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园南北干道的变迁

2010-04-20 |

孙宇华 解红岩

清华园的南北干道从清华南门到紫荆公寓,贯穿南北,全长约1.5公里,是清华人最熟悉的一条路,但很多师生可能还不知道,这条路与中国人自主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有着一段对清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故事。

清华园车站站房旧址

游美肄业馆与京张铁路“同庚”

一百年前的1909年,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一是这年(清宣统元年)811日,由我们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中国人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的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全路竣工,924日全程通车,并于102日在南口站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交付使用。

二是这年928日(农历815日),清宣统皇帝批准了外务部、学部为兴筑游美肄业馆请赏拨清华园官地的奏折,遂由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的雏形由此形成。京张铁路路基就在现在的南北干道,当时的清华园在铁路以西,铁路在清华园以东。

詹天佑主持建造的京张铁路全程200多公里,其中有一站是“清华园车站”,但这并不是今天位于北航西侧的那个“清华园站”,也不是五道口轻轨站,而是在如今的清华园南门以南偏东约三四百米处。从成府路路南一个窄巷里走进去不远,我们就可以找到当时车站的站房(见下图)。房子正面朝东,大门上方镶嵌着詹天佑题写的匾额,上书 “清華園車站”五个大字(从右到左),右侧上款从上到下“宣统二年冬季”, 左侧落款 “詹天佑”三字和印章,正下方是大写英文字母“CHINGHUAYUAN”。站房西侧应该就是当时的京张铁路,一直往北偏西进入现在的清华园南门。也就是说,今天的南北干道就是当时京张铁路的路基。该段路基在50年代东移约800米,形成南北干道以东的校区,将在下文给予详细的交代。

从清华建校直至5060年代,这里是远离北京城的郊区,因此,这个火车站就成为清华学生进出北京城的重要驿站,否则就只能通过包私车或者骑毛驴、步行的方式进城了。在各个年代的校友们的回忆文章中,他们进城去游行、参加开国大典、出席“五一”“十一”等重要活动,都是从这里乘坐火车。

1949323日,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及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由西柏坡迁往北平,他们从涿州乘坐铁路专列进京,因为当时前门火车站一带特务猖獗,25日上午便临时决定在清华园车站下车,直接坐汽车去颐和园休息,下午乘车去西苑机场阅兵。中央机关暂时落脚香山双清别墅,因此可以说毛泽东踏上解放后的古都北平的第一脚,就在清华园火车站。

新中国建设需要清华扩大规模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校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与教学改革,清华大学从一所综合大学变成多科性工业大学。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下基础。当时要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国家急需大批工业干部和技术人才,党和政府对清华寄予厚望。中央人民政府高教部要求至1958年,清华大学要陆续新增10个专业,本科生达一万人左右,最后规模以一万三千人为限,研究生及进修教师总数不超过八百人,因此需要扩充实验设备,进行必要的基本建设。高教部批准“今后三年(19551957年),设备费一千至一千二百亿元(注:从194812月至195531日发行的旧版人民币一万元等于新币一元)”。“初步规定基本建设面积如下:清华大学一九五五年度修建校舍四万平方米,一九五六年修建校舍五万平方米,一九五七年修建校舍六万平方米……”

中央的决定给清华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可以说清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从而铸就清华在全国工科院校中的领军地位。

扩大校区,向路东发展,奠定百年基业

1952124日,蒋南翔就职清华校长,面临着学校如何加快发展建设的问题。

蒋校长上任伊始就注意考察校园分布状况。当时三校建委会(北大、清华、燕京三校联合组成建校委员会)在清华已建成一批教室和教工、学生宿舍,解决了扩大招生带来校舍紧缺的困难。由于全国三、五反运动,加上国家财政短缺,校舍的设计精简节约,基建标准偏低,多为临时性建筑,后来陆续被拆除或改建(现仅存一区、五区教工宿舍)。蒋校长察看后迫切感到必须为学校发展做出长远的总体规划。为此于1953年初成立了清华大学基本建设委员会及其常设办事机构基建办公室。蒋校长给基建委员会的第一项任务是,以将来学校学生一万人的规模,测算出校园用地总面积和发展范围。

