骨干身份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获何梁何利基...

  • 032007.09

    清华吴建平教授担任亚太高速网络协会主席

    【新闻中心讯 记者 崔凯】8月26日,亚太高速网络APAN(The Asia-Pacific Advanced Network)第24届学术会议在陕西西安举行。

  • 142009.12
  • 142022.10

    “祖国需要我”,他是荣获世界地质学最高荣誉的第一个中国人

    1996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气氛热烈。被誉为国际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国际地质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来自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位地质科学家齐聚一堂。此次大会还评选出了国际地学最高奖“斯潘迪亚罗夫奖”,而获奖者正是我国沉积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1950-1952地质)。他也是百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刘宝珺(1931.9-),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实,这既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