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傅又信:车辚马啸从军行

2015-08-31 |

傅又信(1949机械)

按:本文摘自傅又信的回忆文章《在滇西中国远征军中当医院的日子》,题目为编者所加。作者1943年末至19458月作盟军译员,亲历滇西反攻战北线部分战役。抗战胜利后复学。

19454月作者于云南保山

听了梅贻琦先生的报告

1943年秋,我升入西南联大机械系二年级。1110日,梅贻琦先生到迤西会馆联大工学院作报告,说为了配合中印缅战区即将开始对日军的反攻需要大批译员,政府决定征调国内几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低年级同学志愿报名,为期两年。他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梅先生平日严肃寡言,师生都敬重他,他引用这八个字,极有分量。

1939年秋,我就读于同济大学附设“同济高工”,位于昆华女中校舍,离五华山云南省政府不远。19401941年间,昆明常遭敌机空袭,同学们常一早就到西郊树林中去躲警报。一次警报解除,一位三年级同学身边一滩血,一颗子弹从他右肩斜穿入胸膛,牺牲了。全校师生十分悲痛,为他开了追悼会。

后来,又一次敌机空袭中,同济高工被炸毁,昆明市政府另拨一处建筑当校舍。

1941年底,陈纳德将军组建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不久,在昆明上空迎战日空军,获大胜,此后日机难以进入昆明领空了。

同年12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战领东南亚。1942年攻占缅甸全境,至印度边境;5月初占领滇西,一度窜到怒江东岸,中国军队炸惠通桥,肃清怒江东岸之敌。敌我在怒江两岸对峙,云南这块大后方已成前线了。

在这个背景下,梅先生的报告对我触动很大,引起我认真思考。抗战初期我在家乡参加浙江萧山政工队,从事抗日救亡工作;而抗战六年来,自己没有直接为抗日尽力,内心不安。我思考了三整天,第四天我到工学院报了名,获准。机械系二年级志愿参加的有姚元、梅祖彦、翁心钧、吴国铨等同学。

亲历远征军会师及中印公路通车典礼日记

1945128日,星期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于1932128日发动的“上海事变”,至今整整13年,往事不堪回首。

今天,滇西远征军和驻中印缅远征军在这里举行会师典礼;今天,中印公路在战略要地畹町举行通车典礼。

卡车、坦克、开山机在尘灰中大批开过,只听见一片引擎声和链轮声。

在木遮,二三十辆吉普停歇在公路旁的战争废墟上,中国高级将领,盟军将领,各级军官与士兵,摄影师与电影摄影师从各方到来。

相互间的问候,递纸烟,笑语声……

新闻记者忙着向各方人士谈话,采访消息,摄影师和电影拍摄者机警地抢拍镜头,照相机前人们整整衣裳,振足精神。

会场就在十几天来牺牲了不少生命,流了不少血的山头下。

至今天为止,中国远征军共伤亡79154人,其中约29000人永远长眠在异域土地上。

左方是闪耀的龙川江,江左就是中国土地。

新一军行列在左,滇西远征军的行列在右,成千人的队伍。

前排是中国军队各级指挥官和盟国军官。

司令台是临时搭成的,台上有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索尔顿将军,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还有七位中国高级将领,七位盟军将领。

场中竖立两根旗杆,军乐队奏中、美两国国歌,礼炮声中升旗。

典礼开始,最先由宋子文院长代表中国政府致词,索尔顿将军,十四航空队陈纳德将军,第十航空队台维逊将军,工兵队毕克将军,相继致词,最后由卫立煌将军致词:“今天的会师,是会师东京的先声。我们要打到东京,开庆祝会。”

谁都把这次胜利归功于同盟国间的合作与互信,归功于步兵、空军、工程兵和各兵种间的共同努力、协同作战。

上空,机群布满天空,吼叫着掠过,马达声淹没了演讲人的声音。

毕克将军讲到最后,转身对索尔顿将军说:“报告索尔顿将军,我已经把路给修成了,现在我准备动身了!”

索尔顿将军对左边的陈纳德将军说:“那么我们到哪儿去?”

“到中国去。”陈纳德将军回答。

在界路上,高高地搭起一座牌坊。一个大V字,用红色彩带系在牌坊口,牌坊顶上挂着“中印公路通车典礼”,两旁是一副对联:

国际路重开,突破封锁;

同盟军并进,直捣扶桑。

一块黄底的路牌“向左去昆明560哩,向右去利多478哩”。

中印公路的打通,是无数中国军民血汗加上无比的忍耐力创造出的奇迹!

宋子文院长剪彩,大V字给抬开。

第一批车辆等着进来。

车子徐徐移动了,在欢呼声中,毕克将军乘的第一辆吉普驶过了国境线。戴着白色钢盔的宪兵,并排骑在摩托车上。

一辆接着一辆,十吨大卡车也开了过来,每辆大卡车后面曳引了一门山炮。

挥着手,祝着好,无穷的汽车行列在移动。

有些盟友握着小旗帜,上面写着:

“Let’s hold our friend ship forever(让我们永远保持友谊)

原载《校友文稿资料选编》第14辑,清华校友总会编,20097

相关新闻

  • 292010.06
  • 312015.08

    校友总会看望抗战老兵傅又信老学长

    8月28日,清华校友总会一行3人与沈阳校友会副会长张德奎学长一起,在沈阳市辽宁省政府干休所看望并采访了原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老校友傅又信。

  • 082016.11

    怀念傅璇琮先生

    傅先生是院系调整前清华的最后一批文科生,对清华学派有着亲切的体认。傅先生对母校清华大学感情深厚,自80年代以来,长期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200....

  • 232016.02

    悼傅璇琮先生

    傅璇琮先生不幸逝世。在1月23日一个黑色的星期六,一个寒流充塞天地,三十年来最冷的一天,他走了,留下了比寒冷更令我们战栗的伤痛。

  • 182009.09

    联大同学的三次从军热潮

      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民的战争。联大同学出于爱国热忱,曾有三次较大规模的参军活动。先后在西南联大上学的学生有8000人,校方列有姓名可查的参军人数为834人(见西南联大纪念碑碑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估计实际数字不止这些),长沙临时大学时期,校方记录参加抗战工作离校学生有295人,两者相加共1129人,约占总人数的14%,即每100位同学中,就有14人曾经为了保卫祖国而投笔从戎,其中还有牺牲的烈士...

  • 062013.05

    我心中的碑——傅一

    傅一: (一)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文从字顺,情真意切,把吴达志和他的艺术才华、 功底全写出来了了。 ....

  • 162011.12
  • 162021.06

    傅熹年的古典文化世界

    傅熹年的古典文化世界

  • 142016.10

    熊鑫昌:清华学子边关从军圆梦

    共产党员、清华大学生、帅小伙……一到军营,熊鑫昌就因众多亮点集于一身成为新闻人物。近年来,大学生参军入伍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清华热门专业的学子从军伊犁....

  • 132017.04

    《傅璇琮先生纪念集》出版座谈会暨“傅璇琮文库”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举办

    4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中文系与中华书局在新斋共同举办了《傅璇琮先生纪念集》出版座谈会暨“傅璇琮文库”揭牌仪式。