时任基建委员会秘书的汤纪敏按照蒋校长的指示,由学生人数推算师生比、教辅比,进而测算出图书、设备、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后勤等必需面积。考虑到工科院校大、中型以及重型设备仪器不能上高楼的特点,降低建筑高度,将教学科研生产用房的平均层数定为二层,按标准建筑密度25%(建筑基底面积比建设用地总面积),计算出建设用地总面积。又综合学校需要操场以及园林、湖面、古建筑保留地等特点,最终计算出的面积使校园扩出几近一倍。这样大的扩展用地向何处发展?蒋校长和基建委员会的专家们经过分析比较:向西(有圆明园)发展面积不够;向南(已有教师住宅)、向北(已有学生宿舍)将使教学区分布不合理,兼顾清华校园的历史和现状,唯有向东边扩展,再建一个新教学区最具可行性。蒋校长最后做出向东发展的决策,基建办公室据此划定了铁路以东用地范围,并作为清华预留地获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认可,还允许清华可以对尚未征购的东区土地提前做地质勘探。

中央《决定》的颁发,致使学校从1955年到1957年的基建任务相当繁重,向东扩建迫在眉睫,蒋校长要求对校园的建筑布局做出总体规划设计。基建委员会邀请建筑系的汪国瑜等负责此项任务。在蒋南翔校长的主持下,19541213日和23日两次校务会议上讨论校园规划,制定了清华有史以来第三个(院系调整后第一个)校园规划,即《一九五四年校园总体规划图》。明确划分学校功能分区,设置东、西两个教学区,北、东北学生住宿区和西南教工住宅区。确定了学校向东发展的远景规划。

在讨论过程中,凸现铁路问题。当时纵贯校园南北(不含大石桥)约1500米的京包(亦称京张或京绥,后京张铁路延伸至包头)铁路就在现在的校园南北干道位置上,成为校园环境的“心腹之患”,铁路将校园分割为二,东西交通受阻,行人往来亦不安全,沿线建筑物必然受震、受噪声干扰,主要的教学科研楼馆不得不远离铁路线,不仅造成建筑布局的不合理,更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和群众生活。蒋校长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校务会通过校园规划的第二天,19541224日学校即正式函致高教部与铁道部,申请迁移铁路,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迁线”历程。

铁路东移之经过

根据档案馆文书档案《贯穿校园的京包铁路线迁建问题与高教部等有关单位的来往函件》(校631卷)收录的系列文件表明,自19541224日清华正式申请迁移铁路起,直至19587月全部改线设计方案完成,以及9月高教部正式批复清华园铁路改线工程预算为止,该项目立项就历经近四年之久。蒋校长本人曾三次致信铁道部、高教部负责人,多次在市政府亲自邀请各有关方面负责人沟通,洽谈、汇报与交涉迁线事宜,推动高教部立项和审批的进程,对迁线工程的实施起了决定性作用。

据校档案专卷记载,19541224日清华向高教部提请迁铁路线之后,19551月高教部受理并与铁道部等部门协商。19566月清华第二次致函高教部,请转商北京市规划委和铁道部,考虑清华迁线问题。然而1956829日铁道部回复清华“附近皆系文教区,无处可移”不同意迁线,顿使清华迁线大计受挫。汤纪敏和解沛基(时任校办主任)回忆,经校领导紧急磋商,由蒋校长亲自写信给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交涉,同年99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复函,转为支持清华并向铁道部建议再议,当月17日即获铁道部同意,事情出现大转机(20天经历可谓从“绝望”到“重生”)。同年1124日,清华基建委员会发函,请高教部财基司及早批准预算以备1957年一季度启动。

