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老虎”,当然只是比喻。故事发生在六十年前的清华园。
1951年我从上海考区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入学没多久学校就开始搞政治运动。先是开展“教师思想改造”,一个个挖思想,作检讨。接着是师生全参加的“忠诚老实”,各人交代自己全部历史及社会关系,要求“人人洗澡”。当时清华党委副书记艾知生在动员报告中,还讲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洗澡就必须脱光,就当自己在澡堂里,大家都脱光,还有什么不好意思?
“洗澡”运动尚未完全结束,又开始了“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那时把贪污的人称作“老虎”,反贪污,就俗称“打老虎”。大学以前被看作“清水衙门”,清查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人员。我们班上有位曾当过会计的同学,被抽去“三反办公室”帮助查账,给其他同学的任务则是“看老虎”,就是轮流看管被隔离审查的嫌疑人。
我们每组三个人,隔四小时换一班。我头一个看管的对象,是一位胖胖的校医。听说怀疑他把医院的药拿去卖。这位校医曾替我开过病号饭,似有点认识。对他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要详细记录。有一天,我上体育课不慎腿刮破了,一下课就赶紧去值班看管。那位校医见我腿上有点渗血,指着柜子中的红汞及纱布,示意我自己包扎一下,我照办了。因彼此不允许讲话,我只默默点了一下头。
另一项“打虎”的任务,则比“看虎”要辛苦。由于校卫队要集中学习,上级派我们临时替他们夜间巡逻。于是,我们白天睡觉,晚上分两班上岗巡逻。那时已届北京寒冬,夜间披着棉大衣还觉得有点冷,就借着不停走动巡视以驱寒。那伙儿整个穷,哪像现在值夜班都有宵夜吃。记得为了半夜值班充腹,每人只多带两个冷馒头和一小包咸菜。我们将参加维护清华园的安全视为光荣,认为是组织上对我们的信任,再艰苦也不抱怨。巡逻三晚,平安无事。
1952年春天,“三反”告一段落。有次我去校医院看病,恰逢我看管过的那位医生在上班,显然他已被“解放”了。我接过处方后特意朝他说:“那次腿伤,多谢你指点包扎。”他显出苦笑状,嘴上没说心里肯定很抱屈。随后又开始了“五反”,即“三反”之外又加上反偷税漏税、反投机倒把,不过这“五反”主要针对当时私营工商业,不需要我们这些学生再参加“打虎”了。
整整一个“甲子”过去了,今年又逢清华百年校庆。这百年中,清华园有过辉煌,也经历过曲折。这段“打虎”的回忆,也算是清华园中曾经留下的一个小足迹吧。
转自 扬子晚报 2011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