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杜万国:四年师生恩义重,四十年报国志不移

2015-02-26 |

杜万国(1975电子*

40年前,我们来自祖国各条战线,在母校学习。在将近4年的时间里,不论基础课、专业课,还是班主任老师,和我们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师们付出了千倍万倍的辛劳,他们对我们的恩情比天大,比海深。以已故杨弃疾老师为例,他在家夜里为我们编写教材,全家齐上阵,彻夜不眠:杨老师刻写,夫人油印,孩子装订。第二天他亲自用扁担,把一本本厚厚的《电工学》带到课堂,发到了我们手里。类似感人的事迹,在每个老师身上都多次发生过。

我毕业后,回到送我上学的单位——电子部1039研究所,在1039研究所总体室,从事靶场精密跟踪雷达测角分系统技术总体工作。我先后参加过19805月我国从酒泉向太平洋发射的洲际导弹银川站和19844月从西昌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贵阳站跟踪雷达设备的研制、贵阳站建站及两站的进场联试工作。在两站,我将连续摄影测量精密跟踪雷达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得到领导的赞扬。

19845月——19859月,我调到沈阳军区军训模拟器材研究所。在军区军模所,利用超高频无线电收发技术,我成功地研制了反坦克,反步兵地雷电子模拟器;我将在校学习过的空中交通管制二次雷达体制技术,提出了应用在野战军对抗演习中“战场无线评判系统”的设想。经过和母校电子系茅于海老师、王德生等老师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1985年在北京向当时的国家主席,军委领导作过表演。后来这项成果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10月——198710月,我调入沈阳国营第790厂技术科,研制了无绳电话及无线电多路遥控装置等,在《电子科学技术》杂志连续发表了2篇文章。

198711月,我调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武器火控研究室机载火控雷达专业组工作。当某型高空高速重型歼击机敌我识别系统出现技术问题,没有敌我识别标志时,我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经过精确计算和反复验证,采取补救措施,终于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受到主管领导的表扬。

1995年,我申请调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新产品研制中心,从此致力于民用电子产品开发研制,曾有多项成果问世,其中《不需外设电源的电话报警器》《汽车转向灯损坏告警闪光器》《带有双安全系统的遥控车库门开门机》《单扇平开门自动开锁开门机》《能识别主人的家用防盗报警器》《电力线载波多点对一点双向编译码防盗报警系统》《银行防尾随门控制器》《普及型肌松药监测仪》等,或获国家专利,或被确认为省级科研成果,或在省、市大赛中获奖,或被用于重点部位作安全防范设备。

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是在我的工作室,我依然保持天天有活干,年年有成果。我不为挣钱,因为国家给我的退休金已够花。那么,我为什么?回答是:我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乃至更长时间!

*绵阳分校,雷达专业,雷22班。

2015.2.22.于沈阳

相关新闻

  • 232024.04

    陈朝晖 | 科研报国志 拳拳育人心

    2023年9月,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和“教学新星提名奖”评选最终名单出炉,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陈朝晖名列其中,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赢得了这份授予高校教师的嘉奖。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荣获教学类奖项,自1998年执教以来,陈朝晖先后荣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重庆大学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称号,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教学奖。怀...

  • 112020.08
  • 042017.12

    管晓宏:迟到了四十年的汇报——寻找庄家玫老师记

    2011年底我终于见到了小学附设初中班教我的庄家玫老师。整整四十年我都在苦苦寻找她,想报告离开她之后:有正式工作了、考上大学了、跟她一样当教师了、出国....

  • 292010.09
  • 052019.09

    王俊华老师的清华体育四十年

    王俊华老师已在清华体育部工作了40年,在体育场上教导过一届届清华学生。如今,王俊华老师与他的老同学兼同事王玉、彭寿义、邵怀月老师一样,还坚守在一线教学....

  • 112018.05

    刘彦昌:毕业四十年(诗二首)

    清华毕业弹指间,献身祖国四十年。 平凡岗位埋头干,踏实工作无怨言。

  • 142020.05

    杨凤玲:毕业四十年回忆我的老师

    我想清华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名校,国内一流,除了人们所知的诸多因素外,和清华有着一支敬业奉献、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是分不开的。

  • 172019.05

    清华国学研究院那四年 转型时代学人的中西“往返之际”

    1925年~1929年,中国近代学术史时间轴上的这4年,曾经因“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出现,熠熠生辉。研究院坐拥声名显赫的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

  • 032018.07

    雍富强:四十年风雨彩虹 四十年自强心路

    1978年,告别美丽的清华园、敬爱的老师和同学,铭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踏上工作之路。

  • 202021.10

    一片紫杉林 铭记两代院士报国心师生情

    看着一颗颗娇艳的“红豆”从这片紫杉的枝头钻出,迎风摇曳,长势喜人,守护着不远处的杨石先塑像,申红鼻子发酸,声音哽咽。历时两年多,父亲申泮文院士的遗愿终于实现。10月17日,在南开大学建校102周年纪念日当天,也是南开化学学科创建百年之际,遵照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先生生前嘱托,由其亲属捐赠的“杨石先林”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敬业广场北侧正式落成。历时两年多的悉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