由于1957年的全国大鸣大放和反右运动使审批进程搁浅,直到19579月,蒋校长再次向高教部刘皑风副部长提请批准立项,迁线工程审批得以加紧进行。1015日,高教部急件批复清华同意迁线。11月北京市铁路管理局召集清华、市规划局、铁道部第三设计院等相关部门研究改线具体问题,当月提出改线任务书稿征求清华意见,12月清华提交修改意见。

19581月,清华将改线工程任务书上报高教部审批。2月,蒋校长函致高教部,催尽快下达正式任务书等。4月高教部、铁道部联合发文(特急件),批复铁路改线工程任务书。5月北京市铁路管理局召开各方会议定出工程进度,随之申请征地许可。7月,改线施工详图完成。9月,高教部批复清华园铁路改线工程预算,至此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该工程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负责设计,施工单位为北京铁路管理局工程处。该段铁路东移起点自京包正线16446公里处,至21202公里处拆除改铺。实际上,从地图上看,原京包线是由西直门方向向北,经五道口斜向西北伸展而穿过清华校园,新改线则把铁路线从五道口前拉直向正北上行,致使铁路绕过清华新校区,在距清华大学高压实验室以东约650米处开始渐斜向西北远去,与原线交接。该工程由高教部投资116万元,19589月首拨50万元启动,1959年又拨66万元到位。迁线工程原计划19597月完工,实际上于19603月竣工(《北京志•铁路运输志》)。因原北京铁路局所属清华园货场当时无处可移,与我校协商暂时保留,并附带一段一列车长度的卸货用铁道”盲肠”,抵达9003大楼西南锅炉房墙外,占据南校门尖三角地,数年后拆除。至此,原清华园车站废弃,新清华园车站东移0.8公里。

1978年学校翻修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由原来的3.5米扩展到7米宽。1985年又改造南北干道南校门至大十字路口段,改为人车分流,宽度由7米拓为9米。

之后,随着学校建设的发展,在南北干道两侧陆续建起了不少新建筑,如能科楼,第三、第四教室楼,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纳米楼等。2005年,在南北干道最北端建成30万平方米的学生生活区“紫荆公寓”。再过不到两年,清华将迎来百年校庆,届时,在南北干道大十字路口东北角,将建起一座崭新的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

注:有关京包铁路东移的史料摘自清华大学档案馆《研究资料汇编》第四期。考证过程得到解沛基、汤纪敏、刘慕贞、张思敬等老同志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感谢。

相关新闻

  • 262007.04
  • 152023.05

    清华校河的变迁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62016.03

    清华园重聚

    清华园重聚(环21)

  • 192009.10
  • 282022.10

    清华园的铁路记忆

    清华在第一个百年历史上,曾与一条铁路线和一座火车站结下不解之缘,那就是著名的京张铁路和清华园车站。今天,当我们走在贯穿清华校园的南北主干道“学堂路”上,是否意识到,此时你的步履就踏着曾经列车轰鸣而过的京张线;詹天佑率领筑路英雄克千难、破万险的历史,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詹天佑与京张线的纪念邮票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通车典礼在南口举行,宣告了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完工。之后,...

  • 072016.06

    回归清华园

    1946年10月10日,静寂荒凉的清华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自从1937年秋离开秀美的清华园,师生们再度聚首于此,举办复校开学典礼。

  • 292016.03

    我与清华园

    我始终觉得清华园最经典的还是老校区,清华学堂、大礼堂和草坪前的日晷还有一教等,构成了永恒的学园。我特别爱到清华学堂上自习,尽管灯光有些暗,但人均面积很....

  • 062012.06
  • 242008.04
  • 072017.09

    方志刚:梦回清华园

    五载清华园,频频入梦甜。 梦里岂觉苦?往事动心弦。 漫步银杏道,倘佯荷塘边。 欢笑盈斗室,攻读伴群贤。 自从挥涕别,明珠播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